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新涼州一 一興業贏發展
投資 指南 INVESTMENT GUIDE
中共武威市涼州區委武威市涼州區人民政府

生機勃發、活力四射,是這片熱土的激昂旋律!崇文尚德、包容創新,是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文明和諧、生態宜居,是這個地方的多彩名片

涼州概況
涼州區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中國旅游標志一馬踏飛燕的出土地,全區總面積4907.96平方公里,現轄37個鎮、2個生態建設指揮部、9個街道辦事處,聚居著漢、藏、回、蒙等36個民族,總人口87.43萬人。
近年來,涼州區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深入實施強科技、強工業、強縣域行動,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著力構筑河西走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橋頭堡,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涼州新篇章。
全區總面積


2023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425.16億元、同比增長 6.6% ,一產增加值114.38億元、同比增長 6.2% ;二產增加值74.85億元、同比增長6.2% ,三產增加值235.93億元、同比增長 7% 全部工業增加值46.84億元、同比增長 1.3% ,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0.9%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 10.1% ,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8億元、同比增長 11%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2.86億元,同比增長 1.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13元、同比增長 6.6%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55元、同比增長 8.8% 。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00.93億元、同比增長 36.2%

涼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以其“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軍事戰略要地和“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的商埠重鎮為世人所矚目。自漢武帝開辟河西四郡,歷代王朝都曾在這里設郡置府,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涼、后涼、南涼、北涼和隋末的大涼均在此建都,史有“五涼古都,河西都會”之稱。文化遺產豐厚,登記在冊的文物保護點34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6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6處,國家3A級旅游景區5處,國家2A級旅游景區1處。


這里擁有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稀世珍寶西夏碑、“隴右學宮之冠”武威文廟、“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藏歸屬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的歷史見證地涼州會盟紀念館、中國四大佛經翻譯家之首鳩摩羅什舌舍利塔等珍貴歷史文化遺產。漢唐文化、五涼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歷史和地域文化特色鮮明。境內名勝古跡眾多,雪域高原、綠洲風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具有較高的文化旅游產業開發價值。








公路
鐵路
\diamond 連霍高速公路(江蘇連云港一新疆霍爾果斯)\diamond 定武高速公路(陜西定邊一甘肅武威)\diamond 金武高速公路(甘肅金昌一甘肅武威)\diamond 北仙高速公路(蒙甘界北山一甘青界仙米寺)\diamond S316線(古浪縣大靖鎮一涼州區豐樂鎮)\diamond S308(白銀市靖遠縣杜寨柯一金昌市永昌縣)
\diamond 蘭新鐵路
東接蘭州,西至烏魯木齊,連接隴海鐵路
\diamond 干武鐵路
寧夏中衛干塘至武威南,連接包蘭鐵路
寧夏中衛干塘至武威南鐵路新建二線
\diamond 蘭張高鐵
蘭州經武威至張掖三、四線鐵路
(“蘭州一中川機場一武威”段于2024年6月運營)



土地資源富足
涼州區國土總面積4907.96平方公里,土地資源較為豐富,發展空間較大,區域內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基礎條件好,可開發利用的未利用地1677.75平方公里,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 34,18%_{\circ} 其中:沙地1246.37平方公里,裸地7.71平方公里,其他草地370.38平方公里。

水資源充沛
涼州區境內分配水資源可利用總量10.0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69億立方米,地下水3.36億立方米。涼州區可利用水資源量為7.1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69億立方米,與地表水不重復利用的地下水0.47億立方米。區域內共有中、小型水庫4座,總庫容1.0019億立方米。涼州區調蓄工程建設調蓄水池11座,總容積1265萬立方米。


勞動力資源充足


涼州區擁有各類醫療機構865個,其中:三級甲等綜合醫院1個,二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1個,疾控中心1個,鎮衛生院39個,村衛生室44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個,區管民營醫院19個,個體診所353個;全區醫療機構共有職工5120人,每千人擁有醫務人員數6人;共設置床位3463張,(ICU監護床位221張),每千人擁有床位數4張。甘肅省武威重離子中心,已建成全國首個腫瘤康養小鎮,推行腫瘤綜合治療、重離子治療、光子治療、身心管理、中醫辨證治療、康復理療、生物免疫細胞治療、田園文化治療為特色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體系。
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涼州區現有各級各類學校(園)385所,在校學生(幼兒)158164人。近年來,涼州區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突出位置,圍繞“建設教育強區,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精心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力推行高品質學校建設,著力提升教育質量,奮力開創新時代涼州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23年涼州考區文理本科一批上線率22.67%,比2022年提高1.18個百分點;文理本科二批及以上上線率為60.04%,比2022年提高1.34個百分點。


電力供應

區域內電源來自于劉家峽水電,永昌、張掖火電及武威風電、太陽能光電、水電等,同時建成甘電投 2x350MW 熱電聯產,由330kV涼州變、雷臺變輸送至110kV變電站,降壓后分別送到各用戶,電力供應充足。
燃氣供應
西氣東輸工程一線、二線、三線途徑涼州區,總長485.9公里,現已全部建成。西氣東輸二線在涼州區開口建設一座天然氣分輸站,年設計輸氣能力1.47億立方米。涼州區燃氣由西二線分輸支線保供,燃氣供應充足。

蒸汽

甘電投 2x350 兆瓦熱電聯產項目,滿足城區供熱需求。億利潔能科技(武威)有限公司微煤霧化背壓式熱電聯產項目蒸汽壓力為 5.1Mpa ,總供氣供電量為2x75t/h+2x6M N, 可滿足武威工業園區企業(單位)用戶需求。
投資成本
土地價格標準(萬元/畝) | |
甘肅武威工業園區 | 16.8-50 |
甘肅武威黃羊工業園區 | 15-18 |
涼州工業園區 | 8-10 |
甘肅(武威)國際陸港 | 5.6-10 |
武威城區土地基準地價(元/m2) | |||
分類 | 商服業 | 住宅 | 工業 |
I級地 | 2265 | 1200 | 975 |
Ⅱ級地 | 1680 | 825 | 690 |
Ⅲ級地 | 1230 | 630 | 510 |
IV級地 | 780 | 450 | 390 |
V級地 | 525 | 240 | 165 |
VI級地 | 300 |
水價(元/m2) | ||
居民用水 | 城鎮居民用水 | 2.05 |
農村居民用水 | 2.25 | |
非居民用水 | 3.4 | |
特種行業用水 | 18 |
用電分類 | 電壓等級 | 高峰 | 平段 | 低谷 |
一、居民生活用電 | 不滿1千伏 | 0.759 | 0.51 | 0.261 |
1千伏及以上 | 0.744 | 0.5 | 0.256 | |
二、農業生產用電 | 不滿1千伏 | 0.6714 | 0.4489 | 0.2265 |
1-10千伏 | 0.6564 | 0.4389 | 0.2215 | |
35千伏及以上 | 0.6414 | 0.4289 | 0.2165 | |
三、一般工商業用電 | 取消一般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全部進入電力市場,按照市場價格購電。 | |||
四、大工業用電 | 全面放開大工業電力用戶參與電力市場交易,不再設大工業用電電價分類。 |
天然氣價格(元/m2) | ||
居民用戶天然氣 | 公建用戶天然氣 | 工商用戶天然氣 |
2.07 | 2.28 | 2.85 |
勞動力價格(元/月) | ||
核定最低工資標準 | 一般勞動力工資 | 技術性勞動力工資 |
1910 | 3000-4000 | 4000-6000 |

城市榮譽
bf{O}2017 年,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mathbf{O\2019} 年,被農業農村部授牌命名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bf{O}2020 年6月,人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bf{{>}2020} 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O 2021年1月,被評為“甘肅省縣域綜合競爭力十強縣”。o 2021年6月,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
試點單位”。bf{O2022} 年1月,被評為“甘肅省縣域綜合競爭力十強縣”。0 2022年3月,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玉米制種大縣”。0 2022年4月,入選“2021年甘肅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優
秀縣(市、區名單”。2022年11月,《中國西部地區縣域發展監測報告2022》發布,涼州區入選
“2022中國西部百強縣第99位”。2023年12月,《中國縣域發展監測報告2023》發布,涼州區入選“2023年
中國西部百強縣第89位”。2024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評為“2023年甘肅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強縣”。




區多園”的格局。
甘肅武威工業園區
甘肅武威工業園區始建于1993年,2006年3月被省政府認定為第一批省級開發區,園區總規劃面積15.94平方公里,已建成區面積9.88平方公里。園區距市區中心5公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已實現道路、供電、供汽(蒸汽)燃氣、供水、排水、通迅網絡等“七通一平”和污水處理、蒸汽供應、“三廢”處置“三個統一”。園區內地勢平坦,工業用地指標充足。
近年來,園區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加快推進綠色園區、智能園區、生態園區、科技園區建設,初步構建起了“4+4”綠色循環產業體系(即:以食品及飲料制造、農副產品加工、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等為主導產業,配套發展節能環保、包裝印刷、倉儲物流、綜合加工等其他產業),園區先后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綠色園區”和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2021年12月,園區入選國家級綠色園區,是本年度甘肅省唯一一家 \leftthreetimes 選國家級綠色園區的省級開發區。
園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先后引進伊利乳業、福建達利、青島啤酒、南京雨潤、海升集團、甘肅電投、億利潔能等一批知名企業入駐園區。特別是圍繞武威伊利乳業形成的 ^{\ast}1+6+N^{\ast} 百億級奶產業集群,為促進全市經濟結構根本性調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黃羊工業園區
黃羊工業園區是2006年經國家發改委審核,省政府批復的省級工業園區,園區規劃總面積28.898平方公里,按照“一園四區”布局,包括黃羊片區、謝河片區、滿家灘片區、張義片區,園區依托甘肅紅太陽面業集團、甘肅黃羊河集團、甘肅普安制藥等骨干企業,先后引進四川鐵騎力士集團、東方希望集團、南京眾遠實業、天水眾興菌
業、新疆泰昆、廣東海大、南京遠方物流等國內知名企業和項目。現入駐企業104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戶,高新技術企業5戶,專精特新企業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8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生產性服務示范企業1家。2018年10月,黃羊鎮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12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與黃羊工業園區實行“鎮區合一”管理體制。未來,園區將構建 ^{\ast}2+3° 產業體系,做大做強農副食品加工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2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新材料產業和裝備制造產業3大輔助產業。同時,依托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等平臺,將園區打造成西北地區重要的特藥生產基地、西北地區重要的現代化物流運輸基地、甘肅省食品加工業創新發展示范基地。



涼州工業園區

涼州工業園區成立于2009年5月,是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甘肅省衛生單位和甘肅省勞動關系和諧園區。園區規劃面積18.04平方公里,現轄北區、南區、東區3個園區。現有企業128戶,其中:規上企業38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小巨人”企業2家、國家級綠色產品企業1家、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11家、省級技術創新中 \because2 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家、知識產權貫標企業2家、市級技術創新中心3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市級技術轉移中心1家、市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家。

近年來,涼州工業園區搶抓國家“雙碳”戰略機遇,準確把握“三新一高”導向,著力構建 "3+3" 的產業發展體系,重點發展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及硅基產業3大主導產業;培育發展靜脈產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生產性服務業3大輔助產業。園區聚焦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經濟運行三大主責主業,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初步形成以金風科技風機總裝、重通成飛風機葉片、甘肅建投風電塔筒、特變電工光伏逆變器、東控一道光伏組件為代表的風光電裝備制造產業;以中節能、甘電投、中電國際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以凱帝斯電梯、甘肅建投立體固沙車為代表的專用裝備制造產業;以承威專用車、牛電森祥、珠峰大江電動三輪車為代表的交通運輸裝備制造產業;以貝斯特巖棉、松樹建材為代表的新型建材產業;以榮華公司工業硅為代表的硅基產業;以光大環保為代表的靜脈產業;以農機裝配、工程機械、金屬材料、木材、石材、煤炭六大產業園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


九墩灘光伏治沙示范園區
2021年,涼州區搶抓國家規劃建設沙漠戈壁、荒漠大型光電基地重大機遇,圍繞國家打造河西地區千萬千瓦級大型風光電基地戰略,利用騰格里沙漠國有未利用沙地,布局建設九墩灘光伏治沙示范園區,占地面積50萬畝,規劃裝機容量1500萬千瓦,配套330千伏升壓站15座,共享儲能電站15座,全部建成后年發電量260.25億千瓦時,年產值達75億元。由涼州區政府成立國有平臺公司,統一配套建設園區大數據調度中心、通場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
截止目前,園區內大數據調度中心、通場道路、生產生活用電、綠化、通訊等基礎設施已完成建設。引進華電、三峽、浙江正泰、特變電工等新能源頭部企業11家,實施光伏治沙項目13個,完成裝機容量220萬千瓦,并網150萬千瓦,園區尚有剩余容量1280萬千瓦。已建成投用330千伏升壓站3座,實施光伏治沙項目占地總面積7.2萬畝,園區尚有光伏用地42.8萬畝。


武威國際陸港是省委省政府重點建設的三大國際陸港之一,2016年由省政府批準建設,中心區規劃面積15.2平方公里。近年來,園區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大力培育木材、食品加工貿易、通道物流、生產性服務等產業,建成我省唯一的B型保稅物流中心,實現了常態化運營;建成全國第二個、北方唯一的內陸進境木材指定監管場地;建成我省首個進口肉類指定監管場地,與德國、阿根廷、白俄羅斯等國家建立肉類進口經貿合作關系;建成河西地區貨運吞吐量最大的鐵路國際集裝箱場站,已正式啟動運營;建成河西走廊唯一的輻照中心;構建以“兩中心兩口岸一場站”為核心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平臺。開通“天馬號”中歐班列(中亞線、中歐線)中俄木材班列,發運全國首列一體化通關進口中亞糧飼專列和全省首列海鐵聯運木材班列,國際貨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在第比利斯、布達佩斯、明斯克等地設立啟用我省首批海外保稅倉,搭建了中國一格魯吉亞一土耳其一匈牙利的快速國際保稅倉儲和物流通道,開啟了對外經貿新業態。加強與國內陸海港口合作,掛牌設立山東港口武威內陸港,與天津港互設國際物流中轉集散基地并順利啟動運營,構建了“陸港 ^+ 海港”聯動發展新模式。目前,已有31戶企業入駐,其中:商貿物流類企業18戶、工業企業13戶。初步形成國際貿易、通道物流、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生產性服務業等主導產業。



特色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產業
產業基礎:涼州區農業資源得天獨厚, ^{\ast}10\substack{+}N^{\ast} 特色優勢產業持續壯大,是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省肉牛產業大縣、肉羊產業強縣,是全國北方冬春設施蔬菜規模化生產基地之一、西北地區最大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2023年,全區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168.58萬畝,種植糧食作物120.14萬畝(其中小麥33.16萬畝、玉米78萬畝、馬鈴薯7.04萬畝、豆類1.91萬畝,其它0.03萬畝),產量達68.77萬噸,新建各類溫室1.22萬畝,種植瓜菜43.5萬畝、產量達210萬噸。全區牛羊豬雞飼養量達1243.7萬頭(只),其中:牛、羊、豬、雞存欄分別達50.16萬頭、166.42萬只、64.98萬頭、433.19萬只。
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牛羊豬禽菜果菌薯藥草 ^{\ast}10\substack{+}N^{\ast} 特色優勢產業,重點引進奶牛、肉牛、肉羊、禽類規模化養殖,蔬菜、飼草、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種植,肉、蛋、奶、預制菜等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


龍頭企業:涼州牧原農牧有限公司、武威天祥肉類加工有限公司、武威眾興菌業科技有限公司、甘肅紅太陽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甘肅達利食品有限公司、青島啤酒武威有限責任公司、甘肅莫高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甘肅頂樂農牧有限公司、甘肅伊牧蘭肉類加工有限公司、武威普康養殖有限公司。

奶產業

產業基礎: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奶業)為契機,全力推進乳品加工、奶牛養殖基地、優質飼草種植基地建設,已形成奶產業“生產 ^+ 加工 ^+ 科技 ^+ 品牌”一體化發展格局,全區奶牛存欄達6萬頭,優質飼草種植面積達到26萬畝,全區飼料加工企業達到35家,年設計產能達到305萬噸。


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

產業基礎:涼州區屬太陽能資源I類資源區,年平均日照數3300小時以上,年輻射總量6482.57兆焦/平方米,年利用小時數1735小時,日平均輻射量18.86兆焦/平方米,具有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空氣透明度高等特點,且太陽能資源較穩定,具備建設大型光伏基地和發展光伏產業的光熱資源優勢。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以風光電裝備制造為主,已引進重通成飛、國家能源、德斯威、東控一道、特變電工等企業,投資建設風電葉片、光伏組件生產、SVG等項目。新能源光伏發電產業規劃建設九墩灘光伏治沙示范園區50萬畝,規劃裝機容量1500萬千瓦,目前已引進華電、三峽、浙江正泰、特變電工等新能源頭部企業11家,實施光伏治沙項目13個,裝機容量220萬千瓦,現已并網150萬千瓦,園區尚有剩余容量1280萬千瓦。

發展方向:依托國家規劃布局騰格里沙漠大型風光電基地和實施隴電入浙工程的重大機遇,重點培育壯大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硅基材料、儲能系統等產業。包括發電機轉子、定子、輪轂、變流器、齒輪箱以及玻璃纖維、碳纖維材料,硅料提純、多晶硅鑄錠、單晶硅拉棒、晶硅切割太陽能電池片、光伏逆變器、無功補償裝置、高中低壓開關柜設備等。
龍頭企業:甘肅重通成飛新材料有限公司、甘肅建投新能源公司、武威金風科技有限公司、甘肅東控一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武威武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峽新能源(武威)發電有限公司等。

文化旅游產業
產業基礎:涼州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交流的地區,藏、漢、土等民族風俗習慣原始風貌保留完整,葡萄酒文化、飲食文化等歷史悠久,涼州賢孝、涼州寶卷、涼州攻鼓子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獨具魅力。現有A級旅游景區13家(4A級6家,3A級6家,2A級1家);旅游住宿單位200余家(床位2.1萬余張),其中星級飯店14家(四星級5家,三星級9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9個、農家樂70余家(星級農家樂17家)市級研學旅行基地19家。目前形成了以雷臺、文廟、涼州會盟紀念館、天梯山石窟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游,以沙漠公園、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頭道槽沙漠越野俱樂部為代表的沙漠生態游,以涼州攻鼓舞、涼州賢孝、永昌堡滾燈、西涼樂舞為代表的民俗風情游,以普康田園綜合體、金帆科教田園綜合體等為代表的科普研學游,以武威溫泉度假村、天乙生態園、磨嘴子神泉山莊為代表的康養度假游,以涼州戰役紀念館、武威烈士陵園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游等6類較為完善的旅游產品和線路。


發展方向:依托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重點引進培育歷史文化旅游、生態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文化旅游、康養研學旅游和“文化旅游 +^{∞} 等 ∞5+N^{∞} 文化旅游產業。
龍頭企業:甘肅公航旅天馬投資有限公司、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武威溫泉度假村、武威雪域春文化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塔兒灣景區)。

數字產業
產業基礎:近年來,已建成大數據智算中心、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智慧交通、智慧停車、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城市運營指揮中心等重點項目,實現了城市治理平臺多端聯動、智慧應用場景深化拓展。
發展方向:重點圍繞新基建、電子商務、智慧城市、大數據、智能裝備等領域招大引強,著力打造大數據智算中心、智慧產業園、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共享型公共服務平臺等項目。
龍頭企業:稻盛云(武威)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天馬行大數據運營有限公司、甘肅海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中電萬維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武威分公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