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2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21 世紀經濟報道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
策劃:辛繼召
編寫:郭曉潔 家俊輝 龐成 黃子瀟 翁榕濤 曹媛 歐雪 周妙妙
設計統籌:林軍明 廖苑妮
裝幀設計 : 陳國麗
審校:黃志明
聯系方式:xinjz@21jingji.com
免責聲明:
本報告內容基于已公開的資料,報告撰寫人盡全力驗證信息
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但無法對其作任何保證。報告內容僅供
參考,其中信息、觀點及數據不可作為決策或投資依據,亦
不代表平臺觀點。任何與金融監管、政策和市場有關信息,
以監管或有關部門發布為準。
1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目 錄 contents
前言 ·2
一、政策篇 ·6
(一)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試驗田” ·7
(二)四大合作平臺協同對接重大創新 ·8
二、實踐篇 ·17
(一)金融數據跨境流動:跨境數據驗證平臺、跨境征信合作試點陸續落地 ·18
(二)從 FT 賬戶到 EF 賬戶: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 ·20
(三)跨境融資便利化:多項業務試點落地 ·23
(四)跨境投資試點:“雙 Q”試點順利推進 ·24
(五)跨境資產轉讓:多筆貿易、租賃資產轉讓落地 ·28
(六)跨境資管:“跨境理財通”投資者超 12 萬人 ·29
(七)跨境保險:新型跨境醫療險產品受鼓勵 ·31
(八)跨境電商推動跨境支付和結算發展 ·33
(九)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車“出海” ·34
三、創新樣本篇 ·36
(一)金融支持民生 ·37
(二)金融支持實體 ·41
2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前言
3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
世紀經濟報道、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組織財經記者、研究員經過資
料梳理、調研撰寫制作,于 2024 年 9 月正式發布。
粵港澳大灣區涉及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
三個法域。加強大灣區金融市場聯通、推動大灣區金融服務一體化,既
是暢通金融要素流動,打造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重要一步,也是便利
大灣區居民生活就業,建設“一小時生活圈”的必然要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
銜接、機制對接。此外,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務體系,豐富金融產品和
服務供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
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
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
疫情結束之后,內地與港澳 2023 年 2 月全面恢復通關,大灣區重啟
“一小時生活圈”。大灣區經濟、旅游、商務交流等活動有序開展,“北
上南下”要素流動“雙向奔赴”緊鑼密鼓。
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亦穩步推進,尤其是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
量發展、便利粵港澳居民往來等方面出現很多創新做法。資本市場“深
港通”不斷擴容,“債券通”“跨境理財通”“基金通”“互換通”等
推出并不斷擴展,ETF 通、私募基金通等漸露曙光,數據跨境流動、征
金融互聯互通通道
資金
流入
資金
流出
機構
流入
個人
流入
機構
流出
個人
流出
陸股通
中歐通
港股通
中歐通
港股通
中歐通
QDII
RQDII
QDIE
QDLP
港股通
中歐通
QDIE
QDLP
債券通
(北向通)
債券通
(南向通)
基金互認 QFII
深港 ETF 互掛
ETF 通
基金互認 QFII
深港 ETF 互掛
ETF 通
跨境理財通
(北向通)
跨境理財通
(南向通)
互換通
(北向互換通)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方向 類別 股票 / 股權 債券 基金 理財 衍生品
4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信通等亦陸續起步,跨境車險“等效先認”、跨境資金“電子圍網”等
全國首創金融開放試點,FT 賬戶和 EF 賬戶順利運行,人民幣自 2020 年
起持續成為大灣區第一大結算貨幣。
大灣區金融開放創新不斷邁向更高水平。金融數據跨境流動陸續落
地,跨境數據驗證服務擴大應用,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 賬戶”)
業務試點有序開展,跨境投融資便利化不斷推進,監管推動適時將證券
公司納入“跨境理財通”試點,金融支持跨境電商、新能源汽車等新興
產業“出海”。
數據是現代金融的基礎,大灣區是數據跨境流動的“理想試驗場”。
在金融數據跨境流動方面,2024 年 3 月,“粵信融”平臺與“粵澳跨境
數據驗證平臺”對接聯通,“粵信融”粵澳跨境數據驗證服務正式上線,
已實現廣州、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等大灣區內
地城市多點覆蓋。2024 年 5 月,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臺在深港兩地上線
試運行,首階段在跨境金融領域率先開展試運行,將在跨境民生、跨境
金融、跨境醫療等更多領域不斷拓展服務場景。
跨境征信合作試點已啟動,“北上南下”案例陸續落地。中國人民
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簽署《關于跨境征信互通業務試點的諒解備忘
錄》,明確支持深圳同香港率先開展跨境征信合作試點。北向通方面,
截至 2024 年 6 月末,交行、中行、工行、建行、南洋商業銀行等深圳轄
內商業銀行切實應用香港跨境征信信息。南向通方面,已有數個試點個
案成功進行。
大灣區正在持續推動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業務試點有序開展。我國
漸進式資本項目開放的思路是在自貿試驗區內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實
現資金可自由兌換。廣東自貿試驗區 2014 年末獲批設立以來,截至 2023
年末設立 FT 賬戶共 1.29 萬戶,涉及資金業務折人民幣 3.36 萬億元。
三大自貿片區中,綜合各自貿區管理部門發布數據,前海開立 FT 賬戶
2096 個,累計交易額折合人民幣 4068.5 億元。南沙累計開立 FT 賬戶數
量超 8500 戶,辦理 FT 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超 1.2 萬億元。
EF 賬戶比 FT 賬戶在資本項下可兌換更進一步。2024 年 5 月 6 日,
5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橫琴 EF 賬戶業務落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內 10 家試點銀行陸續開展
EF 賬戶業務。遵循“一線放開、二線按照跨境管理、同名賬戶跨二線有
限滲透”原則。截至 2024 年 8 月末,橫琴共 10 家銀行機構參與 EF 賬戶
業務,累計開立 EF 賬戶近 160 個,累計辦理資金劃轉金額超 70 億元。
跨境融資便利化方面,“前海港企貸”、河套“科匯通”試點、跨
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跨國公司本外幣跨境資金集中運
營管理業務、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等相繼
落地。
在跨境投資試點方面,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內有
限合伙人(QDLP)等“雙 Q”試點推進較快。截至 2023 年末,深圳通
過 QFLP 試點管理企業超 200 家,發起 QFLP 基金 62 家;QDIE 試點管
理企業 79 家,同意出境額度 20.85 億美元。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橫琴經
QFLP 試點認定的管理企業總數 26 家,其中澳資管理企業 14 家;認定
試點的基金產品總數 21 只,其中澳資基金產品 9 只;經 QDLP 試點認
證的管理企業 2 家。截至 2024 年 6 月,南沙累計 11 家基金管理企業獲
批 QFLP、QDLP 試點資格,累計獲批額度超 240 億元人民幣,累計跨境
投資金額超 13.5 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資銀行面臨“資產荒”壓力,美元加息
導致境外融資成本上升,跨境資產轉讓、“跨境理財通”試點等跨境資
管進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2024 年 1 月,跨境理財通 2.0 細則發布,
監管也在推動適時將證券公司納入“跨境理財通”試點。
中國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奔赴全球化的征程中,離不開金融機
構強有力的支撐。本報告研究了金融對跨境電商、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
業出海的支持情況。
在跨境電商方面,金融支持跨境電商推動了跨境支付和結算發展。
大灣區眾多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支持新能源汽車出海方面嘗試一些新做
法。
隨著“十四五”規劃、共建“一帶一路”、大灣區建設等政策紅利
的持續釋放,大灣區金融合作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6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一、政策篇
7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一)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試驗田”
2024 年是新中國成立 75 周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5 周年。時
間回溯到 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綱要》,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拉開帷幕,同時也開啟了粵港澳大
灣區金融改革創新發展的新征程。
《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等一批金融配套政策陸續
出臺,逐步構建起粵港澳大灣區“四梁八柱”的金融政策框架,為大灣區
金融高水平開放、重點領域合作,以及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奠定了基
礎,有力支撐了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涉及“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
三個法域”,是我國跨境資本流動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這為我國深化跨
境金融領域改革開放,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水平提供了絕佳“試
驗田”。
在過去五年中,以政策為導向,粵港澳大灣區依托橫琴、前海、南沙、
河套等粵港澳重大合作發展平臺,穩步拓展大灣區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跨境金融產品日益豐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能力持續增強,跨境金
融創新發展取得重大成果,很多“惠民生、助企業”的開創性改革措施相
繼落地。
在重大平臺合作方面,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加快強化與港澳地區
金融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推動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 賬戶)、
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等一批金融開放創新舉措成功落地并取得
積極成效。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共有 10 家銀行機
構接入系統并開展 EF 賬戶業務,累計開立賬戶 102 個,辦理資金匯劃
19.97 億元,試點業務總體運行平穩;
在特色金融合作方面,粵港澳三地聚焦綠色金融、金融科技、民生金
融等重點領域,在標準融合對接、跨境業務創新、監管協調聯動等方面取
得了積極進展。比如在綠色金融領域,在香港金管局、澳門金管局、香港
交易所、澳門銀行公會的支持下,廣東金融學會制定并發布《非金融企業
赴香港發行綠色債券流程參考》《非金融企業赴澳門發行綠色債券流程參
考》,為大灣區內地城市綠色企業到港澳地區發債融資提供清晰、可操作
8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的指引。
在金融要素跨境流動方面,大灣區不斷優化本外幣業務管理制度規則,
支持深港通、跨境理財通、債券通、互換通等互聯互通安排成功落地,推
動形成了多渠道、雙向開放的大灣區金融開放與合作新局面。2024 年初,
“跨境理財通 2.0”出爐,從準入條件、機構范圍、產品范圍等方面進行
了優化升級,擴大了市場參與主體,提升了業務便利性。截至 2024 年 6
月末,粵港澳三地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數量比試點優化前
(2024 年 2 月末)增長了 61%。依托“粵信融”地方征信平臺推出粵澳
跨境數據驗證服務,形成了用戶可攜帶數據、平臺多中心治理、數據“可
用不可見”的金融領域跨境數據流動新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粵港澳三地金融規則差異明顯,金融制度銜接、制度
型開放仍有諸多問題需要破解。在新的發展階段,粵港澳大灣區應立足“一
點兩地”新定位,著力推進各項金融開放政策試點提質上量,以更加貼近
市場需求的政策推動跨境金融創新發展,持續加大優質跨境金融供給,賦
能大灣區經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大灣區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政策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時間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5 月
2020 年 8 月
2023 年 2 月
2023 年 2 月
政策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的意見》
《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
區建設意見的實施方案》
《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建設的意見》
《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
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
主要內容
建設國際金融樞紐、發展特色金融
產業、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推出五個方面、26 條措施,進一
步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深化內地與
港澳金融合作
提出 80 條具體措施,聚焦在 5 個
方面提供支撐
30 條金融改革創新舉措,簡稱“橫
琴金融 30 條”
30 條金融改革創新舉措,簡稱“金
融支持前海 30 條”
(二)四大合作平臺協同對接重大創新
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不斷加快加深,以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為
重點的“軟聯通”也持續拓寬深化,粵港澳三地合作已向更高水平、更深
層次、更廣領域邁進。
9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2023 年,粵港澳大灣區被賦予“一點兩地”戰略定位,國家部署橫琴、
前海、南沙、河套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四大合作平臺,并賦予了不同
的使命任務。
隨著《前海規劃》《橫琴規劃》的正式發布,四大合作平臺從民生、
產業、科技、金融、貿易、規則銜接與重大制度創新等粵港澳三地協同發展、
融合發展中的各項難點、堵點和短板進行探索和實踐。其中,在跨境金
融方面取得不少成效。
1. 橫琴:EF 賬戶順利落地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Guangdong-Macao In-Depth Cooperation
Zone in Hengqin)定位為中國實施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重大探索。2009
年 9 月,國務院批復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2021 年 9 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1
。2024 年 3 月 1 日,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實施封關運行。
在金融政策方面,《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指出,發
展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現代金融產業,包括鼓勵橫琴企業和金
融機構在澳門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促進國際融資租賃業務和商
業保理業務發展、鼓勵合作區內企業利用港澳平臺為綠色企業、探索發
展離岸金融服務等。
2023 年 2 月,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局和
廣東省政府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簡
稱“橫琴金融 30 條”)2,提出澳門元可在橫琴作為小額支付使用、擴
大澳門居民代理見證開戶試點、綠色金融標準與港澳互認等改革安排。
2023 年 9 月,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廣
東金融監管局、廣東證監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發布《關于貫
徹落實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意見的實施方案》3。
1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https://www.gov.
cn/zhengce/2021-09/05/content_5635547.htm]
2 [ 中國人民銀行 銀保監會 證監會 外匯局 廣東省人民政府 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
合 作 區 建 設 的 意 見 http://www.pbc.gov.cn/zhengwugongkai/4081330/4406346/
4693549/4802391/index.html]
3 [ 印發《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意見的實施方案》的通
知 https://www.gd.gov.cn/gdywdt/zwzt/ygadwq/zxzc/content/post_4255018.html]
10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2024 年 4 月,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業務管理辦法》,推動“橫琴金融 30 條”加速落地,
各項舉措盡早實施。
橫琴幫助澳門資本走進粵港澳大灣區。截至 2024 年 9 月末,橫琴有
金融類企業 656 家,主要行業分布為銀行業、保險業、證券及期貨業;上市、
掛牌企業共 4 家。其中,澳資金融企業 14 家,分別為持牌金融機構(銀行)
3 家,地方金融組織 3 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10 家。
金融活水不斷流向“四新”產業。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橫琴公募基
金等資管機構的資產管理規模增長至 52000 億元,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
基金規模增長至 6400 億元,其中累計投向合作區項目超 60 個,累計投
資額約 460 億元,涵蓋科技研發、高端制造和生物醫藥等產業 4。
在政策支持下,橫琴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簡稱 EF 賬戶)等政策相
繼落地,QDLP 試點資格認定和額度核定下放,“雙 Q”政策試點已初
見成效,聚集了一批具有琴澳特色優勢的試點企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金融發展局透露,接下來將積極推進在橫琴“澳門新街坊”開展雙幣種(人
民幣、澳門元)收單業務試點,鼓勵合作區地方金融組織與澳門聯動積極
探索跨境業務創新。
2. 前海:“六個跨境”向“N 個跨境”深化
4 [ 激 發橫琴 金融新動能 護航 琴澳產業多元化發 展 https://www.21jingji.com/
article/20240909/herald/5161ec87c4b9dac8e62f1147b02ac0e5.html]
橫琴跨境金融相關政策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時間
2009 年 9 月
2015 年 4 月
2021 年 9 月
2023 年 2 月
2023 年 9 月
2024 年 4 月
政策內容
《橫琴總體發展規劃》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
《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建設的意見》
《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
度合作區建設意見的實施方案》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多功能自由貿
易賬戶業務管理辦法》
發布單位
國務院
國務院
中共中央、國務院
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
國家外匯局和廣東省政府
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
廣東省分行、廣東金融監管局、廣東證
監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
11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Qianhai Shenzhen-Hongko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ooperation Zone)建立以來經歷了多次
擴展。目前,前海已吸引超過 1.1 萬家外資企業落戶,其中港資企業占
比達 85%。
前海擁有自貿試驗區、深港合作區政策疊加。2010 年 8 月,國務院
批復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把前海建設
成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范區 5。2015 年 4 月,中國(廣東)自由
貿易試驗區成立,涵蓋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珠海橫琴
新區片區等 3 個片區 6。
2021 年 9 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
(簡稱《前海方案》)發布 7,前海“雙擴容”。2023 年 2 月,人民銀
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廣東省政府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前
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簡稱“金融支持前
海 30 條”)8,提出 30 條金融改革創新舉措,涵蓋民生金融、金融市場
互聯互通、現代金融產業發展、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加強金融
監管合作等方面。
前海以跨境金融為特色探索人民幣國際化前海經驗,形成跨境雙向人
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雙向本外幣資金池、跨境雙向股權投資、
跨境資產轉讓、跨境金融基礎設施“六個跨境”的金融創新實踐。
前海跨境金融基礎設施不斷突破。至 2020 年 1 月,自由貿易賬戶(簡
稱“FT 賬戶”)在前海正式落地,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內的境內外機構和
個人均可以辦理 FT 賬戶相關業務。目前,前海開立 FT 賬戶 2096 個,
累計交易額折合人民幣 4068.5 億元。至 2022 年 9 月,深圳首單人民幣
貿易融資資產轉入業務在前海落地,被認為是前海“六個跨境”向“N 個
跨境”深化。
5 [ 國務院 批復“前海深 港 現 代 服務業合 作區發 展 規 劃” https://www.gov.cn/
jrzg/2010-08/27/content_1689210.htm]
6 [ 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 https://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5-04/20/content_9623.htm]
7 [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發布 https://www.gov.cn/
zhengce/2021-09/06/content_5635728.htm]
8 [ 中國人民銀行 銀保監會 證監會 外匯局 廣東省人民政府 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
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 http://www.pbc.gov.cn/zhengwugong
kai/4081330/4406346/4693549/4802394/index.html]
12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金融支持前海 30 條”等政策相繼落地。2024 年 7 月,人民銀行
深圳市分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舉行 2024 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
會透露,“金融支持前海 30 條”中涉及人民銀行、外匯局職責的創新政
策已全部落地,創新形成 14 項全國“首創”“首批”,為全國金融改革
創新提供前海經驗。
在境外融資方面,2023 年 8 月,“前海港企貸”正式落地實施,前
海港資小微企業可不囿于凈資產規模從境外銀行獲得 500 萬元限額的人
民幣貸款。目前,“前海港企貸”已便利 6 家前海港資企業獲得境外融資
2100 萬元。
在跨境數據流動和跨境征信方面,2024 年 5 月,深港跨境數據驗證
平臺上線試運行,平臺首階段在跨境金融領域率先開展試運行,將在跨境
民生、跨境金融、跨境醫療等更多領域不斷拓展服務場景 9。2024 年 7 月,
首批深港跨境征信北向合作業務落地,“北上南下”案例陸續落地,解決
兩地企業征信不互通的難題 10。
9 [ 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臺試運行 征信公司和外資銀行納入試點 https://m.21jingji.
com/article/20240507/herald/8eee2f07860e0df06b5e23897c3d5875.html]
10 [ 深港率先開展跨境征信合作試點,“北上南下”案例陸續落地 https://www.sfccn.com/
2024/7-9/wNMDE0NzNfMTkzMjcwNw.html]
前海跨境金融相關政策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時間
2010 年 8 月
2010 年 8 月
2012 年 3 月
2021 年 9 月
2015 年 4 月
2023 年 2 月
2023 年 7 月
2023 年 12 月
2024 年 9 月
政策名稱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
(前海總規 1.0)
《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產業準入目錄》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
放方案》(前海方案)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
《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
改革開放的意見》(“金融支持前海三十條”)
《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意見的實施方案》(前海 115 條)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
(前海總規 2.0)
《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支持金融
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2024 年修訂)
發布單位
國務院
經國務院批復同意,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
國家發改委
中共中央、國務院
國務院
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
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
廣東省人民政府
深圳市政府辦公廳
經國務院批復同意,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
13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在拓寬居民跨境投資渠道方面,前海首創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
(QFLP)總量管理試點,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允許投資者靈活自
主配置和更換投資項目,提高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的便利度。
2024 年 2 月,信銀、集友、惠理等前海 3 家港資 QFLP 管理企業首批開
展 QFLP 總量管理試點,總量合計 9 億美元 11。
在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方面,前海首批構建“本外幣合一、高低版
搭配”的跨國公司跨境資金池政策體系,便利深圳 51 家跨國公司全球化
運營,惠及境內外成員企業近 1600 家,試點業務規模達 1842 億美元。
3. 南沙:構建八大特色金融服務體系
廣州南沙自 2005 年設區,2012 年獲批成為國家級新區。《粵港澳
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充分
發揮國家級新區和自貿試驗區優勢,加強與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設大灣
區國際航運、金融和科技創新功能的承載區,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
在金融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與港澳金融
機構合作,按規定共同發展離岸金融業務,探索建設國際航運保險等創新
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研究探索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內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
際商業銀行,服務大灣區建設發展。
2022 年 4 月,廣州市發布《廣州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理財和資管中
心實施方案》,提出支持南沙明珠灣跨境理財和資管片區建設。2022 年
6 月,《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簡稱《南
沙方案》)提出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2022 年 8 月,南沙獲批首批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以來,南沙 2023
年 9 月發布《廣州南沙新區促進氣候投融資發展若干措施》,探索以跨境
投融資為特色的氣候投融資發展模式。
南沙區在金融領域的發展重點包括跨境金融、綠色金融、航運金融、
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股權投資、期貨交易等八大特色金融板塊。南沙落
戶了廣州期貨交易所、廣州數據交易所、廣州航運交易所,以及總規模達
2000 億元的產業投資和創新投資母基金。
在跨境金融領域,2022 年 1 月,廣州南沙自貿區開展跨境貿易投
11 [ 深圳前海首批 QFLP總量管理試點落地 額度合計 9 億美元 https://www.21jingji.com /
article/20231229/herald/3dd79a59895b80e1270cf83f8868da62.html]
14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跨境金融相關政策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時間
2014 年 12 月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4 月
2022 年 1 月
2022 年 4 月
2022 年 4 月
2022 年 6 月
2023 年 9 月
2023 年 10 月
2024 年 1 月
2024 年 1 月
政策名稱
《關于支持廣州南沙新區深化粵港澳臺金融
合作和探索金融改革創新的意見》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
區片區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外匯管
理改革試點實施細則》
《中國 ( 廣東 ) 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
區片區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 (QFLP) 境內投
資試點管理暫行辦法》
《廣州市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理財和資管中心
實施方案》
《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
總體方案》
《廣州南沙新區促進氣候投融資發展若干
措施》
《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促進金融業高
質量發展扶持辦法》
《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條例》
《關于支持廣州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
管體制改革的意見》
發布單位
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商務部、港澳辦、
臺辦、銀監會、證監會、保
監會、外匯局等十部門
中共中央、國務院
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
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
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
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
省分局、證監會廣東監管
局、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
發區管理委員會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國務院
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辦
公室、廣州市南沙區人民
政府辦公室
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辦
公室、廣州市南沙區人民
政府辦公室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
委員會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
市場監管總局
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目前,南沙共獲批 10 家 QFLP 基金管理人、1 家
QDLP 基金管理人,獲批試點額度累計超 240 億元,落地全國首個券
商私募 QDLP 基金境外投資案例、廣東省最大規模 QFLP 基金和首只
QFLP 基金利用外資案例 12。
南沙開展了 FT 賬戶試點。截至 2024 年 6 月,累計開立 FT 賬戶數
量超過 8500 戶,辦理 FT 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超過 1.2 萬億元。南沙跨
境人民幣使用場景不斷拓展,結算規模不斷擴大。2024 年 3 月,離岸人
12 [ 南沙開發區赴港澳舉行 QFLP 和 QDLP 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政策推介沙龍
https://www.gz.gov.cn/xw/zwlb/gqdt/nsq/content/post_9667636.html]
15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民幣債券成功首次落地南沙自貿區。
南沙提出支持鼓勵更多頭部機構通過跨境投資引入實體產業,累計跨
境投資金額超 13.5 億元人民幣,投向生物醫藥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
等領域,實現跨境資本“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流動。
4. 河套:首創河套“科匯通”試點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Hetao Shenzhen-Hong K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operation Zone)原為落馬洲河套地
區,為 1997 年深圳河河道治理拉直形成。經過多年探討,2017 年 1 月,
深港兩地簽署《關于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13,
解決了河套地區土地使用問題,雙方共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落馬洲河套港深創新
及科技園和毗鄰的深方科創園區建設,共同打造科技創新合作區,建立有
利于科技產業創新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實現創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動。
2023 年 8 月,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
規劃》14,明確河套三個定位,即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
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
在金融方面提出,積極推動兩地機構更多利用內地金融科技創新監管
工具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對接聯網的安排,便利金融機構
13 [ 港深兩地簽署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合作備忘錄 https://sc.isd.gov.hk/
Tuni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701/03/P2017010300605.htm]
14 [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2308/content_6900742.htm]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相關政策文件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時間
2017 年 1 月
2021 年 10 月
2023 年 8 月
2023 年 9 月
2024 年 7 月
政策名稱
《關于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
作備忘錄》
《北部都會發展策略》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科匯通”試點業
務操作指引》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法定圖則》
發布單位
深港兩地政府簽署
香港特區政府
國務院
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
市分局
深圳市政府
16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及科技公司利用一站式平臺就其跨境金融科技項目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
市同時進行測試。
河套首創河套“科匯通”試點,開辟科研資金入境新通道。2023 年
9 月,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科匯
通”試點業務操作指引》,河套“科匯通”試點正式啟動 15。河套“科匯通”
試點破解非企業科研機構境外匯入科研資金無法可依的難題,打通科研資
金入境渠道,允許境外科研開辦資金直接匯入區內外資非企業科研機構。
根據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數據,截至 2023 年末,已有 5 家科研機構按科
匯通模式境外匯入科研資金。
15 [ 河套“科匯通”試點啟動:破解非企業科研機構境外匯入難題 https://m.21jingji.
com/article/20230906/herald/506775fd06e6c2e33f35a4245798823d.html]
17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第二章 實踐篇
18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一)金融數據跨境流動:
跨境數據驗證平臺、跨境征信合作試點陸續落地
產業和金融的創新與國際化,離不開數據的跨境流動。同時,個人及
企業征信等跨境數據流動問題也格外凸顯,金融監管單位、金融機構、科
技企業等多方正協同探索。
跨境金融數據互聯互通關系到大灣區三地零售金融、批發金融、財富
管理等多領域的合作發展,未來也將深度影響境內外跨境業務的擴大運行。
1. 政策層面:從國家到地方高度重視數據跨境流動
大灣區因其“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獨特
性,成為數據跨境流動的“理想試驗場”。
2023 年 12 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
工業局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實
施指引》。2024 年 3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明確制定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數據轉
移標準,依托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重大合
作平臺,建立港澳企業數據跨境流動機制,探索建立跨境數據流動“白名
單”制度,穩步推動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內數據便捷流動。
2021 年 7 月,廣東省印發《廣東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
案》,提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數據有序流通。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
支持廣州南沙(粵港澳)數據要素合作試驗區、珠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建設,探索建立“數據海關”,開展跨境數據流通的審查、評估、監管等
工作。2023 年 11 月,廣東省印發《“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明確以數據流動帶動要素市場化,實現灣區發展“要素通”,探索推行數
據跨境流通“白名單”制度,支持符合相關資質條件的商業銀行開展內部
數據跨境流動試點等。
廣東各地,2021 年 7 月,廣州市印發《廣州市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
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提出,廣州將率先探索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將廣
州打造成為粵港澳數字要素流通試驗田;2022 年 9 月,廣州數據交易所
正式揭牌。2022 年 1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印發《關于深圳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明確
19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賦予深圳市開展數據跨境傳輸(出境)安全管理試點的任務;2022 年 11 月,
深圳數據交易所成立。
在香港、澳門方面,1995 年,香港出臺了體系完備的個人信息安全
保護法,即《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后在 2021 年修訂為《2021 年
個人資料(私隱)(修訂)條例》。2005 年,澳門通過《個人資料保護法》
對流動至澳門以外區域的信息數據進行了規制。
2. 實踐層面:金融數據流動相關重點產品、平臺陸續落地
現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各市均陸續探索金融數據互聯互通的產品 / 平
臺落地。粵澳跨境數據驗證平臺、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臺也陸續上線試運
行,大灣區金融數據互聯互通又進一步。跨境征信合作試點已啟動,北向
通、南向通均有案例陸續落地。
粵澳跨境數據驗證平臺上線試運行。2022 年 3 月,“粵澳跨境數據
驗證平臺”在粵澳兩地上線試運行,首階段以金融信息作為試行范疇 16,
居民自主線上提交由澳門金融機構出具的可被內地采信的相關證明原件,
平臺以基于 FISCO BCOS 開發的區塊鏈底層平臺進行驗證。2024 年 3
月,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推動“粵信融”征信平臺與“粵澳跨境數據驗證
平臺”合作對接,上線“粵信融”跨境驗證服務 17,上線個人資產證明驗證、
企業資產證明驗證和核數證明驗證等場景,已實現廣州、珠海、佛山、東
莞、中山、惠州、江門、肇慶等大灣區內地城市多點覆蓋 18。2024 年 6 月,
中國銀行廣州天河支行通過“粵信融”跨境驗證服務成功向廣州一家公司
提供授信支持,落地廣州首筆“粵信融”跨境驗證業務 19。
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臺也上線試運行。2024 年 5 月,深港跨境數據
驗證平臺在深港兩地上線試運行,由深港兩地政府部門和機構積極協調推
16 [ 粵 澳 跨 境 數 據 驗 證 平 臺上 線 試 運 行 http://www.news.cn/2022-03/25/
c_1128504521.htm]
17 [ “粵信融”首筆跨境驗證業務在廣東珠海落地 https://www.financialnews.com.
cn/qy/dfjr/202403/t20240328_290008.html]
18 [ 大灣區金融聯通新進展:“粵信融”粵澳跨境數據驗證服務實現灣區內地城市多
點 覆 蓋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40920/herald/23f067c3d0573576a14679
cad51bcc71.html]
19 [ 廣州首筆“粵信融”跨境數據驗證業務落地天河,實現金融跨境數據“可用不可
見”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40602/herald/162caba1012a9487b412ed65b47c
4ff5.html]
20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動,國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深智城集團作為深圳側平
臺運營方,香港科技園公司作為香港側平臺運營方,微眾銀行作為總體方
案設計共同研究打造。首批上線試運行場景包括深圳征信與香港諾華之間
的企業信用報告跨境驗證、百行征信與香港富融銀行之間的小微企業主自
主授權的信用信息跨境驗證、東亞銀行(中國)與東亞銀行(香港)之間
的企業 KYC 報告跨境驗證 20。
跨境征信合作試點已啟動,“北上南下”案例陸續落地。中國人民
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簽署《關于跨境征信互通業務試點的諒解備忘
錄》,明確支持深圳同香港率先開展跨境征信合作試點。北向通方面,截
至 2024 年 6 月末,交行、中行、工行、建行、南洋商業銀行等深圳轄內
商業銀行切實應用香港跨境征信信息,向在深港企提供貸款合計 7.53 億
元,其中純信用貸款占比 78.7%、首貸率 40.0%。
南向通方面,已有數個試點個案成功進行。中銀香港表示,通過與征
信服務機構合作,通過鄧白氏公司(Dun & Bradstreet)查閱客戶內地
關聯公司的信貸報告,完成首筆中小企業貸款個案的信貸決策。在匯豐試
點個案中,鄧白氏公司向匯豐香港提供一家數碼旅游平臺內地母公司的征
信數據 21。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跨境數據流通的主要難點是“出境”,尤其
是內地個人信息數據出境,業內均希望以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臺、“粵信
融”跨境驗證服務為切口,擴展至大灣區全域,便利個人和企業獲得、驗
證其自身數據并完成跨境資產證明、跨境銀行開戶、跨境信用貸、跨境保
險理賠等金融服務。
(二)從 FT 賬戶到 EF 賬戶: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
我國漸進式資本項目開放的思路是在自貿試驗區內探索資本項目可兌
換,實現資金可自由兌換。
自由貿易賬戶(Free Trade Account,簡稱 FT 賬戶)獨立于傳統
賬戶體系,適用于全國 21 個自貿試驗區,是一個本外幣一體化、賬戶內
20 [ 深 港 跨 境數據驗 證平臺試運行 征信公司和外資銀 行納入試點 https://
m.21jingji.com/article/20240507/herald/8eee2f07860e0df06b5e23897c3d5875.html]
21 [ 深港率先開展跨境征信合作試點,“北上南下”案例陸續落地 https://www.21jingji.
com/article/20240709/herald/b8044d236858733d21b1ee58eab96c95.html]
21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可自由兌換的銀行賬戶體系,實行分賬核算。廣東自貿試驗區于 2014 年
12 月 31 日獲批設立,涵蓋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珠海
橫琴新區片區三個片區。
2019 年 9 月,人民銀行廣州分行、人民銀行深圳中支印發廣東自貿
試驗區南沙、橫琴片區和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的分賬核算業務管理實施細則。
2019 年 11 月,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接入 FT 賬戶分賬
核算業務系統。
根據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數據,截至 2023 年末,廣東 FT 賬戶共 1.29
萬戶,涉及資金業務折人民幣 3.36 萬億元。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廣東
自由貿易(FT)賬戶和多功能自由貿易(EF)賬戶增至 1.4 萬戶,涉及
資金劃轉總額約 4.9 萬億元人民幣。
綜合各自貿區管理部門發布數據,前海開立 FT 賬戶 2096 個,累計
交易額折合人民幣 4068.5 億元。南沙累計開立 FT 賬戶數量超 8500 戶,
辦理 FT 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超 1.2 萬億元。
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簡稱“EF 賬戶”)是在 FT 賬戶基礎上建設,
目前只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珠海橫琴上線運行。
EF 賬戶比 FT 賬戶在資本項下可兌換更進一步,遵循“一線放開、
二線按照跨境管理、同名賬戶跨二線有限滲透”原則。2021 年 9 月,《橫
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探索構建電子圍網系統。2023 年
2 月,《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創新基于
電子圍網系統的跨境金融管理體系,并設定短期和中期建設目標。2023
年 8 月,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發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多功能自由
貿易(電子圍網)賬戶業務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將“一線放開、
二線管住、同名有限‘滲透’”作為開辦電子圍網分賬核算業務的原則。
2024 年 5 月 6 日,橫琴 EF 賬戶業務落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內 10
家試點銀行陸續開展 EF 賬戶業務。
EF 賬戶服務對象包括符合條件的橫琴企業、境外企業、境外個人、
金融機構,其開立的賬戶分別為“EFE”“EFN”“EFF”“EFU”賬
戶。目前,已開立 EF 賬戶的企業類型呈現多樣性,涵蓋了合作區企業、
港澳企業、港澳個人及境外高端人才等不同類型主體。在 EFE 賬戶方面,
企業覆蓋高端制造、科技研發、生物醫藥、文旅商貿等合作區重點發展的
領域。在 EFN 賬戶方面,企業主要涉及批發零售、商貿服務、信息技術、
22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航運港口等行業,以來自香港、澳門,以及新加坡等企業為主。
EF 賬戶注重服務實體和促進琴澳融合發展,主要體現在:強調開戶
企業在合作區實質性經營;支持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
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產業等符合橫琴合作區產業發展
導向的產業;支持港澳個人、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開立,為相關人士
提供便民金融服務。
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金融發展局發布的數據,截至 2024 年 8 月末,
橫琴共 10 家銀行機構參與 EF 賬戶業務,累計開立 EF 賬戶近 160 個,
累計辦理資金劃轉金額超 70 億元。市場主體依托 EF 賬戶,辦理與澳門、
香港、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境貿易投融資資金結算。
(三)跨境融資便利化:多項業務試點落地
廣東是貿易大省,外貿連續 38 年穩居全國第一。海關總署廣東分署
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 8.3 萬億元,同比增長
0.3%,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在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方面,“跨境理財通”、跨境資產轉讓、自由
貿易(FT)賬戶、橫琴多功能自由貿易(EF)賬戶等創新試點逐步落地,
穩步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深化粵港澳金融互聯互通。
2024 年 9 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
發布會上表示,精準服務區域和產業發展,在前期實施深圳河套“科匯通”、
前海“港企貸”等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跨境投融資和資金匯兌使
用的便利化支持力度。
根據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數據,截至 2024 年 6 月末,粵港澳大灣區
已有 11.81 萬名投資者參與“跨境理財通”試點,涉及人民幣資金跨境匯
劃 685.42 億元;廣東自貿區金融機構開展跨境資產轉讓業務 4452.91 億
元;FT 賬戶、EF 賬戶數量 1.4 萬戶,涉及資金劃轉折人民幣約 4.9 萬億元。
不過,美聯儲近年來持續加息,導致境外資金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
削弱了境內企業赴境外發債融資的意愿,境內人民幣融資更具優勢。
自 2012 年 9 月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在上海、北京試點開
展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起,跨國企業跨境雙向資金池
管理機制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三大試點版本,分別是外匯局推出的“跨境
23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資金集中運營業務”、央行推出的“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及央行與
外匯局共同推出的“跨境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22 大灣區匯集了
眾多具有跨境貿易投融資需求的國內外大型企業,通過資金池業務實現境
內外資金連通,對企業經營發展意義重大。
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也被稱為“高版本”資金池)
于 2021 年在北京、深圳首先推出,2022 年 7 月擴容至上海、廣東、北
京、深圳、青島、寧波等地。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發布數據,截
至 2023 年 10 月末,深圳 15 家大型實體跨國集團參與跨國公司本外幣一
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業務金額達 1318 億美元。
跨國公司本外幣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業務(也被稱為“低版本”本
外幣一體化資金池),2023 年 5 月在北京、廣東、深圳開展試點。2023
年 6 月,國家外匯局廣東省分局印發了《跨國公司本外幣跨境資金集中運
營管理規定(試點)》,適用范圍為全省企業,對企業營收金額要求為“高
版本”資金池要求的 1/10,對自貿區內企業的營收金額為“高版本”資金
池要求的 1/20。
據監管部門發布數據,截至 2024 年 3 月末,廣東轄區共有 79 家跨
國公司集團、925 家境內外成員企業參與本外幣跨境資金集中運營試點,
集中外債和境外放款額度超 2600 億美元。
2022 年 5 月,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關于支持高新技術和“專精特
22 [ 跨境資金池業務三大模式“齊頭并進” 企業應該怎么選? https://www.21jingji.
com/article/20230804/herald/8f09d6531ae6e96c10d0180ffc60b5c6.html]。
大灣區部分跨境融資業務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業務試點
“前海港企貸”
河套“科匯通”試點
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
業務試點
跨國公司本外幣跨境資金集中
運營管理業務
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
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
大灣區適用地區
前海
河套
廣東、深圳
廣東、深圳
廣東、深圳
內容
港資小微企業 500 萬額度內借用外債
允許境外資金直接匯入非企業科研機構
被稱為“高版本”資金池
被稱為“低版本”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
不超過等值 1000 萬美元額度內借用外債
24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新”企業開展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的通知》,從原有 9 個省(市)的特定
區域推廣到 17 個省(市)的所有區域,已開展試點的 9 個省(市)區域
的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便利化額度統一提高至等值 1000 萬美元。
根據金融監管部門發布數據,截至 2024 年 3 月末,廣東轄區已為 43 家
企業辦理 47 筆試點業務,登記金額 2.03 億美元。截至 2023 年末,深圳
共 30 家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參與試點,金額合計 2 億美元,行
業涉及電子機械制造、軟件與信息技術等多個行業領域。
(四)跨境投資試點:“雙 Q”試點順利推進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試點已成金融開放、跨境投資和資產配置
的重要渠道。其中,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內有限合伙
人(QDLP)(簡稱“雙 Q”試點)推進較快,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
(QDIE)、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WFOE PFM)等跨境投資試點、
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等也在落地。
“雙 Q”試點為地方性試點制度,各試點地區結合實際作出部分差異
性規定。上海市 2010 年推出 QFLP 試點政策,廣東 2012 年開始在各地
出臺 QFLP 試點政策。2021 年 11 月,《廣東省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伙
人境外投資試點工作暫行辦法》出臺,QDLP 試點在廣東全省范圍內的開
展,廣東也成為全國首個將審批權限下放給地市區金融監管部門的省份。
與其他試點地區相比,廣東 QDLP 試點政策對試點基金管理企業的
注冊資本要求較低,投資范圍廣泛,以及在額度管理上實行余額管理,允
許在不同基金之間靈活調劑。
具體而言,深圳特別是前海的跨境投資試點具有較強的示范效應。雙
Q 試點在前海推行之后,珠海、廣州、佛山、東莞等大灣區主要城市也相
繼開展雙 Q 試點,吸引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標桿效應的外資股權投
資機構落戶。
作為廣東省三大重要對外開放平臺,過去幾年來,前海、橫琴、南沙
無論在完善跨境投資試點政策還是推動落地實踐上都可圈可點。
1. 深圳前海 QFLP 總量管理試點正式落地
據原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數據,截至 2023 年末,深圳通過 QFLP
25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試點管理企業超 200 家,發起 QFLP 基金 62 家;QDIE 試點管理企業
79 家,同意出境額度 20.85 億美元。
深圳 2012 年啟動 QFLP 試點,以惠理、集友等為代表的港資金融機
構先后在前海成立 QFLP 試點企業,此后 2017 年和 2021 年先后兩次進
行修訂政策體系。2023 年,深圳前海進一步優化了 QFLP 試點政策,在
大灣區部分跨境融資業務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整理)
地區
前
海
橫
琴
南
沙
類別
開始試點時間
最新政策
專項扶持補貼
投資范圍
開始試點時間
專項扶持補貼
最新政策
投資范圍
開始試點時間
最新政策
專項扶持補貼
投資范圍
具體內容
QFLP:2012;QDLP/QDIE:2014
《深圳市開展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工作的管理辦法》(2022)
《深圳市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辦法》(2024)
對于新獲得試點資格的 QFLP 并在前海合作區設立外商投資
股權投資企業的,給予 100 萬元一次性落戶獎勵。對于在前
海合作區設立境外投資主體的 QDIE 企業,如果投資香港科
技企業,且該被投企業符合特定條件,對管理企業按照投資
額的 2% 給予獎勵,每家管理企業最高不超過 200 萬元。
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信息技術、新材料等前沿領域
QFLP:2018;QDLP:2021
對 QFLP 和 QDLP 企業按其實際募集資金規模的 5‰給予
扶持,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 50 萬元。
《廣東省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資試點工作暫行辦法》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外商投資股權投資類企業試點辦法
(暫行)》(2022 年)
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
QFLP:2022;QDLP:2023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合格境外
有限合伙人(QFLP)境內投資試點管理暫行辦法》(2022)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開展跨境
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實施細則》(2022)
對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內投資、合格境內有限
合伙人(QDLP)境外投資、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業務等,
給予單家企業最高 200 萬元獎勵。
生物醫藥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領域
26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全省率先實施了總量管理試點措施,允許在總量管理額度內自主發起設立
單只或多只基金,并且能夠靈活自主配置和更換投資項目。
前海 QFLP 總量管理試點正式落地,深港跨境私募股權投資開創新
模式。2024 年 2 月,在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
市分局等部門的支持下,前海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組織召開前海 QFLP
試點聯合會商會議,同意前海 3 家港資 QFLP 管理企業首批開展 QFLP
總量管理試點,總量合計 9 億美元。
QDIE 試點目前僅在深圳施行,可理解為深圳版 QDLP,允許內外
資持牌金融機構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公司及其他適合主體(如信托)等
申請試點資格。深圳 QDIE 試點額度 2020 年 12 月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
準由 50 億美元增加至 100 億美元。根據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公布
QDIE 試點企業名單,2022 年 5 月~ 2023 年 12 月,共有匯豐集團境外
設立的發行人在海外發行的結構性票據、境外收益精選 1 號至 5 號(QDIE)
單一 / 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紅土創新瑞進 1 號 FOF 單一資產管理計劃、
深圳天之際一號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4 個試點企業及 8 家試點
管理企業落地。
2. 橫琴打通“雙 Q”跨境雙向投資通道
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金融發展局數據,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橫琴
經 QFLP 試點認定的管理企業總數 26 家,其中澳資管理企業 14 家;認
定試點的基金產品總數 21 只,其中澳資基金產品 9 只;經 QDLP 試點認
證的管理企業 2 家。
珠海 2018 年正式啟動 QFLP 試點工作,是全國第三個開展 QFLP
試點的地級市。2021 年 5 月,珠海優化原試點政策,放寬了試點準入門
檻和企業組織架構要求,明確允許“外資管外資”“內資管外資”和“外
資管內資”的業務模式,并拓寬了 QFLP 基金的投資方向。廣東省 2021
年 11 月將 QDLP 審批權限下放到廣州、珠海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2024 年,橫琴與前海看齊,推出 QFLP 余額管理制試點管理辦法,允許
QFLP 按照余額管理模式自由匯出、匯入資金。
橫琴 QFLP 投向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中重點
提出的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產業為主,并體現了“澳門特色”。2022 年,
由智路資本與澳門投資者聯合發起申請的 QFLP 基金成功獲批,成為
27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首只投向合作區高科技半導體項目的澳資 QFLP 基金。此外,六福金
融作為香港六福集團旗下的金融機構,已在橫琴成功設立了私募基金管
理公司。
粵澳兩地政府部門也在推動跨境投資項目的落地。2018 年,廣東粵
澳合作發展基金正式成立,基金以 QFLP 方式引入澳門財政儲備資金出資,
首期規模為 200.1 億元人民幣,存續期為 12 年,主要投向廣東省內的基
礎設施和重點項目、自貿區建設等項目。
3. 南沙落地多項“雙 Q”試點首創案例
截 至 2024 年 6 月, 南 沙 累 計 11 家 基 金 管 理 企 業 獲 批 QFLP、
QDLP 試點資格,累計獲批額度超 240 億元人民幣,累計跨境投資金額
超 13.5 億元人民幣。
2022 年 5 月,廣州首個 QFLP 試點在南沙落地,首批共有 3 家
QFLP 試點申報企業,審批試點額度 35 億元人民幣,重點投向粵港澳
大灣區先進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產業。2023 年 2 月 3 日,萬聯
天澤投資有限公司獲批廣東省點 QDLP 試點資格,試點額度 10 億元人
民幣,標志著南沙首個 QDLP 試點項目正式落地。至此,南沙雙 Q 試
點完成落地。
南沙已落地全國、省、市多項“雙 Q”試點首創案例。2023 年 6 月,
廣藥資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沃博聯廣藥 QFLP 試點基金,
實際利用境外資金 3.34 億元人民幣,主要投向生物醫藥健康領域。成為
全省首個 QFLP 基金實際利用外資案例;2023 年 11 月,廣東省粵科母
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獲批額度為 73 億元人民幣的 QFLP 境內投資試
點資格,成為全省獲批額度規模最大的 QFLP 基金;2023 年 12 月,萬
聯天澤投資有限公司設立的南沙 QDLP 基金完成 9.71 億元人民幣資金出
境并開展投資,成為全國首單券商私募基金子公司 QDLP 基金境外投資
案例。
“雙 Q”試點落地以來,南沙政府加快推動跨境投資試點進度,實行
了包括打通試點審批“快通道”,構建省市區三級聯合審批“綠色通道”,
推動審批流程更加扁平化、建立跨境投資機構庫、形成“一企一群”常態
化聯絡機制等措施。
28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4. 國際投貸基金支持企業“走出去”
《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提出,支持粵港澳三地機
構合作設立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納入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統計,募集內
地、港澳地區及海外機構和個人的人民幣資金,為我國企業“走出去”開
展投資、并購提供投融資服務,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2012 年 4 月,賽領國際投資由上海國際集團聯合國內大型企業發
起設立,一期基金注冊資本 90.1 億元,累計管理基金 24 只,目標管理規
模 500 億元;2020 年 12 月,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獲批在北京設立,由
北京金控旗下璟泉基金運營管理,2023 年 12 月首個項目正式簽約并完成
交割。
2019 年,博約基金由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深圳市政府設立,為三家
正在運作的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之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家人民幣
國際投貸基金 23。2020 年,博約基金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在香港設立投
資主體及首期 105 億元人民幣出境投資額度。同時,博約基金還持有香港
證監會的資管牌照,可在香港開展投資運作。
截至目前,博約基金已在大灣區成功落地數個重大項目,包括領投了
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的頭部企業依圖科技新一輪融資,推動了該 AI 企業在
大灣區的產業布局;還包括出資支持某 H 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購,
促進了其在深圳建設全球結算中心等職能總部的承諾。
(五)跨境資產轉讓:多筆貿易、租賃資產轉讓落地
跨境資產轉讓可優化境內銀行資產負債結構,釋放信貸規模并將資金
發放給其他有需求的企業,利用海外低成本美元資金降低境內企業融資成
本,滿足境外金融機構配置境內優質資產的需求。
不過,近年來,中資銀行面臨“資產荒”壓力,美元加息導致境外融
資成本上升,跨境資產轉讓案例尚不多。
2019 年 10 月,《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
化的通知》發布,允許試點地區擴大參與境內信貸資產對外轉讓業務的主
體范圍和轉讓渠道,擴大可對外轉讓的信貸資產范圍,包括銀行不良資產
23 [ 對話博約資本董事長夏宇:通過人民幣“走出去”,支持企業“走出去” https://
m.21jingji.com/article/20231225/herald/24de03c481ceb618cd0428992cdc9120.html]
29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和貿易融資等。
隨后,上海、廣東、深圳、海南、北京等相關試點地區也陸續出臺了
貿易融資和不良資產跨境轉讓試點政策。在大灣區,《關于金融支持粵港
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指出,穩步擴大跨境資產轉讓業務試點。探索擴大
跨境轉讓的資產品種,并納入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支持粵港澳
大灣區內地金融機構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在滿足風險管理要求的基礎上,
規范開展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等業務。
跨境轉讓資產包括不良貸款、貿易融資、國內和國際信用證福費廷、
保理等不同類型。此外,境內信貸資產跨境轉讓業務的境外實施范圍拓展
至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 RCEP 地區。
廣東金融監管局 2023 年末發布消息稱,廣東跨境資產轉讓業務提質
擴容,相繼落地首筆企業間租賃資產、融資租賃資產、綠色信貸資產和商
業保理資產的跨境轉讓。
(六)跨境資管:“跨境理財通”投資者超 12 萬人
“跨境理財通”業務是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和港澳投資者通過區內金
融機構體系建立的閉環式資金管道,跨境投資對方金融機構銷售的合資格
投資產品,分為“北向通”和“南向通”。
2020 年 6 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人民銀行會同香港金管局、澳門
金管局發布“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公告》24。2021 年 9 月 10 日,中國
人民銀行、原銀保監會等舉辦“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啟動儀式,粵港
澳三地同時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
2024 年 1 月,跨境理財通 2.0 細則發布 25。
跨境理財通 2.0 階段,試點政策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優化:一是優化
投資者準入條件。調整“南向通”業務的內地投資者參與條件,新增內
地投資者“近 3 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 40 萬元”的可選條件,支持更
多大灣區居民參與試點。二是適當提高個人投資者額度。將個人投資者
額度從 100 萬元人民幣提高到 300 萬元人民幣。三是拓寬業務試點范圍。
24 [ 人民銀行會同香港金管局、澳門金管局發布“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公告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046697/index.html]
25 [ 關于印發《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的通知 http://
guangzhou.pbc.gov.cn/guangzhou/129142/129156/129119/5217147/index.html]
30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增加證券公司參與試點,同時將內地銷售銀行的人民幣存款產品納入“北
向通”合資格產品范圍,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由“R1 至 R3”擴大為“R1
至 R4”風險等級(不含商品期貨基金),更好滿足大灣區居民多樣化
投資需求。四是進一步優化宣傳銷售安排。細化明確境內銷售機構、
境內合作機構展業行為規范,引導金融機構為大灣區居民提供優質金融
服務。
據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披露數據,截至 2024 年 6 月末,粵港澳三地
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數量比試點優化前(2024 年 2 月末)
增長了 61%。
2024 年 7 月,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新增
2979 人,境內銀行通過資金閉環匯劃管道辦理資金跨境匯劃金額 149.96
億元,其中北向通跨境匯劃金額 0.13 億元;南向通跨境匯劃金額 149.83
億元。
跨境理財通投資者人數
時間
2021 年 12 月
2022 年 3 月
2022 年 6 月
2022 年 9 月
2022 年 12 月
2023 年 3 月
2023 年 6 月
2023 年 9 月
2023 年 12 月
2024 年 3 月
2024 年 6 月
總計
21707
25836
30851
37208
40728
47200
55500
60600
69200
97700
118100
港澳投資者
13956
16726
20906
25900
28865
34600
41400
44100
45400
47400
50100
內地投資者
7751
9110
9945
11308
11863
12600
14100
16500
23800
50300
68000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監管機構披露數據整理)
31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截至 2024 年 7 月末,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
12.11 萬人,包括港澳投資者 5.09 萬人,內地投資者 7.02 萬人,境內銀
行通過資金閉環匯劃管道辦理資金跨境匯劃金額 835.37 億元。
(七)跨境保險:新型跨境醫療險產品受鼓勵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聚焦在社保銜接、創新跨境保
險產品、保險業務跨境收支管理和服務上。
如,此前公布的兩輪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中與保
險有關的 4 個案例,分別為“灣區社保通”推動粵港澳社保事業深度融合
發展、創新粵港澳大灣區專屬重疾險、珠海探索粵港澳大灣區醫保銜接新
模式、“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順利落地實施。
在保險業互聯互通方面,粵港澳大灣區三地“軟聯通”首先體現在社
保、醫保制度的銜接上。
社保方面,廣東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我省港澳臺居民養老保險措施
的意見》,在粵參保港澳居民享受與廣東居民同等待遇。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已有32.41萬人次港澳居民參加了廣東的社會保險,廣東省已為5.29
萬名港澳居民發放社保待遇 26。此外,廣東打造了橫琴、前海、南沙社保
服務合作示范區,為解決部分港澳居民在內地參保繳費或面臨的雙重繳費
問題,南沙打造“港澳居民參保繳費跨境攜帶便利服務機制”。
醫保方面,落實港澳人士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買醫保有關政策,大灣
區探索港澳在粵實施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如,港大深圳醫院開展深港跨境
醫療的服務創新,香港特區政府通過發放長者醫療券實施異地就醫費用結
算探索。
跨境車險首創“三地保單一地購買”模式,實踐“等效先認”政策。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數據顯示,廣東已有 19 家公司 42 款
灣區專屬重疾險及跨境醫療險上市,累計為 15.34 萬人次提供健康及跨境
醫療保障 1697.53 億元;2023 年共有 3.15 萬港澳機動車享受到了“等
效先認”政策便利 27。
26 [ 利港利民!粵港社保合作再上新臺階 https://www.cnbayarea.org.cn/news/focus/
content/post_1252805.html]
27 [ 42 款灣區專屬重疾險及跨境醫療險上市 監管認為“跨境保險通”試點尚不成
熟丨大灣區跨境保險「深觀察」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40229/herald/240a8
32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跨境醫療保險產品上市,推動大灣區醫療資源加速融合,優化跨境
保險服務。2020 年,原銀保監會發布有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身保險
產品有關工作的通知,就跨境醫療險產品的銷售區域、保障區域、費用
厘定做出詳細規定;同年,中國精算師協會亦在其發布的《中國人身保
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編制報告》中新增粵港澳大灣區多
病種重疾表;并在 2024 年初擬再次新增大灣區專屬經驗生命表。醫療
險市場涌現越來越多的大灣區專屬產品。如,國任保險與香港大灣區醫
療集團聯合推出創新醫療保險,羅湖醫院集團和中國人壽(海外)合作
試點深港跨境商業保險直賠業務,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宣布與保誠保險
簽署戰略合作提供醫療費用直付服務。
跨境車險首創“三地保單一地購買”模式;“澳車北上”“港車北
上”等政策先后落地,推動跨境車險制度創新,保險公司“等效先認”
業務加速發展。以往,跨境車主需在粵港澳三地購買三份車險。為解決
“買險難”這一痛點,保險公司開始創新跨境車險服務模式。如,2018
年,平安產險聯合港澳兄弟公司制定了“三地合作”一站式跨境車輛保
險服務方案;太平財險也實現了三地保險一地投保等。2020 年 4 月《關
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實施“等效先認”政策。
2023 年,隨著“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相繼落地,車主向港澳
保險公司投保“等效先認”保單,受保范圍將可擴大至內地的法定汽車
第三者責任保險。
目前,“跨境保險通”的落地仍不確定。2024 年,國家金融監督
管理總局兩次回應,考慮到內地與港澳地區的保險市場在法律體系、監
管制度、機構管理、產品設計和銷售、消費者認知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市場風險易交叉傳染,消費者權益保護難度較大,現階段直接開展跨境
保險通試點的時機尚不成熟。
金融監管總局支持和鼓勵內地保險公司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開發新型
跨境醫療險產品,為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消費者提供跨境就醫和理賠結算
的便利。內地保險公司可通過與港澳地區保險機構或第三方機構合作,
為赴港澳地區就醫客戶提供就醫安排、賠款直付等服務,同時內地保險
公司也可為港澳地區保險公司赴內地就醫客戶提供就醫安排和理賠款墊
付業務。
e45d5572e28afec6116d8138912.html]
33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八)跨境電商推動跨境支付和結算發展
廣東是全國外貿第一大省,跨境電商規模也居全國首位。2023 年,
廣東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 8433 億元,增長 25%,約占全國跨境電
商進出口總額的 35%,占廣東全省外貿比重也突破 10%。
廣東目前已實現跨境電商綜試區全省全覆蓋,共有 21 個綜試區。廣州、
深圳、佛山 3 市年跨境電商進出口超千億,東莞、珠海、惠州、汕頭 4 市
規模達百億。
大力加強對跨境電商企業的金融支持,優化結算流程。2021 年 11 月,
廣東省發布《關于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金融支
持方面,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針對跨境電商企業的創新型信貸產品,運用電
商供應鏈物流、資金流等信息,開展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融通倉
融資等金融產品創新,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
目前,跨境電商商家所用的收款方式主要有:第三方跨境收款工具、
境內銀行收款結匯、中國香港離岸賬戶收款、海外銀行賬戶收款及其他。
其中,跨境電商線上交易的特點,如交易的便捷性、小額高頻、全球可達
性等,極大地推動了跨境第三方支付的發展。
其中,在外貿方面,廣東省積極推動各類經營主體使用人民幣結算,
包括為新業態經營主體提供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鼓勵銀行優化新型離岸
貿易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流程等。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廣東外貿經營主體
使用人民幣結算額達 21.52 萬億元,涉及外貿新業態的結算額達 3.1 萬億
元。其中,5733 家企業已納入跨境人民幣優質企業名單,享受“便利化”
紅利的結算額達 1.3 萬億元。
跨境電商帶動跨境支付等金融需求上升。據博通咨詢的數據,
2023 年非銀支付機構處理的跨境互聯網支付業務筆數約為 82 億筆,同
比增長 15.5%;交易規模超過 1.3 萬億元,同比增長接近 20%。其中,
跨境出口電商通過支付服務商進行的收付款規模首次超過了 1 萬億元,
同比增長 11%。
據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發布信息,深圳不斷豐富電商企業結算渠道,
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結算渠道基礎上,支持銀行以跨境電商網上店鋪的交易
電子信息,為跨境電商提供資金結算服務,有效解決電商收款鏈條長、效
率低、費用高等痛點。跨境人民幣結算方面,首批落地“跨境電商直通車”,
34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2023 年結算金額 938.2 億元,同比增長 37.4%,為出口電商節省手續費
超 1 億元,惠及中小企業超 2 萬家。
(九)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車“出海”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 年全年出口電動載人汽車 177.3 萬輛,增
加 67.1%,平均每出口 3 輛汽車就有 1 輛是電動載人汽車。2024 年上半年,
廣東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出口分別增長 7 倍、
27.7%、57%。
新能源車企及上下游企業、經銷商、海外消費者等也對應著多元金融
需求,主要集中在出口產品生產、境外生產基地建設、境外產品銷售等方面。
各地出臺多項金融舉措支持新能源車企“出海”。2023 年 2 月,
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等五部門印發《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
質量發展的意見》,鼓勵銀行將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納入優質企
業貿易收支便利化試點;鼓勵有條件的中外資銀行深圳分行協調行內和
境外分支機構資源,強化與境外金融機構的合作,為企業境外生產和銷
售提供包括國別風險預警、國際結算、汽車消費金融等服務,支持企業
拓展海外銷售渠道和客群。
對于出海業務,目前銀行機構能夠提供的產品比較豐富,比如滿足生
產經營的流貸、滿足境外生產基地的境外投資貸款、滿足境外訂單的貿易
融資、滿足海外并購的并購貸、滿足境外銷售的出口買方信貸等。大多海
外布局的車企在用自有資金給總代理、經銷商墊資,但這類模式長期也難
以為繼。
南方財經智庫研究員調研發現,大灣區眾多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支持新
能源汽車出海方面嘗試一些新做法 28。
一是,境內銀行與境外銀行可以圍繞核心企業,合作打通境外總代理、
經銷商融資痛點。經銷商融資和個人消費汽車金融的消費融資,需要和當
地監管機構及境內銀行在當地的分支機構、新能源汽車企業共同設計金融
產品。
二是,境內銀行嘗試對海外總代理進行“階段性”融資支持。有商業
28 [ 新能源·新金融「深調研」②|電動載人汽車出口增逾 360%,深圳金融業解新
能源汽車出海難題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31212/herald/d1d866bb9d282
dcb272fcf90b3162920.html]
35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銀行選擇與主機廠探索一些創新業務模式,基于與主機廠的合作,給其海
外總代理提供階段性的融資支持。尤其是,海外總代從國內采購車輛時需
要預付貨款,且海上運輸也需要一段時間,對于這部分的資金占壓也有一
定的融資需求。
三是,為緩解海外經銷商、總代理融資難題,多家銀行機構強調需要
核心企業的增信支持。如通過數據監控判斷經銷商履約能力、境內核心企
業的保證擔保等“強支持”手段提升銀行的風險管控水平。
四是,境內銀行也需加強對境外銷售網絡模式的了解程度。出口企業
出海的難點,主要在于對境外國家政治、經濟、法律環境的差異化、多樣化,
國際局勢的復雜性、多變性,境外交易對手的資質信息的不完整性、不對
稱性難以把握。其中,海外的汽車市場非常龐大,海外經銷商體系應該十
分成熟,但是境內銀行對海外經銷模式不夠了解。國內銀行在海外的分支
機構相對龐大的海外市場仍缺少了解。
36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三、創新樣本篇
37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2024 年是新中國成立 75 周年、澳門回歸祖國 25 周年,也是《橫琴
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落地實施三周年,還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
區迎接第一階段發展目標的大考之年。
過去三年來,合作區已邁入深度融合階段,粵澳兩地金融業先行先試,
不斷結合實踐優化跨境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業正拉動成為合作區經濟增
長和粵澳兩地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報告將從金融支持民生、金融支持實體角度,選取過去三年來粵澳
兩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十個金融創新代表案例,展示合作區跨境金融創新
的實踐。
(一)金融支持民生
案例:
跨境購房款便利化結算
助力構建澳門居民新家園
“澳門新街坊”承載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中“建
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期盼,是合作區首個大型綜合民生工
程項目。為澳門居民購買“澳門新街坊”住宅提供全方位、便利化金融服
務是落實國家關于橫琴引導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定位,在合作區積極營造
趨同澳門的宜居宜業金融環境,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應有之義。但彼
時澳門居民購買內地房產仍面臨著外幣和人民幣之間的自由結算政策限
制。
為解決以上堵點,2023 年,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橫琴粵澳深度合
作區分行(以下簡稱“橫琴中行”)加強與監管部門的溝通并獲得認可,
優化了內部跨境購房款結算業務流程,最終形成針對“澳門新街坊”的跨
境購房款結算便利化業務。一是便利化結算流程同時支持外幣和人民幣結
算,滿足澳門居民的多幣種購房需求;二是基于當前非居民外幣首期款無
法結匯和人民幣首期款無法入開發商賬戶的政策堵點,按照“先結后補”
的方式予以便利化操作;三是根據《橫琴金融 30 條》的為“符合條件的
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內購置或出售商品房給予匯兌便利”的支持政策,利用
38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中行琴澳兩地中行集團優勢,進一步簡化流程,澳門居民無需多次前往橫
琴中行,即可在澳門中行匯出購房款,橫琴中行予以便利化結匯。
一系列組合的跨境購房款便利化結算業務解決了澳門居民購買“澳門
新街坊”的實際需求,在實現外幣和人民幣兩種幣種結算、解決首期款結
匯政策堵點的同時,大大節省了澳門居民購房資金結算的“時間成本”和
“腳底成本”,進一步便利了合作區澳門居民的跨境交易,提升了民生服
務水平。自 2023 年 11 月項目開盤到 2024 年 6 月底,橫琴中行已辦理便
利化業務超 800 筆,資金結算超 14 億元。
案例:
“橫琴琴澳 EASY MORE 門急診醫療險”保障計劃
便利澳門居民就醫
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就業和生活,面臨的主要保險保障需求是一般就醫
需求(門診和急診)。在澳門,醫療保障針對長者和就讀的學生都是免費
醫療;但在內地,門診的費用無法報銷,這讓很多在橫琴生活的澳門長者
選擇回澳就醫。
為方便澳門居民在合作區享受便利的醫療保障,橫琴人壽在橫琴粵澳
深度合作區金融發展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珠海監管分局的支持和指
導下,于 2023 年 4 月正式推出“橫琴琴澳 EASY MORE 門急診醫療險”。
該保障計劃面向合作區內就業、生活和居住的澳門居民,具有報銷比
例高、投保門檻低、服務便捷等特點,解決澳門居民來橫琴所面臨的醫療
保障不足的問題。保險期間為一年及以下,保險金額 1 萬元,保險責任為
符合當地社會醫療保險規定的合理且必需的門診急診醫療費用。除醫療費
用報銷外,還可提供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的駐點協助理賠
服務。
截至 2024 年 7 月 31 日,該項目已承保 5 份團單,合計被保險人 230 人,
理賠賠付案件 346 件,合計賠付金額約 18 萬元。“橫琴琴澳 EASY MORE
門急診醫療險”的推出標志著橫琴人壽與澳門街坊總辦會廣東辦事處就保
險及服務正式締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切實解決澳門居民在橫琴就醫等
醫療保障問題。
39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案例:
首發專屬跨境 QDII 理財產品
助力琴澳跨境財富管理多元發展
在粵澳互聯互通的大背景下,粵澳經濟、人員交流往來頻繁。“跨境
理財通”的落地有序推進了粵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但兩地仍亟待更為豐
富的投資產品類別和投資渠道。
2023 年 12 月,工商銀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行(以下簡稱“橫琴
工行”)借助大灣區核心區位優勢,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發揮
托管平臺作用,通過定制專屬理財串聯區域內資金和澳門金融資產,創造
跨境業務新增長點。通過私銀渠道了解客戶資金需求,按照客戶風險偏好
和投資期限做好業務預案,協同中國工商銀行(澳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
尋找優質資產標的,確定澳門本外幣高息定存滿足資金需求后,聯動工銀
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廣東珠海、橫琴區域面向私銀渠道定向發行 QDII 理
財產品。
該理財產品由工銀理財作為管理方,由工銀澳門作為資產提供方,產
品期限 3 個月,風險等級為 PR1,預期收益率為 2.4%—2.6%,以 QDII 方式,
通過封閉運作的形式,跨境投資澳門地區的離岸人民幣固定收益類資產,
該產品通過引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資金支持澳門發展,促進粵澳兩地金
融機構在財富管理、資產互薦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QDII 理財產品通過引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資金支持澳門發展,極大
地促進粵澳兩地金融機構在財富管理、資產互薦等方面的合作交流,進一
步推動了合作區財富管理市場的擴容與創新。
案例:
創新線上辦理證券賬戶開戶業務
便利澳門居民投資
“橫琴金融 30 條”提出便利合作區個人跨境交易,支持在合作區內
生活和就業的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內金融機構直接開立境內證券市場賬戶,
參與內地證券市場投資。
40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為更好更快落實“橫琴金融 30 條”具體舉措,提高服務質量及業務
辦理效率,解決在橫琴工作生活的港澳臺居民投資需求痛點,華金證券股
份有限公司(簡稱“華金證券”)于 2023 年 3 月 25 日落地港澳臺居民線
上證券賬戶開立項目,成為“橫琴金融 30 條”發布后首家推出港澳臺居
民線上開戶業務的券商。
華金證券前期依托珠海分公司、吉大路營業部兩家分支機構,積極服
務拓展澳門居民客戶。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及業務辦理效率,解決在合作區
工作生活的港澳臺居民投資需求痛點,華金證券經紀條線各部門集中協作,
率先啟動港澳臺居民線上證券賬戶開立業務辦理項目及私募產品購買線上
化業務項目,其中港澳臺居民線上證券賬戶開立項目在 2023 年 3 月 20 日
正式上線并于 3 月 25 日推出面向外部全市場客戶,實現港澳臺居民“足
不出戶,24 小時在線辦理”直接開立境內證券市場賬戶,參與內地證券
市場投資及理財產品購買。
案例:
打造跨境企業全域數字人民幣場景
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效率
《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對探索更加便捷、
高效的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字人民幣作為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
法定數字貨幣,是提升合作區金融服務效率,推動粵澳融合發展的重要工
具。
2023 年 3 月,中國建設銀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行(以下簡稱“橫
琴建行”)先試先行,聯動珠海橫琴跨境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在合
作區落地跨境企業的全域數字人民幣場景。
其中黨費繳交場景:利用建設銀行的黨費易平臺,創新性地實現了數
字人民幣繳納黨費的功能;代發工資場景:推出數字人民幣代發工資服務,
使企業通過數字人民幣對公錢包將工資款直接發放至員工個人數字人民幣
錢包,保障了員工的合法權益;跨域轉賬場景:成功運用企業數字人民幣
對公錢包為某企業支付項目費用,打通了數幣跨域支付的業務場景;線上
支付:通過數字人民幣 +“建行生活”APP 優惠的形式,助力企業搭建線
41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上銷售助農產品渠道,為跨境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支付選擇;
稅費繳納:橫琴建行還成功實現了合作區非稅數字人民幣繳費場景全面上
線,為合作區有非稅繳費需求的市民搭建了數字人民幣繳費場景。
建設銀行橫琴分行這一舉措使數字人民幣多領域全覆蓋,打造了具有
特色的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將數字人民幣的推廣與實體經濟發展緊密結
合,為跨境企業和合作區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二)金融支持實體
案例:
全國首單境內銀行主體蓮花債
助力粵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2023 年 8 月,為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建設力度,珠海農商銀行作為灣區內中小法人銀行先行先試,成功在澳門
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發行金額 5 億元,期限三年。
珠海農商銀行積極探索跨境創新新模式,從訂單儲備、流程梳理、綜
合實力提升等多方面成功推動項目落地,其中包括強化跨境同業交流、推
進債券審批流程、調整綠色信貸結構、提升主體綜合實力等,引導更多的
社會資金投向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中誠信綠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作
為第三方認證機構為債券發行提供獨立評估服務,從募集資金投向、募集
資金管理、環境效益實現可能性及信息披露提供第三方評估意見,授予綠
色金融債券 G-1 等級,協助珠海農商行建立了完善的機制和規范。中國銀
行為本期債券發行的牽頭主承銷商(全球協調人),在項目信息獲取、監
管溝通、客戶現場營銷及盡調、跨境人民幣訂單支持等方面協助珠海農商
銀行厘清首單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境外債發行全流程。
該筆債券是全國首單境內銀行主體蓮花債、全國首單地方法人金融機
構蓮花債,也是澳門首單境內主體高級無抵押綠色債券。該筆債券的發行
不僅豐富了澳門債券市場發行人及投資者類型,為后續更多內地銀行機構
在澳門發行債券做出示范作用,也對于促進澳門債券市場多元化、人民幣
國際化具有重大意義。
42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案例:
創新“琴澳聯合貸”
助力琴澳一體化發展
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推進,企業和個人在跨境金融方面的
需求日益增長。為了滿足市場對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的需求,農業銀行橫
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行(以下簡稱“橫琴農行”)結合“橫琴金融 30 條”
提出的“允許合作區和澳門均設有分支機構的中資商業銀行開展內部數據
跨境流動試點”,聯合農行澳門分行推出“琴澳聯合貸”,為兩地企業提
供信貸支持。
2023 年初,在獲得澳門航空授權的前提下,農業銀行澳門分行對澳
門航空流動資金貸款的資信、額度、期限等進行盡職調查,橫琴農行在澳
門分行調查的基礎上完成貸款的審查審批,在系統數據交互聯通的同時,
最終實現了授信額度共享共用,完成了信用的發放。
琴澳聯合貸的實踐效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對市場主體而言,可以
擇優選擇澳門或者橫琴的銀行貸款,在境內和境外兩個市場、利率和匯率
兩種要素組合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如優質的企業在澳門投資
經營,可以共享股東積累的良好資信,從而獲得信貸支持。對銀行機構而
言,琴澳兩地銀行可以發揮各自的獨特優勢,在獲得客戶充分授權的情況
下打破數據壁壘,有效服務實體經濟。對區域發展而言,能夠更好地滿足
企業在兩地投資經營過程獲得銀行的信貸服務,促進琴澳一體化發展。
案例:
CIBM 跨境托管
賦能琴澳金融互聯互通
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與日俱增。2024 年
上半年,境外投資者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規模創歷史新高。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共有 1133 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其中,澳門地區通過直接投
資 CIBM(中國債券市場直投模式,China Interbank Bond Market Direct
Investment)渠道入市的商業銀行有 11 家,包括中資國有銀行澳門分行、
澳門本土的外資銀行和其他投資機構。
43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2023 年以來,橫琴農行積極為澳門機構投資者開展 CIBM 跨境托管業
務,在監管政策、制度解讀、市場分析、業務流程梳理等方面給予澳門機
構投資者專業性、針對性指導和服務,成功與澳門發展銀行、澳門農行等
澳門銀行機構開展 CIBM 業務合作。業務開展前,農行為澳門銀行機構向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申請備案,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信息系統
進行外匯登記,開立債券資金托管賬戶。業務開展過程中,橫琴農行為澳
門銀行機構提供實時盯市服務,研判投資策略,協助高效完成資金結算和
債券投資,并及時準確地向監管部門報送各類數據。
截至 2024 年 7 月,橫琴農行為澳門銀行機構辦理 CIBM 業務托管規模
超 100 億元,帶來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超 115 億元,人民幣外匯掉期業務量
超 12 億美元。橫琴農行與澳門銀行機構在 CIBM 業務的協同合作,為琴澳
兩地金融機構在合作方向、合作流程方面提供了參考,助推了琴澳金融互
聯互通高質量發展。
案例:
“粵信融”合作對接“粵澳跨境數據驗證平臺”
打通粵澳資信數據共享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進入新階段,大灣區跨境投融資需求越來
越活躍。大灣區居民在跨境辦理貸款、信用卡、開立銀行賬戶等業務時,
需要向境內金融機構提供境內外銀行資產證明等材料,但金融機構在以往
對此類征信材料缺少有第三方認證等完善雙方信賴鏈條的可靠措施。
為解決跨境信息真實性驗證的問題,2022 年,華發金融科技研究院
會同南光通、聯合金融、萬高科技、微眾銀行等共同研究打造了粵澳跨境
數據驗證平臺。該平臺定位于服務粵澳兩地金融機構的數字化基礎設施。
平臺使用與粵澳“健康碼”互認一脈相承的國產開源區塊鏈 FISCO BCOS,
應用區塊鏈可信驗證和數據指紋等技術特點,有效解決了跨境業務的痛點。
2024 年,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積極推動“粵信融”征信平臺與“粵
澳跨境數據驗證平臺”合作對接,正式上線“粵信融”跨境驗證服務,讓
金融機構獲取客戶在境內外資信的真實性驗證。
在“粵信融”跨境驗證業務推動工作中,中國銀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
區分行(以下簡稱“橫琴中行”)與人民銀行珠海分行進行溝通,并對澳
44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資目標群體進行梳理摸查,鎖定橫琴某企業為意向目標后,主動開展營銷
工作和操作流程培訓輔導,并對企業經營情況進行綜合詳細的分析。后續
發揮中銀集團專業服務優勢,聯動澳門分行查詢其在澳門分行的資產情況,
利用粵信融跨境驗證服務平臺區塊鏈驗證技術進行校驗真實性,從而為企
業“增信”賦能,為客戶提供授信支持。
這一案例標志著“粵信融”首筆跨境驗證業務在橫琴成功落地。跨境
數據驗證平臺的使用有利于實現粵港澳共享信用信息,解決跨境資信驗證
難題,為內地企業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和路徑。
案例:
首單“深合債”
助推澳門國際債券市場建設
《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明確鼓勵合作區內
企業和金融機構在澳門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華發投控集團結合華
發集團過往赴澳門發行首筆蓮花債相關經驗,依托旗下境外公司作為發行
人,在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MOX)和盧森堡證券交
易所上市發行 5 億元人民幣高級無抵押擔保債券,成為合作區首單落地的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企業債券”。首單“深合債”發行獲得了澳門中央
證券托管結算一人有限公司、MOX、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廈門國際銀行、
澳門國際銀行等數十家境內外機構的大力支持。
首單“深合債”有效提升澳門債券市場活躍度,并為合作區聯動澳門
加快發展國際債券市場夯實基礎,歷史性地創下了三個“全國首單”:首
單落地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企業債券”,首單以人民幣計價的澳門、
盧森堡兩地上市非金融類企業債券,首單利用中、英、葡三語向市場宣布
交易、簿記和定價的澳門債券。此外,首單“深合債”還榮獲“第九屆介
甫獎—優秀離岸人民幣債券產品獎”“2023 年度自貿區創新產品優秀案例”
等獎項與榮譽。
45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
46 訪問21財經App智庫頻道獲取更多報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
47
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報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