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產業發展動態
慶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2025年第7期
本期頭條
3月22日,第三屆中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大會在蘇州相城舉行,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基金聯盟等揭牌成立,超210億人工智能項目簽約。同時,各方合力推動金融支持、數據空間建設、法治探索及人才培育,助力產業發展。
未來動態
國內首座“碳中和”加氫站獲評成功。我國首座“碳中和”母子聯合加氫站位于山東青島黃山區,可給用氫、運氫車輛供氫。團隊開發節能技術,借5.5兆瓦光伏綠電零碳排,站用電量占光伏發電量約 30% 6
▲國內首次將AI技術成功應用于發電廠設備控制。廣東省珠海市高欄港經濟區珠海電廠原控制設備受多因素影響,需人工操作。科研團隊經3個月完善AI模型,實現供熱量高效精準調節,未來還將深化AI應用邁向智能化。
“西電東送”新通道開工建設。國家電網大同一懷來一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開工,計劃2027年6月投運。此“西電東送”新通道將完善華北主網架,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出超低溫高比能鋰電池。研究人員通過創新電解液配方與負極材料改性技術、自適應熱管理技術、低溫阻抗優化設計,攻克了鋰電池在超低溫環境下的性能衰減難題,未來可應用于極地科考、邊境巡檢、災害救援等領域。
全國最大“火電+熔鹽”儲能項目主體完工。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宿州電廠熔鹽儲能項目主體完工,采用 390°C 高溫與
190°C 低溫雙罐儲熱,儲熱容量1000兆瓦時,能有效解耦熱電解耦,增強火電調峰能力,提升供熱穩定性。
明陽“木星一號”純氫燃氣輪機全速空載測試成功。由無錫明陽氫燃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30MW級純氫燃氣輪機“木星一號”順利完成整機全速空載測試,“木星一號”純氫燃氣輪機可通過“電-氫-電”模式,將風電、光伏等波動性新能源轉化為穩定可控的電力,年用氫量超1萬噸。
國家部委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多方面提出十七條措施推進綠證市場建設,明確到2027年完善交易制度等,2030年健全制度體系,提升自主消費需求,實現綠證國際應用,促轉型。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第二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名單。確定27個試點,要求有關地區重視推進試點建設,試點城市和園區履行主體責任、科學編制方案。
江蘇省
江都數字經濟發展大會舉行。揚州市江都區舉辦數字經濟發展大會,江都數字經濟創新創業聯盟啟動,揚州云谷揭牌,20個數字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現場還展示超百項“數字產品”,數字經濟將成江都發展新增長極,助力邁向新臺階。
無錫打造“AI治之城”。無錫打造全球首個“AI治之城”,DeepSeek驅動政務全場景升級。政務服務大廳數字導辦人“小運”接入后能力飛躍,“無難事、悉心辦”錫企服務平臺接入AI大模型,城市治理中還開發了欠薪監測預警雙模型。
北京市
“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2025年北京市未來產業發展專場舉行。北京亮出未來產業發展階段性成果和下一步計劃,包括在6G、腦機接口等15個領域推出38項精準政策措施,創建31個創新平臺等,未來產業發展進入全面提速階段。
■腦血管病藥械研發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成立。通過數據資源共享和跨學科合作解決關鍵技術難題,采用數據驅動范式促進藥物研發,利用人工智能進行數字病人模擬等創新研究。
■北京首家AI+新材料全流程智能實驗室落地沙河高教園。依托DeepChem 智能合成平臺實現實驗流程高度自動化,提升研發效率,還將構建跨學科人才培養體系。
上海市
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開幕。21個重點產業項目落地啟動,涵蓋先進材料、集成電路、數字經濟等產業領域。重點產業布局圖包括10條前瞻部署的重點產業鏈、首批“市區協同”千億產業集群、14個主導產業特色賽道聚集區,37個場景面向全球揭榜掛帥等。上海智造空間云鏈平臺首批上線59個優質項目。
2025浦江創新論壇之生物混合機器人專場在華東師大舉行。論壇以多學科交叉促技術產業化為主題,聚焦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場景,產品視角與產學研貫通。
浙江省
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工作推進會暨“人工智能 ^+ 制造”現場會在寧波召開。會議部署了2025年深化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做強數字產業集群、實施“人工智能 ^+ 制造”行動等重點工作。
■浙江省發改委印發《浙江省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點》。《要點》提出202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1000萬千瓦以上,其中風電光伏600萬千瓦、核電裝機100萬千瓦,抽水蓄能裝機累計不少于988萬千瓦。
滬嘉蘇首條低空交通環線投運。連接“上海浦東一嘉興南湖一蘇州金雞湖”的首條低空交通環線正式投運。該環線全長275公里,最高時速達230公里,最大航程超560公里,通行效率是地面交通3倍以上,大大縮短三地通勤時間。

廣東省
深圳光明數字智造產業園交付。作為首個優質產業空間試點項目,首批入駐8家人工智能及精密儀器企業,預計年產值超20億元。
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率先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打造低空交通運輸示范城市,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探索大灣區跨境低空飛行服務,并爭取資金、金融支持保障重大項目建設。
天津市
天津公布首批市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天津確定濱海高新區、經開區、武清區、天津港保稅區為首批4家市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各先導區分別在核心芯片、核酸藥物、生物制造等領
域,集聚創新資源、人才等。
天津經開區獲批無人機試飛空域。天津經開區京津冀無人智能產教融合基地等園區獲批無人機試飛空域,高度120米,涵蓋多園。空域將配套設施保障飛行,區內已集聚近30家相關企業,未來將打造低空經濟應用示范區,探索管理新模式。
重慶市
■重慶開通首條常態化無人機急救藥配通道。此為軍地民協同的醫療物資低空運輸示范項目,將重構新橋醫院急救時效體系,有望拓展應用場景,推動低空經濟發展。
專家觀點
低空經濟——三維空間的基建革命。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蔡銀寅認為,低空經濟是當下中國構建核心引擎的最佳載體之一,進行的是三維空間的基礎設施革命,能改寫經濟地理的底層代碼,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產業乘數效應遠超傳統基建。
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生力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田杰棠指出,未來產業堪稱新質生產力的“生力軍”。當前,建立統籌推進機制刻不容緩,通過強化前沿技術、早期資金、頂尖人才供給,實施分階段市場培育政策與適應性治理機制,為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數字經濟成國家戰略,傳統工業轉型是主戰場。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梅宏指出,數字經濟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當下互聯網革命步入下半場,制造、能源、交通等傳統工業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戰場。通過深度應用信息技術,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改造,可降能耗、提效率、升質量,大幅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中航工業牽頭組建的創新聯合體,將帶動低空經濟騰飛。中航工業特級技術專家羊毅指出,我國已步入低空經濟黃金機遇期與產業騰飛期。中航工業聯合航天科技、中國航發等7家央企集團組建低空經濟創新聯合體,有望帶動形成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低空裝備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當前,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多元,涵蓋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應急救援等領域,未來有望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助力“空中之城”從構想走向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