教育信息化 走進新課堂


夯實教材雙基 分層滾動訓練內外知技遷移 強化調用能力
YANG GUANGDUOGUAN
陽光奇冠
周練卷 單元卷 階段卷 大單元 期末卷

陽光態冠
周練卷 單元卷 階段卷 大單元 期末卷

前言
當下,我國義務教育新政策不斷出臺,課程標準更新、教材修訂、考試改革、“雙減模式"無不影響著課堂教學?!蛾柟鈯Z冠》叢書依據上述新變化做了新設計、新調整,并依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進行了模塊化設計,周練卷、單元卷、階段卷、大單元、期末卷一脈相承、滾動銜接,使記憶高效化、學習遞進化、復習網格化、備考系統化,最后達到升學無憂化。
叢書特聘請教育一線老師編寫,選題來源廣泛,接地氣;試題囊括各類當地考試真題,超權威;答案解析畫龍點晴,重規范。經過多年來與課堂教學的“碰撞”與實踐,叢書已經成為教師和學生課上課下學習與測評的首選圖書。
為方便同學們更好地使用本叢書,下面就圖書的主要模塊和功能做出簡要介紹:
\spadesuit 全書知識預覽表
叢書在正文開始之前,設計了本學期重點知識的預覽表,知識線索明確,知識模塊完整,知識要點突出,高頻考點到位??墒箤W生初步了解本學期知識的大致輪廓。
\spadesuit 銜接課時的“周練卷”
通常,學生在一周時間里可能學了5一6個課時,一周的時間說短不短,足以讓部分同學產生“學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感覺。本書采用“周練卷"的形式將1一2課時設計成一套周練卷,一周有2一3套周練卷,巧妙解決了同學們學習過程中遺忘的問題。
\spadesuit 每單元一清的“單元卷”
一個單元的知識相對完整,學習結束,應該做到“一單元一清”,做到“知識入庫”。單元卷涵蓋了本單元所涉及的所有重點內容,并從課外汲取相應知識的考法,為學生的知識強化和知識調用提供了保證。
\spadesuit 滾動性復習的“階段卷”
每一個辛苦學習的同學,都想知道自己在一段時間里所取得的收獲,也想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階段卷全面依據所學內容,有效運用滾動復習策略,進一步發揮了“抗遺忘”的功能。
\spadesuit 優質區塊化的“大單元”
知識相對完整,知識類型一致,知識學法相近,知識視角相仿,這是“大單元"的重要特征。叢書設計的大單元前后兼顧,一脈相承,重點歸一,難點突破,幫學生一類一類地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散碎的問題。
\spadesuit 升華全學期的“期末卷”
一個學期即將結束,該學的已完,該練的尚多。叢書安排的期末卷意在幫助學生自檢一個學期以來的必考知識,全息式復習本學期知識,幫助學生把握常考必考內容,協助學生拓寬課外視野,預測命題老師會考哪些內容。
\spadesuit 履行新國標,落實“雙減”
叢書根據2022年3月1日起實施的《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進行了大字號、寬行距的標準化設計。選題方面所選題目個個瞄準考點,讓學生不做“無用功”,將“雙減"政策落到實處。
\bullet 貫穿“艾賓浩斯遺忘規律”
叢書貫穿“艾賓浩斯遺忘規律”,有效避免了學生“忘了再學,學了再忘”的尷尬局面。依據多頻次復習、連貫復習、滾動復習的策略,將“遺忘"降到最低,使學生的學習真正邁入優化學習與高效學習新軌道。最后,擁有《陽光奪冠》,科科成績一流。祝同學們學業有成,順利考入理想學府。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第一單元
周練卷—古代埃及古代兩河流域·單元卷一古代亞非文明
第二單元
周練卷 二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單元卷二古代歐洲文明
第三單元
周練卷三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 西歐莊園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
單元卷三封建時代的歐洲 11
第四單元單元卷四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 13
階段卷
階段卷第一單元至第四單元 15
第五單元
周練卷四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文藝復興運動 17
周練卷五探尋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奪 19
單元卷五走向近代 21
第六單元
周練卷六君主立憲制的英國美國的獨立· 23
單元卷六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25
第七單元
單元卷七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 27
大單元整合
大單元整合卷一 世界古代文明 29
大單元整合卷二 封建時代的歐洲和亞洲 31
大單元整合卷 三 近代社會的開端 33
大單元整合卷四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 35
期末卷
期末卷—第一單元至第七單元 37
期末卷二第一單元至第七單元 39
沖刺卷—第一單元至第七單元 41
沖刺卷二第一單元至第七單元 43
A5
參考答案與解析
陽光奪冠.歷史九年級上冊/陳紀蘭主編.
??冢汉D铣霭嫔?,2025.4.-ISBN978-7-5730
-2155-7I.G634中國國家版本館CIP數據核字第202419203W號
主編 陳紀蘭
責任編輯 張家順
封面設計 于杰
出版發行 海南出版社
地址 海口市金盤開發區建設三橫路2號
郵編 570216
網 址 http://www.hncbs. cn
電 話 010—84254239(北京)0898—66830929(海口)
開 本 880\mm{x}1\ 230\mm 1/8
印 張 7
字 數 300千字
版 次 2025年4月第1版
印 次 2025年4月第1次印刷
印 刷 三河市祥宏印務有限公司
經 銷 全國各地新華書店
書 號 ISBN 978-7-5730-2155-7
定 價 49.80元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梳理預覽表
第一單元 古代亞非文明
古代 埃及 | 发源地 | 尼罗河流域 | |
国家出现 | 约公元前3500年 | ||
实现统一 | 公元前3100 年左右 | ||
强大的军事 帝国 | 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 | ||
入侵埃及的 | |||
国家 | 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 | ||
科技文化 |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 ||
是古,埃及法老的人陵暮,也是埃及的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的济发展的较高 | |||
金字塔 法老的 | |||
古代 | 统治 | 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 |
两河 国家出现 |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 ||
约公元前3500年 实现统一 汉谟拉比 | |||
的国王 统治措施 古巴比伦 |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 ||
文明代表 |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 ||
社会等级 | 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 ||
奴隶制度 | 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家庭奴隶制是古巴 | ||
古代 印度 | 发源地 | 比伦的一大特征 印度河流域 | |
雅利安人的 入侵 | 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 小国家 | ||
鼎盛时期 |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 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 ||
文明代表 | 种姓制度 | 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 |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 |||
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 | |||
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 |||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 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不得从 |
古代 | 文明代表 | 佛教 | 时间 | 公元前6世纪 | |
创始人 | 乔达摩·悉达多 | ||||
教义 |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时间 | ||||
地点 | 公元前3世纪后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 | ||||
传播 | 人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
第二單元 古代歐洲文明
希腊城邦和 亚历山大 帝国 | 希腊文明 | 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 ||
出现时间 | 公元前8世纪 | |||
突出特点 | 小国寡民 | |||
居民构成 | 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非公民包括 外邦人和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 |||
雅典 民主政治 | 高峰 伯里克 |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 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 | ||
利时期 局限性 | 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建立了津贴制度 | |||
亚历山大 东征 | 开始时间 | 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 ||
过程 | 公元前334年 击败波斯帝国一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一埃及一进人两河流域—灭亡 | |||
疆域 | 波斯帝国 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 |||
罗马城邦 | 影响 | 亚历山无征具有侵性质,的方人民进大方文,了东方 | ||
罗马城邦和 罗马帝国 | 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 |||
建立时间 | 公元前509年 | |||
统治秩序 | 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 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 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颁布《十 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 |||
征服 | 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灭掉迦太基,控 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 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 |||
衰落 |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虽然该起义最终遭到血腥镇 压,但它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 |||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了元老院,成为终身独裁官 | ||||
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
周練卷 一日期:二月二日得分:
古代埃及 古代兩河流域
總分:60分 時間:6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
1.(張家口期末)清朝外交家張德彝多次出國游歷。他曾將某地古跡稱為“王陵”,其外形呈“三尖形”,“周一百八十丈,高四十九丈,皆巨石疊起······正面一洞,高約八丈,上有·····文一篇,字如鳥篆,風雨侵蝕,模糊不復辨識”。文中的“王陵”位于()
A.黃河流域 B.兩河流域C.尼羅河流域 D.恒河流域
2.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國王美尼斯將他的統治權延伸覆蓋到上下埃及的兩方土地之上。這表明古埃及 ()
A.初步實現統一 B.遭到外族入侵 C.文明未能延續 D.等級制度森嚴
3.(秦皇島一模)古埃及人發現,當太陽和天狼星在地平線上同時升起時,尼羅河就會開始漲水。據此他們制定的歷法是()
A.太陽歷 B.太陰歷C.公歷 D.夏歷
4.學科素養歷史解釋“埃及因為有了文字,賬本和合同書的出現和使用才成為可能。法律文書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官員們可以上報文書給國王,國王也可以用文書給官員們頒布命令。"這說明 C
A.古埃及的商品經濟發達B.古埃及發明了楔形文字C.文字推動了古埃及文明的發展D.古代埃及官員精通法律
5.(石家在階段)下圖為古埃及墓穴壁畫,展示了勞動者在耕地、播種、收割、打谷、揚場和稱糧食的場景。這些壁畫反映了古埃及()

A.種姓制度的建立 B.農業生產的狀況C.象形文字的發展 D.民主政治的實行
6.古埃及的胡夫金字塔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但其之后的金字塔卻越修越小。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埃及()
A.國王權力的衰落 B.建筑技術的衰落C.宗教信仰的變化 D.自然資源的匱乏
7.下列簡圖中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的是

8.兩河流域位于東方和西方之間,是《圣經》伊甸園所在地。關于該流域文明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① 發明了豐富多彩的楔形文字 ② 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舉世聞名③ 發現一年為365天的陰歷 ④ 公元前24世紀初步統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9.古埃及法老被認為是“神之子”,古巴比倫國王自稱“眾神之王”,古代中國君主被認為是“天子”。據此可知,這些最高統治者都 ()
A.加強中央集權 B.宣揚君權神授C.是宗教創立者 D.是神的后代
10.(廊坊期末)《漢謨拉比法典》規定:自由民上層,享有完全的權利;無公民權的自由民,法律地位較自由民上層低,但也享有很多特權;奴隸,沒有任何權利。由此可見 ()
A.商品經濟在古巴比倫活躍B.該法典是奴隸制國家立法規范
C.古巴比倫的社會等級森嚴D.該法典維護了封建地主的利益
11.(定州模擬)據記載,古巴比倫開辦了專門用于借貸的機構(類似于今天的銀行),出借實物或金銀貨幣,借貸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償還。這反映了古巴比倫 ()
A.法學系統日臻完善 B.君主權力衰落C.商品經濟比較活躍 D.國內矛盾激化
12.古代兩河流域的人民從早期開始便是由不同的民族組成,古巴比倫人通過制定《漢謨拉比法典》,使過去所有部落的習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為國家的法律。由此可見,《漢謨拉比法典》 C
A.維護了奴隸主的利益B.活躍了古巴比倫的商品經濟C.促進了國家的統一和發展D.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3小題,13題12分,14題12分,15題12分,共36分)
13.(12分)(邯鄲階段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金字塔起源于馬斯塔巴墓,最初只有一層,后來層層疊加,逐層向上縮小,形成了階梯狀金字塔,開創了真正金字塔建筑之路。法老具有絕對權力,他的意志就是法律·…·古埃及人民在天文學和幾何學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古埃及人對太陽神拉高度崇拜,他們認為巍峨高聳的金字塔每天可以接收來自太陽的第一束光芒,因此規模浩大的金字塔也是對太陽神崇拜的產物。
材料二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今埃及境內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長230米,共用230萬塊,由平均每塊2.5噸的石塊砌成。石塊之間沒有任何黏合物,靠石塊的相互疊壓和咬合壘成。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陵墓·…··金字塔在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材料三金字塔的花崗巖采石場附近有溝渠,因此最便利的方法就是水運,在河流通往胡夫金字塔的路線建造運河,憑借水的浮力來運送石塊。采石場的古埃及人利用水中不同高度的水平面,將石頭卡在上面,在同樣的水平下就能夠確保每塊石頭都一樣大小,而且光滑平整。
(1)根據材料一,概括金字塔修建的有利條件。
(2)根據材料二,從金字塔分布角度,你能得出哪一重要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金字塔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主要原因。
(3)跨學科物理據材料三,金字塔修建運用了哪一物理知識?
14.(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第六代國王在位時,努力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個人統治,發展經濟,緩解內部矛盾。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對外擴張,采取靈活的外交政策,很快統一了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后來他進一步采取措施,使王國走向強盛。
材料二黑色石柱上刻印的條文:
第六條任何竊取神廟或宮廷之財產者應處以死刑,而收受贓物者亦處以死刑。
第七條自由民從自由民之子或自由民之奴隸手中買得或為之保管銀或金,或奴隸,或女奴,或牛,或羊,或驢,或不論何物,而無證人與契約者,視為竊賊,應處死。
第一九九條倘彼損毀自由民之奴隸之眼,或折斷自由民之奴隸之骨,如此應賠償其實價之一半。
(1)材料一中“古巴比倫第六代國王”指的是誰?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簡析他實現統一、國家強盛的原因。
(2)學科素養史料實證材料二的條文內容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獻?該法律文獻的第六條和第七條有什么共同之處?該法律文獻的第七條和第一九九條反映了奴隸的社會地位如何?
(3)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這部法律有何影響?
15.(12分)(創新題)古代西亞的兩河流域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祥地之一。某校九年級同學開展歷史學習活動,設計了下列探究任務,請你參與并完成相應任務。
【任務一攀文明高峰】
材料一在西亞境內,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由北向南奔流直下,進入波斯灣。它們如同一對脾氣性格各異的李生兄弟。
(1)小歷同學認為,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就是古巴比倫文明。小歷的觀點是否正確?請簡要說明理由。
【任務二 尋文明成果】
材料二法典正文共有 282 條,內容涉及經濟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個領域。法典嚴格保護私有財產,竭力維護奴隸主等剝削階級的利益,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的情況,是研究古巴比倫王國的第一手資料。法典以“能被普遍接受”和“具有永久性”為原則,這些原則成為后來諸多法律的基本出發點。
(2)根據材料二,為什么說該法典是“研究古巴比倫王國的第一手資料”?該法典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
【任務三 探文明共性】
材料三作為至高無上的君主,古埃及的法老特別借重宗教力量來強化專制統治。至古王國時期,鷹神荷魯斯一直是王權的主要保護神,自古王國第五朝開始,法老又被奉為“太陽神拉的子孫”。
摘編自齊濤《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3)綜合材料二、三,指出古巴比倫和古埃及在政治統治上有何共性。結合所學,歸納這一時期亞非文明在經濟方面的特點。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文明的看法。
單元卷 —日期:二月二日得分:
古代亞非文明
總分:60分 時間:6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
1.(廊坊校級月考)“尼羅河定期泛濫,每次漲水、退水,古埃及人都需要進行精確的記錄和計算。退水以后,他們還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劃定地界,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計算需要,古埃及人發展了數學。同時,為了準確地預測尼羅河泛濫的日期,古埃及人展開天文學研究。”從材料可知 C >
A.古埃及的數學領先世界B.古埃及人崇拜底格里斯河C.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D.古埃及的天文學比較落后
2.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將一年分為三季,分別是泛濫季、播種季和收獲季,每季四個月,年末另加五天為節日。由此可見,太陽歷的制定 C J
A.體現了法老的權威 B.印證了古埃及的神話C.促進了國家的統一 D.受到了自然環境的影響
3.古埃及人認為國王死后會成為神,因此在其生前就得“為他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日后可由此上到天上”。這段材料比較適合用來 ()
A.說明埃及歷史源遠流長 B.解釋埃及金字塔的起源C.說明古埃及奴隸制概況 D.解釋環境與文明的關系
4.一位希臘歷史學家寫道:“人們滿懷怒火地起來反抗那些使自已受苦的人,并且公開地撕碎他們的尸體,狠狠地把他們拋出墳墓之外?!睆牡谒耐醭┠昶穑虐<爸醒爰瘷嗳趸?,金字塔越修越小。以上材料表明 ()
A.金字塔的修建激化了社會矛盾B.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C.金字塔規模宏大、數量多D.古埃及人民反對修建金字塔
5.(保定期末)經營地產時需要記賬,如:從佃耕的農人那里收到的地租,牧群的頭數,牲畜所需的飼料的量。管理·…...賬目,是用削成三角尖頭的蘆葦稈當筆,刻寫在泥版上然后將泥版烘干,以便于保存。這種最早的文字形式稱為楔形文字。上述材料說明楔形文字的產生是為了 C )
A.管理賬目 B.智力活動C.互相交流 D.世代相傳
6.為了有效統治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古巴比倫王國采取的措施是 ( 1
A.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B.民主共和,人民主權C.諸侯林立,封邦建國 D.中央集權,地方郡縣
7.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條法規,內容包括“私有財產”“商務”“親屬”“勞動”等方面。有學者認為該法典即使與現代歐洲某些國家的法規相比,也并不遜色。這表明()
A.尼羅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發祥地B.古巴比倫的社會矛盾得到解決C.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D.兩河流域出現了世界最早文字
8.大約在公元前23世紀一前18世紀,以印度河流域為中心,方圓5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崛起了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它曾經被印度學專家稱為印度文明的“第一道曙光”,又被稱為“印度文明之母”。這里所說的“文明” ()
A.是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等早期文明
B.是雅利安人創造的
C.是佛教文化的代表
D.屬于孔雀王朝的遺存
9.吉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的一個非常善于經營的商人,家財萬貫。他有很多愿望,在當時的條件下,你認為他的哪個愿望不可能實現 )
A.棄商從政
B.到當時的首都華氏城買一套高級住宅
C.賺更多的錢
D.以后兒孫滿堂
10.學科素養史料實證(保定期 \phi )《大唐西域記》記載:“城鎮和村莊都有幾扇內門,城墻又寬又高·.·屠夫、漁夫、舞女、子手和清道夫之類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時只能走路的左邊·"這印證了當時的印度 n
A.社會等級森嚴B.佛教宣傳忍耐順從C.社會秩序穩定D.城市規定嚴格
1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于公元前6世紀誕生于古印度,它提倡“眾生平等”,迎合了廣大低種姓的需求,后又因宣揚“忍耐順從”,受到統治者追捧。這主要敘述了佛教 ( )
A.產生的背景B.形成的過程C.傳播的原因D.創立的影響
12.新考法大單元(河北期末)佛教發源于印度,是古印度文明的代表之一,后經西亞傳人中國。佛教的傳人,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藝術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佛教也成為中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明世界各地的文明具有()
A.多樣性 B.關聯性C.規律性 D.平衡性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3小題,13題14分,14題10分,15題12分,共36分)
13.(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據說古埃及的農民們在建造這些金字塔時熱情很高,他們相信自己正在為一位能夠決定他們幸福的神建造宅邸.··也許還可以設想,無論古埃及的農民們對建造金字塔有無熱情,他們在這件事上都沒有選擇的余地······每個村社還得派男子服搖役,即強制性勞役,金字塔就是這些勞工最著名的勞動成果。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4.(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5.(12分)(單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何房屋失火,前來救火的自由民屋主之財產而取其任何財物者,此人應投于該處火中。
倘自由民之子打與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如此應賠銀一名那。
倘自由民之奴隸打自由民之子之頰,如此應割其一耳。
倘奴隸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則此主人應證實其為自己的奴隸,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材料三殺害婆羅門者應損毀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殺1個剎帝利,(應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頭母牛和1頭公牛。殺1個吠舍,(應同樣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頭母牛和1頭公牛。殺1個首陀羅,(應同樣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頭母牛和1頭公牛。
摘編自古代印度法律條文
(1)材料一中“能夠決定他們幸福的神”是何身份?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促使金字塔成功修建的因素。
(2)根據材料二的內容,可以得到關于古巴比倫社會的哪些信息?
(3)根據材料三,由低到高列出上述四個等級的名稱。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這四個等級之間的關系。
材料一觀察右圖,在這塊黑色石柱的上部,刻有太陽神沙瑪什授予漢謨拉比權杖的浮雕。
材料二觀察下圖,在這塊黑色石柱的下部,刻有某法典的具體條文(部分)。


材料三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銘文:“不論是誰騷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之翼將在他的頭上降臨?!?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古代兩河流域的兩項文明成果。
(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制定這一法典的根本目的。該法典在歷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古巴比倫國王與古埃及法老統治的共同特征。
材料人類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出現在水土豐沛的大河流域。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每年春季的河水泛濫給農田帶來肥沃的黑色淤泥,大約在公元前4300年,生活在這里的蘇美爾人開始了向文明的過渡。北非的尼羅河縱貫埃及全境,水量充沛,土壤肥沃,有學者把埃及稱為“尼羅河的贈禮”,約公元前3100年,埃及開始形成統一國家,并且創造了輝煌燦爛的高度文明。同樣,南亞也是人類最初的文明中心,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大約存在于公元前2300一前1750年,它的典型代表是哈拉帕文明,這個地區后來雅利安人建立A;公元前6世紀,恒河流域的釋迦族王子B創立了佛教······
摘編自中學歷史教師教學用書(1)根據材料說出兩河流域孕育出最有名的文明古國是什么?列舉古埃及文明遺產一項。
(2)材料中A、B代表的內容是什么?
(3)根據上述材料,自擬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體現材料主題,史論結合,論述條理清晰)
周練卷二日期:二月二日得分: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
總分:60分 時間:6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
1.(滄州期末)據不完全統計,古希臘的城邦總數達到300多個。這些城邦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彈丸小國。這反映古希臘城邦的突出特點是 ()
A.種姓制度森嚴 B.法律完備C.莊園經濟發達 D.小國寡民
2.西方諺語說:“輝煌屬于希臘,宏偉屬于羅馬。"英國近代詩人雪萊說:“我們都是希臘人。"這里對希臘的贊美是基于它()
A.是古代大河文明典范B.開創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C.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D.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
3.(廊坊期末)雅典伯里克利執政時期,官員在期滿卸任后,會有專門的查賬員對其在任期間的所有活動和賬目進行詳細清查。該官員一旦被發現有貪污受賄等嫌疑,將會被移交給法庭進行審判。由此可見,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是 J
A.主權在民 B.民主監督C.權利廣泛 D.間接民主
4.“公元前五六世紀,雅典·…·公民大會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員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參加。公民大會只要得到簡單多數票,就幾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決定內部任何問題。"這說明公民大會 C J
A.是雅典最高權力機構 B.保證全體居民的權益C.按執政官的意志決策 D.是雅典最高司法機關
5.考古學家從一處遺址清理出一幅馬賽克鑲嵌畫,畫面表現了公元前333年伊蘇斯會戰中一位統帥奮勇沖進波斯軍陣的場景。這位統帥是 ()
A.伯里克利 B.亞歷山大C.屋大維 D.斯巴達克
6.(保定模擬)在亞歷山大龐大的遠征軍隊伍中“有工程師、哲學家、地理學家、測量師等專門人才,他們沿途收集資料、繪制地圖,與當地哲人交往”,這一現象表明,亞歷山大遠征客觀上()
A.推動希臘民主制度的擴展B.導致希臘羅馬文明的消亡C.加速亞非自然經濟的解體D.促進了歐亞非文化的交流
7.(承德模擬)《十二銅表法》規定:出賣的物品縱經交付,非在買受人付清價款或提供擔保以滿足出賣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權并不轉移。該規定反映了 ()
A.羅馬法對貴族利益的維護B.羅馬法對私有財產的保護 C.古羅馬商品經濟高度發達D.古羅馬嚴格限制商品交換
8.《十二銅表法》把向來由貴族祭司階層把持的“習慣法”用文字公布出來,使司法執法以明確的法律文件為依據。它的頒布( )
A.開創了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B.彰顯了羅馬共和國階級平等理念C.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D.體現了早期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
9.初三某班教室里正在上演名為《羅馬帝國興衰史》的課本劇。以下最可能出現的場景是 ()
A.羅馬將迦太基打敗并夷為平地B.屋大維親自視察羅馬城市建設C.查士丁尼組織委員會編修法典D.梭倫改革帶領羅馬走向了民主
10.羅馬帝國是將地中海、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文明都統一在一起的帝國。在不斷地對外擴張中,羅馬人不但使這些孤立的文明在傳統軌道上繼續發展,還促使它們同拉丁文明順利嫁接,催生出具有強大活力的新文明。這說明對外擴張 ()
A.有助于羅馬文明呈現出多元的特征B.是人類文明產生的重要條件C.客觀上促進了不同地區文明的交流D.掠奪了被征服地區的文化
11.梳理歷史發展線索可以比較直觀地幫助我們了解一個國家的發展概況。下列事件發生在同一個國家,將它們按照時間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建立共和国 | 凯撒夺政权 | 称霸地中海 | 建立大帝国 | 征服意大利 |
② | ③ | ④ |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③②① C. ①5③②④ D. ③①5②④
12.(秦皇島期中)羅馬帝國時期,公民在節慶娛樂日觀看奴隸角斗、斗獸、戲劇等活動的開支皆由國庫承擔。結合下圖可知,加速羅馬帝國滅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日耳曼人大舉入侵B.奴隸主階層奢靡享樂的生活C.工商業衰落,民生凋嫩D.統治集團內部紛爭不斷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3小題,13題16分,14題10分,15題10分,共36分)
13.(1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們的政治制度不是從我們鄰人的制度中模仿而來的,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范·.···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是因為政權掌握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解決私人爭執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材料二雅典公民大會由年滿20歲的全部男性公民組成,每10天在雅典衛城召開一次會議。在會上每個公民都可以登臺演說,發表自己的意見。大會演說通常是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辯論結束后再對議案進行表決。表決用舉手或投石子、貝殼、陶片等方式進行,遵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裁決。雅典的重大事務就是這樣在公民大會上決定的。
摘編自蔣云芳、胡長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材料三這種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領導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識,它將社會的命運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見的人們的手中。
(1)依據材料一,指出“我們的制度”民主性的表現。(至少寫出兩點)
(2)材料二中公民大會通過議案的原則是什么?概括材料二中年滿20歲的男性公民參與政治活動的形式。(至少寫出兩點)
(3)材料三指出該政治制度的根本缺陷是什么?該缺陷可能會導致什么危害?
(4)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認識。
14.(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羅馬共和國時期,由于執政官任期短,彼此牽制,權力有限,因而掌握國家實權的是元老院。元老院由有權勢的貴族和退任的執政官組成,有決定內外政策、審查和批準法案、控制并支配國家財產的權力,有權監督執政官的一切活動。
摘編自童自覺、路振光《世界古代史》
材料二
古罗马奴隶角斗时的场景 | 在古罗马,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 工具”。奴隶主为了取乐,建造巨大的 角斗场,强迫奴隶成对角斗,并让奴隶 手握利剑或匕首,相互拼杀(见左图)。 一场角斗下来,场上留下的是一具具 奴隶的尸体。奴隶主的残暴统治,迫 使奴隶一再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 |
材料三公元前227年,羅馬建立第一個行省。之后,隨著羅馬海外征服的范圍不斷擴大,行省數目大為增加,行省制成為羅馬統治海外領地的重要制度。羅馬帝國建立后,行省制度趨于完善。長期的戰爭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駐扎,從而為軍閥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摘編自易寧《秦漢郡縣制、羅馬行省制與古代中西文明的特點》(1)根據材料一,概括元老院擁有的主要權力。
(2)根據材料二,指出古羅馬爆發大規模奴隸起義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羅馬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奴隸起義。
(3)根據材料三,概括羅馬行省制建立的特點。
15.(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A國,A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兩名執政官,執政官每年由選舉產生,但統治實權仍由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把持,一切重大事務均須經元老院議決。
材料二公元前31年,屋大維成為最后的勝利者。公元前27年,屋大維掌握了最高統治實權,羅馬進入B時代。
材料三人民起義愈演愈烈。3世紀中期爆發的巴高達運動,雖被鎮壓,但沉重打擊了羅馬帝國的統治。此后,奴隸、隸農、貧農不斷起義。4世紀末,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進入羅馬帝國境內,多次打敗羅馬軍隊。羅馬帝國內外交困,于4世紀末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
材料四當時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境內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起來。暢通無阻的海路和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陸路,促進了貿易的發展,也有利于信息的傳遞和軍隊的調動。羅馬帝國同北歐、印度、中國都有貿易往來,中國的絲綢也傳入羅馬帝國。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羅馬歷史上的A、B時期分別叫什么?
(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羅馬在A、B兩個時期政治上的區別。
(3)根據材料三,概括羅馬帝國衰落的原因。
(4)羅馬帝國初期大致相當于中國哪一朝代?羅馬帝國同中國之間的貿易通道被稱為什么?
單元卷二日期:月日得分:
古代歐洲文明
總分:60分 時間:6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
1.斯巴達作為古希臘最大的城邦,其面積也不過相當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積相當于北京市的 1/7 ,其他小邦則僅相當于中國一個鄉鎮的大小。材料主要反映了古希臘城邦()
A.以獨立的政治單位立于希臘世界
B.王權衰微,實行較民主的政治
C.商品經濟發達
D.小國寡民的突出特點
2.跨學科英語教材中關于古希臘“城邦體制”中的“城邦”一詞翻譯自英語“city state”,而“city state”又翻譯自希臘文中的“polis”一詞。有學者認為“城邦”和“city state”都是對“polis”的誤譯,因為“polis”最重要的含義是精神上的而非物質上的。下列最接近其原意的翻譯的一項是 ( )
A.種姓國家 B.公民國家C.封建國家 D.精神家園
3.(石家莊模擬)蘇格拉底說:“它把權力交給所有公民,不需要國家統治者具有專長,不要求他們具有真知灼見。一個國家應該由既有專業知識,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睋丝芍K格拉底意在表達 ()
A.雅典民主需要絕對的公平B.雅典民主實行公民投票制度C.反對在雅典實行民主政治D.雅典國家管理需要專業人才
4.古代雅典宣揚全體公民共享政治權利,但實際上并不全然如此。假如某年雅典全國人口為2萬人,自由民為1.6萬人,成年男性公民為0.45萬人,婦女為0.9萬人,外邦人為0.2萬人,奴隸為0.4萬人。這一年雅典有權參加公民大會的人數為C >
A.1.6萬人 B.1.35萬人C.0.45萬人 D.2萬人
5.亞歷山大及其繼承者在東方的土地上建立了眾多的城市,“東西方在這一時期頻繁互動和深度融合”。能為此提供直接證據的是 ()
A.刻有希臘式長袍的印度佛像B.位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C.應用于航海的指南針 D.傳人中國的馬鈴薯
6.(滄州期末)“由于羅馬共和國初期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公元前494年羅馬貴族承認平民有權選舉保民官。保民官必須由平民擔任,由平民的特里布斯會議選舉產生”。材料表明古羅馬時期,平民與貴族的斗爭 ()
A.改變了國家的性質B.沉重打擊了羅馬共和國統治C.推動了社會政治改革D.消除了奴隸主與平民間矛盾
7.(衡水期末)2世紀,演說家阿里斯泰德對羅馬城有如下描繪:“所有的貨物一現存的和曾經存在的東西,貿易、航海、農業、金屬加工,任何曾經創造出來或者生長出來的東西,都在這里匯合。這里看不到的東西,肯定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這一現象形成的因素有 5
A.共和制度發展到鼎盛B.民主政治的發展日趨完善C.羅馬帝國的對外擴張D.羅馬法已發展到完備階段
8.錢乘旦在《西方那一塊土》中說:“將帝國摧毀的最后一個因素是蠻族入侵。所謂的“蠻族”,主要是指日耳曼人。”這里的“帝國”是指 ()
A.拜占庭帝國 B.亞歷山大帝國C.查理曼帝國 D.羅馬帝國
9.《荷馬史詩》記載了特洛伊戰爭。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特洛伊戰爭只是一個傳說。19世紀后期,德國人施利曼發現了邁錫尼和特洛伊遺址。這說明《荷馬史詩》 ()
A.奠定了歐洲大陸民法典的基礎
B.是古印度的文學遺產
C.有助于了解早期希臘社會
D.是古羅馬的法學成就
10.跨學科美術右圖是繪有身著絲綢的婦女形象的古希臘陶壺。該圖可用來研究古希臘時期()

A.雕刻藝術的高超B.東西方文明的交流C.理性主義的起源D.城邦政治的繁榮
11.儒略歷是陽歷,它比較符合地球上節氣的變化,對農業生產有利,所以很受人們的歡迎。組織編制該歷法是在 ()
A.羅馬城邦時期 B.羅馬共和國時期C.羅馬帝國時期 D.古巴比倫時期
12.(秦皇島期中)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認為“人生應該思想高尚,盡力遵循理性而生活”。從中可得出二者的共同點是 ()
A.擴大城邦公民權利 B.展現古羅馬的哲學成就C.維護奴隸主的統治 D.關注對人本身的研究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3小題,13題12分,14題12分,15題12分,共36分)
13.(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古希臘的地理范圍以希臘半島為中心,以地小山多為其地理環境特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古希臘人口的增長速度很快,“到公元前750年左右,希臘人口已經多到不能糊口的程度了”。希臘人需要到海外拓展生存空間。同時,在激烈的階級分化和斗爭中,破產而失去土地的農民和政治斗爭中失敗的利益集團被迫去海外謀生。
摘編自王文峰《古風時代希臘海外殖民運動考察》
材料二
伯里克利 | (雅典)民主活动的范围比过去大大扩大 了·…··这套体系也体现了雅典为现今许多学 者称为“极端民主制”的基本原则。··仅自 由民中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公民权····而且,这 种民主权利本身有时也流于形式,公民大会往 往在一些别有用心之徒的煽惑之下,通过了一 些怀有偏见的错误决议。所以雅典民主政治 始终只是社会上一少部分成员的政治权利,存 在着无可逾越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
材料三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即位成為馬其頓國王,統一希臘全境,蕩平波斯帝國,大軍開到印度河流域,僅用十年時間便建立起全境約550萬平方千米的世界性帝國。亞歷山大繼承了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任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擔任地方行省的主要職務,推廣希臘文化。亞歷山大及其繼承者在東方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臘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臘式的會所、劇場和體育場。
摘編自趙林《西方文化概論》(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希臘人去“海外謀生”的原因。
(2)結合所學,以伯里克利時期政治運作情況為視角,簡述當時“民主活動范圍比過去大大擴大”的史實。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亞歷山大帝國的版圖范圍,并概括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
14.(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羅馬共和國建立后,執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習慣法)的權力完全被貴族祭祀團所壟斷。遇有訴訟,法官徇私枉法,護貴族,平民備受欺凌··貴族的專橫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公元前450年左右··將制定的法律刻在青銅板上,公布于羅馬廣場,此即《十二銅表法》。
材料二
公元前73年爆发的 | 起义虽然失败,但它对奴隶制的打击与 震撼使罗马剥削奴隶的方式开始有所变化, 隶农制的剥削形式逐渐增多起来。 一摘编自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 |
他在古罗马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首创 “元首制”。当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称号时,意 味着帝国时代的开始。当他去世100多年后,帝国 进入黄金时代。当他去世300多年后,他所开创的 千秋霸业灰飞烟灭。 |
(1)羅馬共和國建立于哪一年?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十二銅表法》頒布的背景及意義。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公元前73年爆發的奴隸起義"的領導者,并簡述此次起義產生的影響。
(3)材料三中的“他”是誰?“帝國進人黃金時代”的主要表現是什么?“他所開創的千秋霸業灰飛煙滅”的原因有哪些?(答出一條即可)
15.(12分)(單元)古希臘羅馬文化是人類寶貴的精神遺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民主的范本】
材料一伯里克利曾經作過這樣的表述:我們的政權是掌握在多數人手中?!ぁぁぁぁし蓪λ械娜硕家灰曂?、公正地調
節人們的私人爭端時,民主政體的優越性也就得到確認。一個公民只要有任何長處,他就會受到提拔,擔任公職。貧窮也不再是障礙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國家。
【法學的淵源】
材料二《十二銅表法》正是這一矛盾的產物。反映了平民在政治、經濟、法律地位上的要求?!妒~表法》之后羅馬法系的立法依然體現著這一要求,每頒布一個成文法典,平民的政治、經濟、法律地位便提高了一步。
【建筑與文人】
材料三 見如下卡片
卡片一 黑格尔说道:“希腊建筑艺术的特征在于 既彻底的符合目的性而又有艺术的完美,既 高尚素朴而又装饰得很轻巧美妙;罗马建筑 艺术在机械的方面固然见出特长,比起希腊 建筑艺术较富丽豪华,但比不上它的高尚 秀美。” | 卡片二 他对哲学、逻辑、 历史、政治、数学、物 理、生物等领域都深 有研究,被称为古希 腊百科全书式的 学者。 |
請回答:
(1)根據所學知識,材料一中的“多數人"是指什么人?材料中所說的民主政體的實質是什么?
(2)根據所學知識,材料二中的“這一矛盾”是指什么?這部法律具有怎樣的影響?
(3)根據材料三的卡片一和所學知識,分析羅馬建筑和希臘建筑之間有什么關系。請列舉一例羅馬的代表性建筑。材料中卡片二描述的人物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