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新質智勝鐵拳
源于一流續一流
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
1930年-1931年
在龍岡大捷中,依托反圍剿戰斗中繳獲的一部半電臺,在毛澤東、朱德同志親自倡導下,紅一方面軍無線電訓練班在江西寧都小布村開班,學校的前身一一中國工農紅軍通信學校,就溯源發端于此。


2017年
2017年以原國防信息學院、西安通信學院為基礎,重建為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進入了“985”院校平臺,列編科大近8年,借力科大優勢品牌資源,本科生源質量大幅提升,師資隊伍質量持續攀升,開放辦學理念逐步樹立,科研成果平臺快速拉動,學術氛圍日漸濃厚,可比性指標升級晉位,由普通院校轉變為高水平院校,實現高原高地的跨越。

1932年-2017年
歲月輾轉更替、紅色血脈續,此后在艱苦卓絕的辦學歷程中,先后12次遷移校址,16次更改校名,1975年6月遷址武漢,1986年定名為通信指揮學院,2011年更名為國防信息學院。



2024年4月19日
習主席和軍委作出重大決策一一調整組建信息支援部隊,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信息支援部隊是全新打造的戰略性兵種,是統籌網絡信息體系建設運行的關鍵支撐,在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和打贏現代化戰爭中地位重要、責任重大。


底蘊厚重、血脈賡續的
光輝歷史
2025年
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從強軍事業全局作出重大決策,以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為基礎,納入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士官學校,調整組建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開啟了我軍信息化智能化人才培養的新篇章。

底蘊厚重、血脈續的時代使命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是兵種專業類、指技融合型高等教育院校,是全軍網絡信息體系領域的一流軍隊大學,是軍隊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3
智能引領、網信主導的學科專業
以有力支撐作戰為牽引,以網絡信息技術為主導,覆蓋網信各領域新型學科專業體系

一流學科評估A ^+ 學科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
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
》復雜關鍵軟件環境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跨域數據智能服務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光智能敏捷通信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應急通信技術與系統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應急網絡智聯與信息融合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軍隊重點實驗室
》野戰通信重點實驗室
》特種電源重點實驗室
建有 8 個重點實驗室教學示范中心
電子科學與技術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04
精英薈萃、實力雄厚的 師資隊伍
學校擁有以“季卜枚教學法”享譽全軍的季卜枚、“時代先鋒”沈樹章、“全軍模擬訓練條件建設總師”王夢麟、“作戰數據組織運用的領頭雁”吳照林、“軍事信息服務和軍用光通信領域專家”楊君剛、“軍委科技委信息通信技術專家組成員”馬大瑋等一大批軍內外知名專家教授為代表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戴浩、姚富強等院士在學校設有院士工作站、擔任研究生導師。
學校是最早開展信息戰理論研究的院校,開創了信息作戰指揮控制研究的先河,是軍事通信學的奠基者、開創者。在量子信息增強、微波光子隱藏通信、智能超表面無線通信等前沿領域,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科研課題,學術影響力達到國際較高水平。在大數據、指揮控制等領域持續深耕,自主研發的多型信息系統面向全軍推廣應用。牽頭制定《聯合XXXX》《軍事信息通信學》等多部全軍頂層法規和理論專著,為機關和部隊提供強力支撐。舉辦承辦信息強軍論壇、大數據科學與工程、信息通信智能變革高地論壇等高層次學術活動,進一步擴大提升影響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裝備發展部等各領域專家90余人,獲國家、軍隊(省)級獎項300余項,被評為全軍“教學優秀單位”、全軍“開展學習成才活動先進單位”。

院士領銜擔任學科帶頭人、研究生導師

680國家級、軍隊(省)級等拔尖人才、青年英才

8410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全軍優秀教師、軍隊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等優秀教師


最早開展信息戰理論研究的院校研究成果在我軍信息通信領域重大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大數據、指揮控制等領域的科研團隊持續深耕,自主研發多型信息系統面向全軍推廣應用在量子信息增強、微波光子隱藏通信、智能超表面無線通信等前沿領域,學術影響力達到國際較高水平舉辦承辦信息強軍論壇、大數據科學與工程、信息通信智能變革高地論壇等高層次學術活動,進一步擴大提升影響力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裝備發展部等各領域專家90余人,獲國家、軍隊(省)級科技進步獎300余項。
被評為全軍“教學優秀單位”、全軍“開展學習成才活動先進單位”,深化任職教育改革成果面向全軍推廣。


功能齊全、環境優渥的
辦學條件
學校“一校兩地”辦學,主校區設在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漢,是我國中部中心城市,軍士學院設在4個直轄市之一的山城重慶。地理位置優越,校園環境優美,資源配置科學,后勤保障高效,營區總面積4814畝,構建形成全軍院校前列的要素齊全、功能完備、體系配套的學習訓練環境


籃球館
游泳館
學員隊健身房



06
四紅文化三合一新
又紅又專、三合一新的培養特色
深入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兩課聯動”,凝練形成紅心向黨、紅軍傳人、紅色電波、紅爐礪劍“四紅”文化。堅持貫徹“政治 ^+ 軍事+科技 + 文化”人才培養理念,深入開展“軍事學+”學科建設和一流學科培育,大力鍛造“軍事專家”型指揮人才、“科技精英”型技術人才、“技術能匠”型技能人才。逐步形成又紅又專、三合一新(戰教耦合、指技融合、教研結合、突出創新)的人才培養特色,持續在軍隊信息通信專業化人才培養中發揮主渠道作用,在軍事信息通信理論與應用技術創新研究中發揮引領作用,在服務部隊備戰打仗中發揮先鋒作用,相關做法數十次受到中央媒體報道。
畢業學員以“留得住、信得過、干得好”享譽全軍,相關做法數十次受到中央媒體報道

培養模式

“聯合化、精英化、小班化”本科培養模式
培養方式:專業融合、指技并軌
體現學生中心、能力導向,實施首批本科學員“成長護航”計劃,學員入學后即配備全程指導老師,通識課程教育與國防科技大學聯合培養,專業選修突出交叉融合,創新實踐培養貫穿全程。
2 拔尖人才培養模式
面向優秀本科人才實行“育英計劃”,指定院士、專業技術少將、優秀博碩士導師等知名專家教授擔任帶教導師,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開展本研貫通培養,提前進入重大科研團隊、提前進入碩士學習訓練。

續一流、多元開放的育人生態

軍政素質
積極弘揚“信勝”文化,廣泛開展“信勝杯”系列比武賽事,隆重舉辦軍事體育運動會,打牢軍政素質基礎,生長軍官本科學員聯考合格率持續保持99%以上。



創新能力
組織建設學科競賽類、專業技能類、軍事體能類及科研創新類俱樂部,持續在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計算機系統能力大賽、大學生網絡安全競賽取得多項國家級、國際級一等獎。近三年來,學員參加學科競賽獲大單位以上獎勵共1603人次,獲國家級(國際級)獎勵341人次,獲軍隊級(省部級)獎勵933人次。


★★★ 俱樂部徽章 ★★★


合作交流
學校高度重視國際軍事合作工作,積極打造“院級合作 ^+ 項目支撐”的組織范式,長期與國外高校互訪交流,教研團隊與國外專家團隊保持穩定深度合作關系,立項開展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常態化選派優秀學員赴國(境)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赴國外高校開展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形成了高層、廣域、務實的國際軍事合作格局。


文化活動
》體系建設校園文化環境,每年舉辦“信勝”文化節、“教員禮贊”主題晚會
》邀請湖北省文旅廳、武漢音樂學院、琴臺劇院等優質資源聯合開展俱樂部“嘉年華”活動
》常態開展“信通尖兵”大講壇系列活動,不斷豐富學員精神文化生活,持續提升學校影響力品牌力


人才輩出、碩果盈枝的培育成效
90余年
的辦學歷史

累計向部隊輸送
20余萬
信息通信人才
全軍通信部隊
上校以上領導干部
大都有我校受訓經歷

09
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本科招生
信息化智能化專業占100%:信息安全、信息網絡、數據智能、軟件系統
計劃招生15個本科專業 曲
序号 | 专业群 | 专业名称 | 学位授予门类 |
1 | 信息网络 | 通信工程 | 工学 |
2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
3 | 数据链工程 | 工学 | |
4 | 量子信息科学 | 理学 | |
5 | 信息安全 | 卫星互联网工程 | 工学 |
6 | 电磁频谱工程 | 工学 | |
7 | 信息安全 | 工学 | |
8 | 数据智能 | 国防工程及其智能化 | 工学 |
9 | 云计算工程 | 工学 | |
10 | 智能视觉工程 | 工学 | |
11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工学 | |
12 | 软件系统 | 人工智能 | 工学 |
13 |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 工学 | |
14 | 软件工程 | 工学 | |
15 | 网络工程 | 工学 |

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招生問答
招生問答

報考生長軍官本科學員的基本條件是什么?
① 未婚,年齡不低于16周歲、不超過20周歲(截至報考當年8月31日); ② 高中階段體質測試成績達到及格以上; ③ 參加當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往屆畢業生均可報考;4符合軍隊院校招收青年學員的政治考核、面試和體格檢查標準條件。

填報軍校志愿要注意哪些事項?
軍隊院校招生都是提前批次錄取,考生要把軍校志愿填寫在提前批次志愿欄內,就算沒有被軍校錄取也不會影響后續批次的錄取,這相當于多了一次錄取機會。
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注意本省軍校提前批志愿的填報模式,按照往年各省的情況,有的省份提前批次實行的是順序志愿(北京、重慶等),有的省份是平行志愿(湖南、湖北、江西、江蘇等),有的省份是“順序 ^+ 平行”的混合方式(福建、河南、四川等)。具體各省份和批次的志愿填報模式,考生應注意查閱該省當年發布的招生考試通知。建議考生在提前錄取批次第一志愿(平行志愿A志愿)填報我校;在填報專業志愿時,要注意區分非指揮類、指揮類或指技融合類等不同培養類型;建議考生在“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欄內填寫“服從”,以增加錄取的機會,不服從專業調劑且所填報的所有專業均已分配給高分考生時,我校會作退檔處理。考生在填報志愿過程中,如遇有不清楚的問題,要及時撥打我校招生咨詢電話,以便準確填報志愿。

指技融合類專業與指揮、技術類專業有什么區別?
指技融合類專業,在招生時不區分指揮、技術類別,入校后按照統一的方案實施生長軍官綜合素質復合培養,畢業分配時區分指揮、技術類別安排崗位去向。指揮類、技術類專業,從招生到畢業全過程,均區分類別進行招收、培養和分配。

學員畢業時的學歷學位、軍銜職級如何確定?
學員學習期滿,經考核合格,發給畢業證書,提拔為現役軍官。我校本科畢業生,按照國家學位條例授予相應學位,畢業后定排級、授予少尉軍銜;應屆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定連級副職,授予中尉軍銜;應屆博士研究生畢業后定連級正職,授予上尉軍銜。

入學后為什么要進行復審復查?
一是避免因前期政治考核、體格檢查、面試等環節把關不嚴造成不宜在部隊服役的考生進入軍校,這既是對新生個人和家庭負責,也是為軍隊建設負責。二是考生從軍檢后到入學,有近兩個月的空檔期,期間不排除考生新發一些不適宜在軍校就讀的疾病。三是新生入學后會進行軍政基礎集中教育訓練,期間獻身國防意志不堅定、對入學入伍訓練有抵觸情緒,經教育后仍不具備培養價值的新生,會被取消入學資格。

學員入學之后還能調換專業嗎?
生長軍官本科學員的招生計劃來源于崗位需求,入校后原則上不得調整專業。如果因軍隊人才培養需求發生變化或者學員達到降留級條件但該專業沒有連續招生等特殊原因,則會對其專業進行調整。

軍校在校生有哪些福利待遇?
新生經復查復審合格后,即注冊為現役軍人,享受供給制待遇,學費、住宿費全免,每月發放伙食費、津貼,免費發放各類軍裝以及學習用品,每年發放1次探親路費,看病就醫全部免費,同樣和地方大學生享受火車票半價優惠政策。此外。現役軍人享受各類景點門票優惠或免費優待。

軍校生畢業后有哪些福利待遇?
本科畢業即是現役軍官,授予少尉軍銜,授予教育部統一認證的學歷學位證書;起點工資高,享受伙食補助、住房公積金、住房補貼、探親休假補助和工作性補助;結婚后分配公寓住房,直接拎包入住;軍人作用地位受到全社會尊崇。

軍校生是否有寒暑假?
軍校與地方大學一樣,實行春秋學期制,享有寒暑假和法定節假日,但不同軍校的寒暑假可能存在時間差。

軍校期間可以外出嗎?
軍校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正課時間非特殊情況不得外出。但每周六、周日及節假日等休息時間,學員可以按比例外出。
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專業介紹
軟件工程專業

該專業是支撐網絡信息體系建設,應對未來“軟件定義”智能化戰爭需求的核心專業之一。隨著無人機集群、智能作戰平臺等高精尖武器的發展,軟件已成為現代武器裝備的“大腦”和“靈活”,從單一功能控制擴展到體系化智能協同,并進一步重構戰爭的制勝邏輯。軟件工程專業聚焦軍用系統效能倍增器,打造未來戰場軟件靈活、速度的戰略優勢。

主要課程
培養目標
主要學習計算機原理、操作系統、數據庫、計算機網絡、編譯原理等基礎理論,以及軟件需求分析、軟件設計、軟件測試以及軍用軟件工廠等專業知識,重點培養軍事信息系統研發、軍用軟件項目管理和戰場軟件運維保障的能力,以及軍用軟件領域技術創新的基本素養。
旨在面向信息支援部隊承擔網絡信息體系下軟件系統設計論證、研發測試和運維管理等崗位,培養立志獻身國防、精通戰場需求精準定制,通曉智能系統敏捷迭代和快速生成軟件系統作戰能力的指技融合復合型軍事人才。
電磁頻譜工程專業

該專業是軍隊院校重點建設的特色專業,也是適應信息化戰場需求、保障電磁空間安全的骨干專業。從無線電時代的電磁波探測、頻譜管理,到如今的電磁頻譜智能感知、電磁攻防體系構建,電磁頻譜工程專業始終如利劍般銳利,一直是軍隊信息化建設中守護“電磁空間”的核心保障力量。


主要課程
培養目標
主要學習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等基礎理論,以及電磁頻譜感知技術、電磁安全防控工程、智能電磁頻譜管控、電磁頻譜大數據與云計算等專業知識,重點培養電磁頻譜管理系統研發、電磁頻譜資源管理與運用、電磁攻防組織與實施的能力。
旨在面向全軍電磁空間保障、信息化作戰等崗位,培養立志獻身國防、深譜電磁規律、精通頻譜管理與攻防的高層次指揮軍官和高素質技術軍官。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

在信息化、智能化、多域化戰爭形態下,光電技術為全天候戰場感知、高速數據傳輸和抗干擾通信等提供關鍵支撐。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光電裝(設)備保障與運用工作的指揮和技術軍官。

主要課程
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學習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光電子學、激光技術、人工智能等基礎理論,以及光纖通信、光電系統設計、量子通信等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具有陸基光纜網組織運用、光電系統設計與優化、光信息安全防護的能力,以及軍事通信領域技術創新的基本素養。未來可成長為光電信息系統領域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本科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依托由全軍優秀教師、軍隊學科拔尖人才領銜的師資團隊、扎實的理論課程體系、先進的創新實驗平臺以及與軍地一流校企的深度合作,能夠為學生提供從基礎理論到工程實踐的全鏈條支撐。
量子信息科學專業

量子信息科學是軍隊院校布局的前沿學科之一,以“量子”為核心,聚焦量子通信、量子增強探測、量子傳感測量等前沿領域,致力于在“量子戰場”上構建信息優勢,打造未來戰爭的制勝之匙,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主要課程
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學習量子力學基礎、量子信息理論、量子通信原理、量子計算與算法等核心課程,以及量子秘鑰分發、軍用量子抗干擾通信、量子感知與精密測量等新興技術。與地方大學相比,本專業更注重量子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實際應用,如量子保密通信在戰場上的實戰化部署、量子計算在指揮控制中的優化應用等。此外,與國內其他院校相比,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的量子信息科學專業更聚焦于量子增強探測與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培養具備量子系統研發、量子網絡組織與運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未來信息化戰場需求,立志獻身國防事業的高層次指揮軍官和高素質技術軍官。通過系統學習,學生將掌握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的前沿理論與實踐技能,具備量子通信系統設計與研發、量子網絡組織與管理、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結合等核心能力。畢業生將服務于全軍部隊的量子信息科研與應用崗位,成為未來“量子戰場”上的核心戰力,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國防工程及其智能化專業

國防工程是用于國防目的,主要在平時構筑的各種永備工程建筑和設施的統稱,比如古代的長城。這里的國防工程指的是供指揮員及指揮機關指揮作戰使用的防護工程,主要包括內部設施運維和外部防抗偽裝兩部分,它從過去的人工維管、傳統防抗,到現如今的智能綜合管理、多維立體防抗,積極應對信息化智能化戰爭形態演變。大學開設國防工程及其智能化專業,加緊催生該領域專業力量形成新質戰斗力,強能支撐全軍網信體系的建設發展。


主要課程
培養目標
主要學習人工智能、云計算與大數據、電氣智能控制、空氣調節等技術理論,掌握國防工程軍事偽裝、智能運維、搶修搶建等工程實踐,重點培養指揮防護工程作戰使用保障、運維管理和偽裝防護的能力。
旨在面向信息支援部隊工程信息化、工程電氣、工程建筑、偽裝防護等崗位,培養具有較強崗位轉換和創新發展潛力,德才兼備、技術精良的指技融合型、專業復合型初級(高素質)軍官。
人工智能專業

為滿足我軍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對智能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人工智能專業是學校聚力重點建設的專業之一。人工智能猶如開啟“未來之門”的鑰匙,下至深海、上至太空,在諸多領域、多場沖突中顯現出巨大應用潛力,已成為改變作戰樣式和顛覆戰爭形態的關鍵推手,是世界各國競相發力的焦點領域。人工智能專業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孵化池、是為適應軍事智能化大發展應運而生的關鍵底座。


主要課程
培養目標
主要學習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離散數學、優化理論等基礎理論,以及計算機基礎、軟件技術、人工智能基礎、機器學習等技術,重點培養軍事領域人工智能系統研發、無人裝備運維與操控的能力。
旨在面向全軍信息支援部隊,培養立志獻身國防、懂智能技術、善操控智能裝備,在無人機飛行控制、無人機操控、戰場態勢、任務規劃、仿真工程、裝備保障、裝備試驗、裝備采購、戰場勤務等崗位從事技術保障與指揮的高素質軍官。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
該專業是近年來快速發展且具有戰略意義的專業,也是學校重點建設的核心優勢專業。數據智能時代,數據已成為打贏現代戰爭的關鍵戰略資源,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將提升作戰行動與決策的效率,促進新質戰斗力生成,為制勝干里、決戰疆場提供有力支撐。



主要課程
培養目標
主要學習大數據、云計算、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基礎理論、前沿知識,掌握獲取數據、管理數據、運用數據的專業能力。
本專業旨在培養“軍政素養為基、數據能力為核、數智創新為翼”的新時代數據專業軍官。本科畢業后,主要面向信息支援部隊有關數據領域的崗位進行分配,作為專業技術軍官,承擔數據智能應用開發、數據資源管理、數據服務運維等工作;作為指揮管理軍官,承擔軍事數據領域有關力量、資源的統籌組織與運用工作。有繼續深造意愿的學生,也可選擇攻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和軍事智能等相關研究生專業。
網絡工程專業

該專業是軍隊院校的主干專業之一,也是學校重點建設的核心專業。從革命戰爭時期的電報通信系統到數智化時代的敏捷網絡體系,網絡工程專業猶如戰場信息流轉脈絡的“架構師”與“編織者”,是推動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


主要課程
培養目標
主要學習信息網絡、網絡規劃、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基礎理論,以及數字通信技術、網絡業務開設、網絡智能運維等專業技術。重點培養軍用網絡設計與開發、網絡系統構建與運維、網絡安全管理等能力。
旨在面向全軍部隊信息網絡保障崗位,培養立志獻身國防、精通軍用網絡研、建、運、管、維的高層次指揮軍官和高素質技術軍官。
通信工程專業

該專業是軍隊院校最早開設的專業之一,也是學校重點建設的優勢骨干專業。從革命戰爭年代紅色電波穿云破霧、摩斯電碼織網傳信,到現如今5G網絡全域覆蓋、軍用衛星組網蒼穹,通信工程專業的身影始終如鋼槍般挺立,一直是軍隊信息化浪潮中鑄就“無形戰場”的核心戰力。


主要課程
主要學習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波傳播、信息網絡、無線通信等基礎理論,以及衛星互聯網、智能抗干擾、6G通信等新興技術,重點培養通信系統研發、天地一體通信網絡組織、網絡運維管理的能力。
培養目標
旨在面向全軍部隊通信網絡崗位,培養立志獻身國防、深譜聯通機理、通曉通信指揮的網信裝備運維管理和通信系統設計研發的高層次指揮軍官和高素質技術軍官。
數據鏈工程專業

該專業是適應現代戰爭信息化、智能化、無人化發展趨勢的專精特新專業之一也是學校重點建設的優勢特色專業。現代戰場中,無論是充當“干里眼”的預警機、“中軍帳”的指揮所、“馭海龍”的艦艇、還是充當“霹靂拳”的戰斗機、“穿云箭”的導彈,都離不開數據鏈。數據鏈工程專業是打通作戰體系“任督二脈”,構建戰場殺傷鏈、殺傷網的核心戰力。


主要課程
主要學習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信息網絡、信息融合與處理、數據鏈技術等基礎理論,以及智能組網與運維、衛星互聯網等新興技術,重點培養數據鏈系統論證設計、裝備研發、網絡規劃、網絡管理的能力。
培養目標
旨在面向全軍部隊數據鏈建設和運用崗位,培養立志獻身國防、深譜數據鏈組網運行機理、通曉聯合作戰數據鏈裝備組織運用和系統設計研發的高層次指揮軍官和高素質技術軍官。
衛星互聯網工程專業
該專業是國家和軍隊首次開設的專業,是學校面向新域新質人才培養優先建設的新興專業。從“東方紅一號”唱響宇宙,到群星閃耀鑄就無形天網,衛星互聯網工程專業如閃電,以信息為利刃切割時空壁壘;如伏羲,以太空為琴弦彈奏萬物互聯的戰爭序曲。


主要課程
主要學習通信原理、計算機網絡、衛星互聯網網絡技術、天地一體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衛星與移動通信系統、衛星互聯網系統,重點培養衛星互聯網工程開發、建設應用、運行管理的能力。
培養目標
旨在面向全軍部隊衛星通信相關崗位,培養立志獻身國防、精通衛星互聯網技術原理、知曉衛星互聯網作戰運用和勝任衛星互聯網技術研發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
信息安全專業

作為軍隊院校重點建設的戰略性骨干專業,本專業始終立于守護國家安全的最前沿。從烽火硝煙中破譯密碼決勝干里的無形戰場,到比特洪流里抵御滲透的現代網絡國門,自網絡空間構筑信息長城的崢嶸歲月,至量子時代布防數字疆界的未來圖景一一歷史長河見證了:信息安全專業始終是國家網絡安全戰略體系中最堅固的“數字城闕”


主要課程
主要學習信息安全導論、應用密碼學、通信原理、操作系統原理、計算機網絡等基礎理論,機固互聯網絡安全、天地一體網絡安全、跨網跨域安全等全網全域防護技術,重點培養網絡信息體系安全防護設計、研發、組織、運維和管理能力,以及軍事網絡防御能力。
培養目標
旨在面向全軍部隊網絡安全崗位,培養立志獻身國防、精通信息安全基礎理論、掌握軍事網絡安全管理方法和軍事網絡防御作戰技能的高層次指揮管理軍官和高素質專業技術軍官。
指揮信息系統工程專業

該專業源自1983年全軍率先開設的首批指揮自動化專業,40多年為全軍培養輸送了大批指揮和專業人才。指揮信息系統是指揮參謀人員實施聯合作戰指揮的直接手段,是影響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從作戰行動籌劃決策到指揮控制組織實施,每個指揮環節都要依托指揮信息系統。


主要課程
培養目標
主要學習指揮控制原理、系統工程原理等專業基礎理論,掌握作戰輔助決策、指揮控制系統運維保障等專業知識,培養系統工程設計與實踐等能力,培塑信息處理數字化、輔助決策智能化等創新素養。
旨在面向信息支援部隊指揮信息系統崗位,培養思想政治過硬、理論知識扎實、業務能力突出的支撐兩級聯指指揮信息系統建設與運用的“懂指揮、精技術”高素質新型指揮管理軍官和專業技術軍官。
智能視覺工程專業

該專業是視覺傳感、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空間信息等多領域融合的前沿交叉專業,也是學校重點建設的新質新域特色專業,我校是軍隊院校中率先開設該專業的院校。該專業緊跟科技發展步伐,是構建聯合作戰“智慧干里眼”、實現戰場透明感知與認知的關鍵支撐,是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利刃”


主要課程

培養目標
主要學習視覺傳感原理、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基礎理論,以及視覺仿真、模式識別、智能目標識別、視覺測量等新興技術,重點培養智能視覺系統研發與運維管理、作戰指揮視覺信息組織運用的能力。
旨在面向全軍部隊網絡信息領域相關專業技術崗位和指揮管理崗位,培養立志獻身國防、精通智能視覺技術、掌握實戰化運用方法,具備智能視覺系統設計研發和維護管理能力的高層次指揮軍官和創新型技術軍官。
軍事云計算工程專業
該專業是學校重點建設的前沿特色專業之一。在云計算技術深入廣泛應于用軍事領域的背景下,該專業以“算”為基,以“智”為翼,以“網”為骨,是我軍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中流砥柱,為未來信息化作戰提供“云網一體”的核心底座。



主要課程
培養目標
主要學習虛擬化技術、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操作系統原理等基礎理論,以及云計算安全、數據中心設計與管理、云計算平臺架構與服務管理、數據挖掘與應用等專業技術,重點培養數據中心規劃設計和云平臺運維管理運用的能力。
旨在面向全軍部隊云計算相關崗位,培養立志獻身國防、掌握云計算關鍵技術、具備實戰化運用能力的高層次指揮軍官和高素質技術軍官。
我們的優勢
三個優勢
四個全面
四個好
\circ 具有得天獨厚的信息支援部隊全力支持下的“部隊 ^+ 院校”一體辦學優勢
\bullet 具有全軍唯一985院校血脈傳承的厚實基礎優勢
0 具有地處武漢科教資源豐富的地域優勢
\boldsymbol{O} 全面享受國防科技大學優質培養資源
\boldsymbol{\wp} 全面聚焦智能化、信息化的學科專業
\boldsymbol{\mathfrak{C}} 全面享受全程優質導師指導
\varphi 全面聚焦網信領域的新域新質發展方向
0 歷史出身好\circ 學科專業好\circ 成長成才好崗位平臺好
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
軍校的特點
免交學費;
2 統一發放軍裝,佩戴學員軍銜;按照軍校學員伙食標準供給,免交伙食費;享受公費醫療,在校期間的全部醫療費用由軍隊承擔;取得學籍的學員,從入學時間起計算軍齡;
6 每月發放津貼費,具體費用隨著學習年限增加而遞增:大一學員每人每月的標準為1250元,以后每年增加100元;
⑦ 每年按標準發放探親路費,乘坐遠程交通工具享受“軍人依法優先”;
8 節假日按比例請假輪流外出,寒暑假期可以離校回家,外出游玩時大部分景點無需門票;
\mathfrak{s} 學員證享有和其他軍人證件(軍官證、士兵證等)同樣權利,同時享有和地方大學學生證同樣的購票優惠等;
10 畢業授銜后,享受相應級別待遇,有住房公積金、年底獎勵工資等,隨軍銜和任職年限增長,工資相應提高。成家后可以按照規定辦理家屬隨軍,配偶沒工作的可享受相應的隨軍未就業補助等。2022年起,軍人、軍人配偶、軍人未成年子女免費醫療,軍官軍士父母和配偶父母優惠醫療。

原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全軍8所工程大學之一戰略性兵種信息支援部隊唯一直屬大學信息網絡、通信工程、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等網信軍官培養搖籃信息化智能化專業100%
聯系方式
027-86310200 咨詢電話 027-86310201


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地 址沿河大道61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