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學院簡介
03
05 14 23
09 21
專家指導 秀美校園 校園文化
專家治校 軍魂育人
1
目錄
學院簡介
03
05 14 23
09 21
專家指導 秀美校園 校園文化
專家治校 軍魂育人
1
校訓:科學 求實 厚德 創新
65 73 87
25 71 85
就業創業 招生專業 校長寄語
南理愿景
系部介紹 獎助學金 服務指南
2
南昌理工學院
是教育部批準設置的普通民辦本科高校,
2009 年 4 月獲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2012 年 11 月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
2015 年 9 月與華東交通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2017 年 3 月被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高校;
2018 年 2 月被教育部命名為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2018 年 11 月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 專家組一致認為:
學校是全國示范性民辦高校,國防教育特色鮮明,軍魂育人成效顯著。
南昌理工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坐落在“軍旗升起的地
方”——英雄城南昌,占地面積 3000 余畝,校舍建筑面積 90 余萬平方米。
學校有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電子與信息學院、航天航空學院、新能源與
環境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財經學院、傳媒學院、人文教育學院、外國語
學院、音樂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法學院、體育學院、醫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等 17 個教學學院。
現有全日制在校生 3.1 萬余人。
學校總資產達 32 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 1.97 億元。擁有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
基地 1 個,省級實驗示范教學中心 3 個,建有 244 個實驗室,255 個實習實訓基地。學校圖書
館總面積為 5.3 萬平方米,其中圖文信息中心 3 萬平方米,現有閱覽座位 5426 席,館藏圖書
文獻資料 305 萬冊,電子圖書 190 萬種,有各類中外文數據庫 16 個,圖書及數字資源豐富。
學校教職工 2000 余人,現有專任教師 1600 余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
專任教師 82%以上;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 33%以上。學校專任教師中,獲國務院特
殊津貼的 10 人,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 2 人,省贛鄱英才 555 工程專家 1 人,省高校
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2 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師 19 人,省級教學團隊 2 個,聘請中國探月工程首
席科學家、中科院歐陽自遠院士為學校榮譽校長,中科院王梓坤院士為學校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學校主動對接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構建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現有
69 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醫學、教育學、藝術學等九
個學科門類。學校為了錯位發展,積極培育新的學科專業增長點,申報了直升機駕駛技術、飛
行技術、航空航天工程等航空類專業,我校飛行技術專業被評為省級一流特色建設專業;學校
為了特色發展,積極申報了一批新興專業,如智能制造工程、機器人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
技術、物聯網工程等新工科專業,金融科技、金融工程等新商科專業,護理學、康復治療學等
新醫科專業。目前,學校形成了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支持先進制造業和航空產業發
展,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支持文化及創意產業發展,支持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
展的 5 大具有比較優勢的學科專業集群。學校專業建設成效顯著,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軍事法
學 2 個學科被列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點學科,國家級特色專業 1 個,省級特色專業 6 個,
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94 個,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 3 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項目 3 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 個,省級精品課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一流課程
共計 30 項。
近年來,學校科研能力顯著提高,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 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4 項,全國重大研編出版項目 1 項;江西省“雙千計劃”長期人才項目 1 項;獲得江西
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3 項,江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2 項,省教育科學優
秀成果二等獎 1 項,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1 項、三等獎 1 項,獲省級以上科研
成果獎 90 余項,省部級以上立項 680 余項,國家專利 500 余項,教師共出版專著和教材 580
部,發表學術論文 9480 篇,其中中文核心 656 篇,被 SCI、EI、ISTP 和 CSSCI 收錄 412 篇。
2019 年,我校邱小林教授和張傳軍高工共同編著的《嫦娥巡天看中華》科普作品榮獲江西省科
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為江西省唯一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的民辦高校;傅修延校長申報的
《The ante-narrative on bronze wares and the Chinese narrative tradition》榮獲江西省
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也是全省唯一獲得一等獎的民辦高校。
學校創始人邱小林、楊秀英夫婦兩位教授熱衷教育,為國擔當,傾力辦學,高瞻遠矚,思
想深邃,率領全校教職員工齊心協力創造了民辦高校的輝煌,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應有貢獻。
學校的辦學成就,受到中央、省部領導的高度贊揚和社會的肯定,時任國家教育部副部長李衛
紅蒞校視察,稱贊學校辦學方向對頭、宗旨正確、思路清晰、理念好、特色強、帶頭人好。時
任江西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長朱虹蒞校視察,稱贊學校有一個好的辦學法人、有一個好的辦學理念、
有一支好的師資隊伍、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學校發展得很好、很健康,為江西經濟社會發展
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高等教育的發展創造了好的、新鮮的經驗,
值得總結和推廣。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陳至立蒞校視察,稱贊學校“神奇美麗,很有特色”,
對學校辦學取得的成就給予充分肯定。
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不忘初心,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
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不斷加強內涵建設,牢記黨的教育方針和“辦好人民
滿意的教育”的使命,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南昌理工學院全體師生員工
將繼續開拓進取,奮發圖強,為建成一所有特色、高水平,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民辦大學而
努力奮斗。
3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學院簡介
榮譽校長 法人代表:邱小林
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省政
協常委、省十大杰出青年、省青聯榮
譽主席、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
動獎章獲得者、兩次獲得省科技進步
二等獎,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生導師、
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專家,
南昌理工學院法定代表人,理事長,
榮譽校長。
4
5
EXPERTS
GUIDANCE
專家指導
▲上圖: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共青城,親切接
見了我校法人代表邱小林教授及師生代表,勉勵學校
再接再厲,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上圖: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時任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胡春
華蒞校視察,與學校理事長邱小林教授合影。
▼下圖: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時任教育部部長陳至立視察學校時,
稱贊學校:美麗神奇,很有特色。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上圖:時任江西省委書記鹿心社視察指導我校科研工作。
▲上圖:江西省省委書記劉奇親切接見我校理事長邱小林教授;江西省省長易煉紅參觀我校
科研成果展區。
▼下圖:江西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時任江西省政府副省長朱虹等領導一行蒞
校視察調研,稱贊學校有一個好的法人、有一個好的辦學理念、有一支好的師資隊伍、有一
個好的領導班子。
6
專家指導
7
EXPERTS
GUIDANCE
專家指導
▲上圖:教育部原部長袁貴仁與出席全國勞模大會的邱小林教授合影。
▼下圖:中國工程院院士,時任教育部部長周濟勉勵學校要辦出水平、辦出特色;
教育部陳寶生部長視察我校創業項目。
▼下圖:全國政協原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時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胡德平蒞校視察;
時任江西省副省長孫剛蒞校視察,他鼓勵說,南昌理工大有希望,前景輝煌。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8
專家指導
▲上圖: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與我校合作進行科研開發。
▼下圖:解放軍總裝備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時任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蒞校指導。
▼下圖:教育部高校設置考查評議專家組與校領導合影;
華東交通大學與南昌理工學院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科研立項。
李賢瑜:教授、研究生導師,省第九屆政協常委、省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曾
任江西師范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南昌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校長,現任南昌理工學
院副理事長、名譽校長、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許基南:中共黨員、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曾任江西財經大學教務處長、組織部
長。現任南昌理工學院黨委書記、督導專員、副理事長。
傅修延:中共黨員、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江西省政
協常委,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江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現為國家社科基金
會議評審專家,全國敘事學研究會會長。現任南昌理工學院校長。
姚 電: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江西師范大學副校長,宜春學院黨委副書記、
校長 , 江西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南昌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江西省政協常委,江西省政
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現任南昌理工學院執行校長。
郭奕珊:曾任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江西省教育廳副廳長、江西省教育廳巡視員。
現任南昌理工學院副校長、航天航空學院院長、國際飛行學院院長,南昌理工通用航
空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總經理。
張子光:中共黨員、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首任副大隊長。現任南昌理工學
院理事會副理事長兼航天航空學院名譽院長。
歐陽自遠: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 - 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
學院(簡稱 UIC)榮譽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國際院士聯合體第
一主席。南昌理工學院榮譽校長。
王梓坤: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南昌
理工學院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王子才:自動控制、系統仿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南昌理工
學院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
傅鵬鵬:曾任江西省教育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巡視員,南昌理工學院黨
委書記(督導專員)、副理事長。現任南昌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李賢瑜
王子才
郭奕珊
傅修延
張子光
許基南
歐陽自遠
姚電
傅鵬鵬
王梓坤
9
GOVERNANCE
BY EXPERTS
專家治校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陳志龍:教授、博士,中組部、團中央“博士服務團”成員,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
估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學分會理事,江西省政協委員,
九三學社江西省委委員,南昌理工學院副校長。
周文波:教授、博士,高級經濟師,國際注冊人力資源師,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師,
南昌理工學院副校長。
邱尚仁: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江西省傳播學會會長、江西省語言學會會長。現
任南昌理工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宣傳部長兼傳媒學院院長、學科帶頭人。
熊大冶: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江西師范大學校長助理。現任南昌理工學院黨委委員、
副校長。
苑鴻驥:教授、博士,南昌理工學院副校長。
王玉寶:曾任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巡視員,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
現任南昌理工學院副校長。
方正根:物探工程師,南昌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事會監事。
丁鋒:國家職業指導師、碩士、副教授、南昌理工學院副校長。
萬小利:教授,博士,博士后,南昌理工學院副校長、監事會監事兼機電工程學院院長。
陳志龍
熊大冶
方正根
周文波
苑鴻冀
丁鋒
邱尚仁
王玉寶
萬小利
10
專家治校
杜江洪:教授、工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南昌理工學院副校長兼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
院院長、新能源汽車學院院長。
葉俊華:教授,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南昌理工學院副校長兼醫學
院院長。
沈克永:教授,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南昌理工學院理事會理事兼計算機信息工程
學院院長。
劉雪梅:教授,南昌理工學院理事會理事兼財經學院院長。
劉岳雄: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南昌理工學院高級顧問、總督學。
賴春麟:高級經濟師、南昌理工學院高級顧問。
尹富慶:南昌理工學院高級顧問。
薛德鈞: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
委員,南昌理工學院高級顧問。
杜江洪
劉雪梅 賴春麟
葉俊華
尹富慶
沈克永
劉岳雄
薛德均
11
GOVERNANCE
BY EXPERTS
專家治校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彭健飛:教授、碩士導師、南昌理工學院高級顧問。
王桂林:高級經濟師、南昌理工學院副校長。
胡壽根:南昌理工學院高級顧問。
徐樹憲:曾任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副主任,現任南昌理工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
楊小明:四級高級檢察官,曾任江西省樟樹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現任南昌理工學
院校務委員會委員兼基建處處長。
王國昌:國家一級導演,南昌理工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兼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
柯進水: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常委,省政協委員,全國勞模,曾任省總工會巡視員、
省教育工會主席,現任南昌理工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黨委委員、工會主席。
李發根: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江西省英語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南昌理工學
院校務委員會委員。
周?軍:曾任江西省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勞動工資處處長,現任南昌理工學院校務委
員會委員。
彭健飛 王桂林 胡壽根
徐樹憲
柯進水
楊小明
李發根
王國昌
周軍
12
專家治校
趙 波:副教授,省五一獎章獲得者,校長助理(副校級)
兼國際交流學院院長。
胡曉銳:校長助理(副校級)兼科技學院院長,自考辦
副主任,自考綜合改革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大學科技園
總經理。
鄧榮春:高級工程師,曾任南昌陸軍學院教師,江西省
無線電監測站站長、書記,現任南昌理工學院校務委員
會委員兼電子與信息學院院長。
席向仁:教授,曾任南昌大學人民武裝學院院長兼黨委
書記,現任南昌理工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兼工程管理學
院院長。
黃學光:教授,南昌理工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紀委副
書記兼學工處(部)長。
喻桃義:教授,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和美國紐約理工學院,
曾在北京師范大學進修教育學專業二年,現任南昌理工
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黨委委員、人文教育學院院長。
趙波
鄧榮春
黃學光
胡曉銳
席向仁
喻桃義
13
GOVERNANCE
BY EXPERTS
專家治校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14
秀美校園
▲上圖:雄偉壯觀的航天大廈;室內恒溫游泳館
▼下圖:圖文信息中心
▼下圖:萬人運動場
15
CAMPUS
SCENERY
秀美校園
▲上圖:培訓實驗中心大樓
▲上圖:學生公寓一景
▼下圖:金鳥巢室內體育館
▼下圖:神劍廣場全景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16
秀美校園
▼下圖:新機電大樓毗鄰圖文信息中心
17
CAMPUS
SCENERY
秀美校園
▲上圖:學生公寓一景
▲上圖:荷花仙子雕塑
▼下圖:傳媒學院大樓及航天專家樓
▼下圖:學校大門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18
秀美校園
▲▼圖 :ERJ145 飛機和波音 737-800 飛機
▼下圖:新機電大樓毗鄰圖文信息中心
19
CAMPUS
SCENERY
秀美校園
▲上圖:航天園門樓
▲上圖:鹿友叢林
▼下圖:航天文化廣場
▼下圖:文化長廊;校園秋色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20
秀美校園
▲▼上下圖:文化長廊亭臺樓閣與文化長廊
▼下圖:文化石;校內高爾夫球場
21
MILITARY
EDUCATION
軍魂育人
▲上圖:我校按照上級軍事機關成立相應的民兵應急分隊并按要求組織訓練
▲上圖:臺海空戰一等戰功榮立者胡壽根老英雄身著當年飛行服為軍訓新生
講當年的作戰故事
▼下圖:學校教官大隊正在進行隊列訓練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22
軍魂育人
▲上圖:2019 年我校成立錢學森學院。錢永剛教授等專家到學校指導學科建設;
中國航天城大隊向學校贈送“圓天夢”紀念品;方志敏之女方梅到烈士陵園為新生講烈士生平事跡。
▲上圖:為紀念建軍 90 周年,學校組織學生到井岡山接受紅色教育;錢永剛教授任我校錢學森學院名譽院長;
▼下圖:南昌市警備區劉瑄司令員一行來到我校,對我校 2016 年征兵試點工作進行指導
23
CAMPUS
CULTURE
校園文化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24
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創建于 1999 年,是我校的重點院系之一,現有統招本科專業 5 個,統招專科專業 4 個,在校學
生 5600 人。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實力。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 140 余人,其中教授 11
人,副教授 43 人,100 余人獲得博士、碩士學位,有 3 名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師,擁有中央財政資助的國家級職業教育
實訓基地,江西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實訓機房 3200 余平方米,教學儀器 2000 余臺(件),設備總值 2600 余
萬元,20 個專(通)用實驗室,86 個多媒體教室。
學院十分重視學科專業建設,成為學校的重點學科之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被評為省
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建設點,軟件工程專業獲批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綜合改革”項目獲省級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網絡組建與維護” 評為省級精品課程、“數據庫原理”評為精品資源共享課,“高級語言程
序設計課程”獲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近年來,我院教師發表論文 200 余篇,編寫教材 20 余部,完成省級課題 22 項,
教學能力和水平穩步提升。
學院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專業技能競賽,并在全國天梯杯大賽、全國藍橋杯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
生大數據技能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全國網絡技術挑戰賽、華為全球大學生 ICT 大賽、
中軟國際第三屆卓越杯網頁設計大賽、江西省大學生科技創新與職業技能競賽、江西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江西省大學
生計算機作品大賽暨互聯網 + 創新創業大賽等,取得了優異成績。
學院注重加強對學生的應用型實用型能力的培養方向,并與知名企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普菲特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天奕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安路云農產品大數據溯源技術研究院、深
圳市安鑫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實訓基地,畢業生的就業率始終保持在 95% 以上,在社會上贏得良好的聲譽。
我們將以新的精神風貌,圍繞“提升質量,再創輝煌”為主題,盡心盡責,創新發展,努力將學院建成特色鮮明,頗
具影響力的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
沈克永 :中共黨員、教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科帶頭人。曾主持和參與 10 余項科研課題的研究,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及
多項省、軍級科研成果獎勵,二項國家發明專利及一項實用新型專利,發表專業論文 10 多篇,專業研究方向是計算機控制、網絡通信和
信息集成。被評為南京軍區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江西省師德師風先進個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現任南昌理工學院理事、計算
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
徐貴冰:中共黨員、碩士,主持省級課題 2 項,參與課題 3 項,十二五規劃課題 1 項,申請發明專利 2 項,主編或參編教材 4 部,
多篇學術論文在省級、國家級核心刊物發表,并編入論文選集,榮獲江西省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現任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
胡榮群:副教授,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帶頭人,1997 年畢業南昌大學管理工程本科專業,2007 年獲江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系
統結構專業工學碩士。主編教材兩本,主持并參與 11 個省級教改及省科學技術項目課題,其中省教改重點課題 1 項,省科學技術項目重
點課題 1 項。發表論文 10 篇,其中 SCI 論文檢索 1 篇,EI 論文檢索 1 篇,ISTP 論文檢索 2 篇。現任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
沈克永 徐貴冰 胡榮群 房鋒 夏秋亮 朱新英
苑鴻冀 范 蕓 朱文龍 王葵 黃建軍 范怡敏 吳玲紅 程財軍
25
COLLEGE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
人工智能學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房鋒:中共黨員,本科學歷,2001 年入職,長期從事高校招生、就業、工會、校友會、新媒體管理工作,多次榮獲學校“招生就業
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優秀指導教師”、“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現任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兼招生辦副主任。
夏秋亮:中共黨員,碩士,講師,長期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表十余篇論文,被省工委授予“新時代贛鄱先鋒”突出貢獻好榜樣,
多次獲“南昌理工學院先進工作者”,“南昌理工學院優秀黨務干部”等多項榮譽,現任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
朱新英:副教授,電子商務專業學科帶頭人,云南大學軟件工程在職研究生,雙師型教師。電子商務專業教學 13 年。主持省級教改
課題《基于工程類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一項。參與研究了《江西省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項目工程》一項。主編兩本教
材《電子商務實務》、《EXCEL 在會計信息處理中的應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 3 篇、省級刊物論文 4 篇、國家級獎勵 3 項、省級獎勵 3 項、
院級獎勵 2 項,現任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苑鴻驥:博士、教授,人工智能專業學科帶頭人。
苑鴻驥:博士、教授,人工智能專業學科帶頭人。
范 蕓:副教授,高級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骨干教師。
朱文龍:副高、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軟件設計師、思科網校講師,網絡工程專
業學科帶頭人。
王 葵 : 副高、信息系統高級項目管理師,軟件工程專業學科帶頭人。
黃建軍:副高、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骨干教師。
范怡敏:副高、高級項目管理師,骨干教師。
吳玲紅:副高、高級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骨干教師。
程財軍:副教授,骨干教師。
26
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
人工智能學院
萬小利:中國礦業大學礦山機械工程專業博士、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德國柏林工業大
學高級訪問學者。長期從事高等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曾任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設計教研室副主任、機械設計實驗室主任、機
電科學基礎部副主任、工程訓練中心副主任、秦皇島分校副校長、秦皇島分校校長等職務。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學技術研
究項目,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3 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 3 項,中國專利 3 項 , 發表論文 20 余篇,出版教材和專著多部。曾獲 " 北
京市優秀教師 "、" 全國優秀青年志愿者 " 等榮譽稱號。現任副校長兼院長。
劉國珍 :中共中央黨校本科畢業。長期從事高校管理工作,連續 15 年評為學校“優秀管理者”,于 2015 年、2018 年兩次獲
得學校“五一”勞動獎章,07 年被授予“江西省高校思政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2 年評為“全省優秀基層黨總支書記”,現
任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
李柯:武器系統與運用博士,軍隊指揮學(軍事運籌方向)博士后,副教授,中共黨員。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參與完成軍
隊科研課題 10 余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2 項。在各專業技術期刊或會議
發表了專業論文 63 篇。其中 EI 收錄 12 篇;ISTP 收錄 4 篇;中文核心收錄:14 篇;統計源收錄 19 篇;獲得了 5 項實用新型專利;
參加編寫了 1 項軍用標準和 2 項行業標準;獲得了 5 項軟件著作權;參編國防科學技術報告 1 份;參編《陸軍導彈裝備系列叢書》(兵
器工業出版社)1 套;主編教材 1 部;參編教材 2 部。現任教學副院長。
苗士光:中共黨員、MPA 研究生(在讀)、講師職稱;發表論文多篇;榮獲安全說課比賽二等獎;輔導員職業技能大賽二等獎;
優秀指導老師等。黨建征文《黨員干部先進性實踐活動的典范》一文榮獲江西省委教工委頒發的“三等獎”。多次榮獲先進工作個人、
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分管黨政辦、黨群組織、工會等工作,現任副院長。
陳明泉:中共黨員,曾先后從事過后勤、學工、招生管理等工作,多次榮獲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現任招就副院長。
機電工程學院是南昌理工學院成立最早的學院之一,建院 20 余年來,學院以提高人才培養和畢業生就業質量為宗
旨,以提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和強化實踐能力培養為建設內涵,以當代科技進步成果為課程體系改革方向,使學院歷年
培養的畢業生以基礎理論扎實、實踐技能過硬而受到社會的廣泛贊譽。學院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學生 1800 余人。
機電工程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敬崗愛業、綜合素質高的教師隊伍。學院現有專任教師 85 人,其中具有副高以
上職稱的 36 人,占教師總數的 42%。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 49 人,占教師總數的 58%。具有雙師型教師 23 人,
占教師總數的 27%。學院高度重視專業和學科建設,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是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學院現有兩門省級精品課程:《機械制圖》和《電工電子技術》,六門校級精品課程:《機器人學》、《數控技術與應用》、
《可編程控制器原理與應用技術》、《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和《機床數控技術》。其
中《機械制造設計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被核準為江西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 同時是江西省卓越工程師培養專業。
學院實驗教學中心被省教育廳授予“江西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稱號,現有數控技術、模具加工與制造、液壓
與氣壓傳動、汽車檢測與維修、機電自動控制、智能制造技術、工程材料及熱處理、工程材料檢測與分析、工業機器人
焊接、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與分析等 10 大實訓中心。學院還有大學物理、機械原理、材料力學、互換性與技術測量、
產品造型設計、產品包裝工程、智能制造仿真系統與建造等 28 個省級和校級重點學科實驗室。學院設有全國數控工藝
員培訓中心、國家三維 CAD 培訓基地等專業培訓基地,建立了 15 個校外實訓基地。
萬小利 劉國珍 李柯 苗士光 陳明泉
27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機電工程學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朱海燕: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總計發表各類學術論文 5 篇,其中有兩篇分別獲省機械工廳論文評比一、二等獎。
編著論著共 7 部,其中擔任主編一部,擔任副主編四部,參編兩部,共計個人完成編著字數近 30 萬字。論文《變壓器故障診斷與維修》
于 2007 年被評為江西省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現任副院長,負責教學質量保障工作。
陳齊平:車輛工程專業博士,副教授,獲中組部“西部之光”訪問學者人才計劃、陳學庚院士青年科技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參
與)、重慶市優秀畢業博士生、首屆博士生國家獎學金、重慶大學優秀博士等榮譽。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信評審專家、江西省機械工
程學會理事,主持國家基金 1 項、省級項目 3 項、廳級項目 3 項,發表高水平 SCI/EI 論文 20 余篇,授權國家專利 15 項。
牟聯忠:中共黨員 2012 年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現任教于南昌理工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工業設計專業教師,
講師。主要教授《產品設計》、《產品手繪效果圖》、《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設計管理》等課程。在專業刊物和國內學術會議上共發
表論文 2 篇。多次參加并帶領學生參加國內各大設計比賽獲獎多項。
學院學生歷年參加全國各類專業技能競賽中均取得了好的成績,如全國數學建模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
習科技作品競賽、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大賽、江西省三維數字建模大賽、模具設計大賽、全省
數控加工技能大賽、全國計算機應用技術大賽等,近幾年來共獲獎項 117 余項。
學院本科畢業生考研成果卓然,歷屆畢業生考研錄取人數穩居全校前列。自 2009 年起共考取碩士研究生 386 名,占
報考總人數的 67%。其中,趙冉同學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械設計專業第一名的優秀成績被該校錄取,陳敏等 6 人同年
考取國家重點大學研究生,徐振遠同學以 416 的高分報考福州大學,以該校工業自動控制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王晶鑫以
407 分的高分,在同專業考研學生中名列前茅。考研人數和上線錄取比例逐年遞增。連續多年被評為年度優秀人才培養先
進單位。2020 年,考取研究生人數居全校第一,優秀畢業生中有三位同學考取博士研究生。
學院重視黨建工作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學院連續四次獲得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學院黨總支 2016 年被省委教
育工委授予“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黨建論文《黨員干部先進性實踐活動的典范》榮獲江西高校黨建創新成果
三等獎。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實施訂單式教育,與世界 500 強企業富士康集團、華為集團、華碩集團、聯想集團、
海派集團、蘇州萊克集團、上海英業達公司、迪比特公司、上海奇瑞汽車公司、佳世達有限公司、南昌海立公司、歐菲
光公司等單位建立了合作辦學和良好的人才輸送渠道。多年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在 90% 以上,就業穩定率 100%,
1999 年辦學以來向社會輸送應用型、高素質人才 4 萬人。
朱海燕 陳齊平 牟聯忠
28
機電工程學院
鄧榮春:高級工程師,曾任南昌陸軍學院教師,江西省無線電監測站站長、書記,江西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大隊總工程師等職務,
預備役大校軍銜;曾獲得解放軍原福州軍區“優秀教員”、省直機關“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多項,三次榮立個人二等功,發表論文 10
余篇,先進事跡被多家媒體報導;現任南昌理工學院副校長 , 電子與信息學院院長,中國無線電協會理事。
吳熊偉:講師,碩士,多次獲得學校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公開發表論文多篇,出版教材多部,承擔省級科研項目 3 項,
獲國家專利 3 項;現任學院黨總支書記。
羅中華:教授,碩士,曾多次獲得省級教學和科技成果獎,發表論文多篇,編寫教材 10 余部,主持省級科研課題 5 項;現任電子與
信息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高校電工學研究會江西分會副理事長。
張勁恒:副教授,碩士,曾任南昌航天科技集團技術總監,主持開發 HT9800 多媒體語言學習系統等科技產品,獲省級科技進步獎;
主持省級科研項目 3 項,發表論文多篇;現任學院常務副院長。
何柏青:副教授,碩士,多次獲得學校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發表論文 30 余篇,出版教材 6 部,承擔科研課題 8 項。
現任學院副院長。
高華軍:曾任學校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多次獲得“先進工作者”、“有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現任學院副院長。
況明星: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和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全省先進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多項,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
項獎勵;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委、省科技進步獎評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 項、省級項目多項,在 SCI 期刊和其他期刊
南昌理工學院電子與信息學院發端于 1999 年 9 月,獨立組建于 2005 年 5 月,現有在校生近 1800 人。2019 年被省
人社廳、教育廳授予“全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民辦高校單位。
學院秉承“緊跟人工智能時代潮流,構建特色專業集群”的理念,現設有機器人工程、物聯網工程(文理兼收)、電
子信息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六個本科專業和工業機器人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等三個專科專業,形成了以智能工程、大數據、云計算等學科為支撐的專業體系,其中機器人工程專業
和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是全省首家開設。
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電子信息工程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電工電子實驗中心為省級
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氣信息專業導論》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學院入選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改革項目,
全面引入華為“一線工程師”培養課程體系,培養被行業廣泛認可的高素質人才。
學院共有教師 85 人,其中正副教授 55 人、博士研究生 9 人、具有行業背景或工程背景教師 46 人、享受國務院特殊
津貼專家 1 人、省級優秀教師 1 人、全省勞動模范 1 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 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 1 人、省
級教學名師和中青年骨干教師各 2 人,具有碩士研究生指導資格的教師 5 人。學院現有各類教學儀器設備達 7280 臺(套),
實驗、實訓基地建筑面積達 1.86 萬平米;學院積極構建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先后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TCL 移動通信有限
公司等企業合作建立了 27 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鄧榮春 吳熊偉 羅中華 張勁恒 何柏青
29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電子與信息學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 2 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 項;現任中國無創心功能研究會副主任委員。
梁玉英: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獲省級教育教學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多項;獲國家級及省級教學成果獎各 1 項,出版
教材 3 部;培養研究生 17 名,發表期刊論文 80 余篇,其中 SCI 收錄 1 篇、EI 收錄 11 篇;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 項、
省級項目 13 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4 項,三等獎 3 項;獲國家軟件著作權 4 項。
杜蒙祥:教授,碩士,江西省電力行業職工培訓和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2 篇,承擔省級或行業協會課題多項,
出版教材 2 部。現任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自動化、儀器、電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鐘催林:副教授,博士,中國科學院博士后,深圳市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共有30余篇論文被SCI、EI收錄;
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5 項,實用新型專利 8 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等國家、省級科研項目 5 項。
肖君檉:副教授,博士,畢業于長安大學,是國內較早從事物聯網相關技術研究的專家之一。在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取得國家專利多項,一批研究成果成功轉化為產品,取得良好的效益。
近幾年,學院教師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國家、省級獎勵 30 余項;發表較高水平論文 100 余篇,出版教材 30
部,承擔國家、省級科研項目近 50 項。學院況明星研究員成功獲批了我校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從胸部體
表混合阻抗變化中分離出主動脈、肺部動脈和心室阻抗變化分量的研究。
學院目前成立了電子科技創新協會等多個學生社團,定期開展各類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近幾年,
我院在校生中共有近 500 人次獲得省級電子科技創新活動個人獎項和全國數學建模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比賽
獎項。2020 年,參加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的中國機器人大賽獲得冠軍;2019 年,在中國“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
業大賽中,學院師生獲得全國銅獎和全省銀獎,成為此項賽事開辦五年來全省第一個獲得全國獎項的民辦高校項目;
2017 年,在“瑞薩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我院參賽隊奪得全國一等獎。學生周猛良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
國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學生黃仕豪、劉雪婷被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學聯授予“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學生
魏郅琦被團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學院團總支被團省委授予“五四紅旗團總支”榮譽稱號。
高華軍 況明星 梁玉英 杜蒙祥 鐘催林 肖君檉
30
電子與信息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成立于 2006 年。2007 年經江西省教育廳批準設置了土木工程本科專業,并于 2008 年開始招生。
2012 年通過教育部本科合格評估并獲土木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授予權。2014 年土木工程專業批準為省級綜合改革試點
專業。2017 年我院在江西省普通高校土木工程本科專業綜合評價排名中列 11 位。
2020 年 9 月,經學校決定,將原建筑工程學院和工程管理學院重新合并成立新的建筑工程學院。
目前,建筑工程學院設置了土木工程、工程造價、水利水電及建筑學四個本科專業,還設置了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
價和建筑裝飾工程技術三個專科專業。現有在校生 2600 余人。
建筑工程學院師資隊伍不斷加強和完善,現有專兼職教師 92 余人,專任教師中副高以上職稱 20 人,其中教授 5 人,
雙師型高級工程師 8 人,教師隊伍中有博士 3 人,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占比例達 90%;近年來,我院教師在各類學術期刊雜
志上共出版發表論文 175 篇,完成省級課題 3 項。
學院建有力學實驗室、建筑材料實驗室、結構力學實驗室以及 BIM 實驗室等 7 個專業實驗室,基本滿足各專業基礎
課和專業課的實驗及實訓要求。學院與建筑行業企業緊密聯系,建立了 36 個校外專業實訓基地,為學院開展專業實訓和
專業實踐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為提高學生實踐工作能力提供了穩定的平臺,是建筑工程學院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專
業技術人才重要基礎之一。
學院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辦學思想和方針,注重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我院學生在參加全國
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江西省科技創新與職業技能等競賽中,有
150 多人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各類獎項,每年有 6% 的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有 10% 的專科生考入專升本,還有不少畢業生
進入公務員崗位工作。學院的畢業生就業率近三年保持在 92% 以上。
31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建筑工程學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潘陽:工學博士,二級教授,研究生導師,現任建筑工程學院院長、學科帶頭人。曾多年擔任華東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學院院長,長
期從事高校教學科研的管理工作。主持承擔并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 30 多項,發表論文 70 多篇,出版專著和教材 2 部,取得專利 1 項。
曾獲得江西省政府津貼、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面人選、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第一)、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戴華林 :中共黨員,畢業于空軍工程大學,本科學歷,講師職稱,原在空軍某部任職,政治立場堅定,有較強組織協調能力,管理
經驗豐富,曾三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管理工作者、思政教育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發表論文 10 余篇。
現任建筑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
劉志宏:男,1958 年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同濟大學函授學院工民建專業畢業,原江西省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主任、
教授,原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城市建設學院院長,全國建設系統先進工作者獲得者,省中青年骨干教師,江西省招投標專家庫專家。現任建
筑工程學院執行院長院長,主持學院工作。
童雨: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副教授,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1 級)(高級技師)、南昌市知識產權專家庫入庫專家。主持省部
級課題 4 項,參與課題 3 項,發表論文 20 余篇,其中 CSSCI 論文 6 篇,EI2 篇,ISTP2 篇。現任建筑工程學院副院長。
冷超群:中共黨員,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 工程管理,在讀博士。知識產權專家,發表學術論文 58 篇,申
報專利 9 項,參與主持國家省級課題 8 項,編寫教材 21 本。多次榮獲“江西省優秀教師”、“優秀科研工作者”、“先進工作者”、“先
進個人”等榮譽。現任建筑工程學院副院長。
萬家元:高級經濟師,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建筑工程學院副院長。
鄧小兵: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講師職稱。長期從事學生管理工作,工作期間獲得“優秀輔導員” 、“優
秀共產黨員”等稱號。參與課題 1 項,發表論文 10 余篇,現任建筑工程學院院長助理。
易義武:男,工學博士,高級工程師,雙師型教師。江西省評標專家庫專家。國家一級建造師、國家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主要研
究方向為新型碳納米材料的制備及應用,建筑力學,建筑節能等;主編教材 1 部;主持或者參與國家基金 4 項,省自然基金 2 項,省科技
廳項目 1 項。發表論文 10 余篇,其中 SCI 收錄 2 篇;連續指導本科生論文 10 屆,所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得校優秀論文;連續三屆指導學
生參加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均獲得全國優秀獎,江西省二等獎,是我省民辦高校中的唯一獲獎單位,填補了省內民辦高校空白。
南昌理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學科帶頭人。主講工程力學、建筑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水力學等專業課程;講課專業知識功底深厚,
深入淺出,旁征博引,詼諧幽默,深受學生好評!
曹金保:副教授、工程師、碩士,在 EI 核心刊源,在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國際會議公開發表科技論文 10 余篇,其中 EI、ISTP 檢索
5 篇,中文核心核心 4 篇,主編論著 1 項。參與省重點科技課題 1 項、主持江西省教改課題 2 項、參與廳級科研、青年基金項目多項。主
要從事工程造價的教學與科研,以及工程實踐,能夠獨立完成水利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的預決算以及施工組織設計
工作。
熊瑛:女,漢族,1963 年 5 月出生于江西南昌,1988 年 7 月參加工作,在南昌市民用設計研究院從事結構設計,高級工程師 ,曾
設計了兩百余棟房屋,在省內著名期刊上發表了多篇關于房屋改造加固有關方面的論文。現為建筑工程學院學科帶頭人。
潘陽 劉志宏 冷超群
萬家元 鄧小兵 易義武 曹金保 熊瑛
戴華林 童雨
32
建筑工程學院
杜江洪:中共黨員,南昌理工學院副校長兼新能源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工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持學院全面工作。主
持完成“十一五”規劃,國家社科基金,及軍隊級課題多項;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級課題多項;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軍事系
統工程委員會委員,全軍軍事運籌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科技廳科技成果評審專家庫專家,原南京軍區教學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曾獲得國家教育科學成果三等獎一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軍隊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發明專利兩項;
出版專著一部;國內外 SCI、EI 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 60 余篇。曾榮獲全軍院校育才獎金獎、銀獎;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二類、
三類;原南京軍區科技英才、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員、愛軍精武標兵。
李金輝:中共黨員,高校講師,長期從事高校黨建、學生教學管理工作,被學校評為 2018 年度黨務工作好能手。曾被江西省委宣傳部、
江西省教育廳、共青團江西省委、江西省學聯評為江西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老師,并多次榮獲“優
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主持和參與省級課題 3 項,發表核心論文和省級論文 9 篇,現任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黨總
支書記。
甘志凱:中共黨員,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講師,負責學院教學、科研工作。長期從事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多次榮獲“先
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編著教材 3 部,主持及參與省級教改、科研課題 6 項,公開發表論文 12 篇。
于翔 :中共黨員,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碩士研究生,講師,負責學院行政、學生工作。長期從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多
次榮獲“先進工作者”,“招生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管理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多次發表高校管理工作論文。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廳及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2008 年我校太陽能光電工程學院應運而生;2013 年學院更
名為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2014 年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與生物環境工程學院合并,成立了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是南昌理工學院重點建設二級學院之一,現設有本科專業 4 個,專科專業 3 個。專業方向緊密
結合社會的前沿需求,培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緊缺人才。學院目前擁有一支 50 余人的教學團隊,其中教授、副
教授及碩士以上學位者占 63%,擁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 名,省“材料學”學科帶頭 1 人,省“千人計劃”長期人才
1 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師 1 人,省教書育人先進個人 1 人,博士生導師 2 名,碩士生導師 5 人。
學院先后共承擔省部教學科研項目 10 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100 余篇,申請專利 30 余項,主編或參編
教材著作 6 部。學院教學設施完善,現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 個,實驗實踐教學中心 2 個,內含教學實驗、實訓室 21 個,
杜江洪 李金輝 甘志凱 張旭于翔
33
COLLEGE OF NEW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
新能源與環境工程
學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張旭:中共黨員,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學院負責招生、就業工作。多次榮獲“招生先進省區”,“招生先進個人”。
邱小林: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科帶頭人。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國家科學自然基金評委,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
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發展咨詢專家,省級光伏教學團隊帶頭人,省材料學學科帶頭人,省重點學科帶頭人。先后共發表 20 余篇
相關學術論文,榮獲 4 項國家專利。曾獲江西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省教育廳科技創新成果三等獎。目前一直從事單晶硅、多晶
硅和太陽電池材料的研究。
李正佳:能源動力與工程專業學科帶頭人。 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小企
業科技創新基金評審專家,中國激光醫學雜志編委會常委,國家光輻射與激光設備標準委員會委員,省政府科技顧問,激光學會
理事長,激光技術雜志副主編。先后共發表。承擔了國家、省、市和地方各種科研項目 30 余項,發表各類學術論文 80 余篇,
參編和主編有“激光與紅外手冊”、“激光器原理與設計”、“現代光學手冊”和“激光生物醫學工程基礎”等書目和教材。目
前主要從事多波長 Nd:YAG 激光器的研究與應用。
喬學亮: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科帶頭人。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在薄膜材料與表面處理、納米材料、抗菌材料、微
電子封裝材料及合金化理論等領域從事教學、科研和培養研究生的工作。主持和參加科研項目多項,共完成鑒定項目 11 項。在
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50 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四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三項,獲中國國防船舶科技報告一等獎,獲
得實用新型專利兩項。
安軍偉:南昌理工學院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南昌理工學院石墨烯新材料研究所所長,正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博士后,
草原英才剛性引進個人,“千人計劃”創新青年領軍人才,內蒙古“新世紀 321 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北京市發明銀獎獲得者。
劉霞:生物工程學科帶頭人,副教授,中共黨員。長期從事微生物,發酵工程,酶工程等領域的理論教學和科研,主持和
參加省級課題 5 項,在全國、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10 余篇,編著教材 2 部。
仇滿珍:環境工程帶頭人。副教授,應用化學學科帶頭人,長期從事有機化學,有機合成,精細化學品合成等領域的理論
教學和科研,主持和參加省級教改課題 10 余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20 余篇,參加贛南稀土礦分離工藝研究并申請
國家專利一項。
總面積約為 2680 平方米,實驗設備總值 2628.4 萬元,與 27 家企業和相關單位合作建立了穩定的實習與就業基地。
學院取得的主要成果:1、光電信息工程(光伏方向)教師團隊被確立為省級教學團隊;2、新能源科學與
工程獲批為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學科,并順利通過重點學科終期檢查;3、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學科獲江西省
“民辦教育專項資金”資助;4、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獲批“江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5、
太陽能光電材料重點實驗室獲批為“江西省重點實驗室”,并順利通過驗收;6、所培養的學生多次在“挑戰杯”、
數學建模、電子大賽中獲得優秀成績。
學院全體師生牢固樹立“航天科教,興我中華”的理念,認真踐行“科學 求實 厚德 創新”的校訓,始終圍繞“以
質量求生存,以創新促發展”的辦學目標,為建設一流的民辦本科院校而努力奮斗。
邱小林 李正佳 喬學亮 安軍偉 劉霞 仇滿珍
34
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杜江洪:中共黨員,南昌理工學院副校長兼新能源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工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持學院全面工作。主
持完成“十一五”規劃,國家社科基金,及軍隊級課題多項;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級課題多項;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軍事系
統工程委員會委員,全軍軍事運籌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科技廳科技成果評審專家庫專家,原南京軍區教學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曾獲得國家教育科學成果三等獎一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軍隊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發明專利兩項;
出版專著一部;國內外 SCI、EI 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 60 余篇。曾榮獲全軍院校育才獎金獎、銀獎;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二類、
三類;原南京軍區科技英才、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員、愛軍精武標兵。
李金輝:中共黨員,高校講師,長期從事高校黨建、學生教學管理工作,被學校評為 2018 年度黨務工作好能手。曾被江西省委宣傳部、
江西省教育廳、共青團江西省委、江西省學聯評為江西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老師,并多次榮獲“優
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主持和參與省級課題 3 項,發表核心論文和省級論文 9 篇,現任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黨總
支書記。
甘志凱:中共黨員,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講師,負責學院教學、科研工作。長期從事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多次榮獲“先
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編著教材 3 部,主持及參與省級教改、科研課題 6 項,公開發表論文 12 篇。
于翔 :中共黨員,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碩士研究生,講師,負責學院行政、學生工作。長期從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多
次榮獲“先進工作者”,“招生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管理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多次發表高校管理工作論文。
張旭:中共黨員,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學院負責招生、就業工作。多次榮獲“招生先進省區”,“招生先進個人”。
邱小林: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科帶頭人。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國家科學自然基金評委,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中國可再
生能源企業發展咨詢專家,省級光伏教學團隊帶頭人,省材料學學科帶頭人,省重點學科帶頭人。先后共發表 20 余篇相關學術論文,榮
獲 4 項國家專利。曾獲江西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省教育廳科技創新成果三等獎。目前一直從事單晶硅、多晶硅和太陽電池材料的研究。
新能源汽車學院成立于 2018 年,與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合署辦公。
今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公布 2020 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 號),
我校申報的新能源汽車工程本科專業成功獲批,2021 年起開始招生,我校是目前江西省唯一開設新能源汽車工程的本科
高校。該專業面向新能源動力電池、汽車生產及銷售等行業,培養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動力電池的人才,構建了新能源汽
車及動力電池的制造、維護修養、診斷維修、維修接待、質檢、營銷服務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現有教師52人,高級職稱比例為29.34%,碩博比例為63.04%。其中,江西省“材料學”學科帶頭1人,江西省“千
人計劃”長期人才 1 人,江西省省中青年骨干教師 1 人,江西省省教書育人先進個人 1 人,校優秀青年教師 4 人,以及一
支省級教學團隊。另外,聘請了江西省新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辦公室首席專家王東林教授、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邱天高教授、副總經理單豐武教授、江西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辦公室高級工程師吳堯為我院客座教授。
學院現有 4 個實驗實踐教學中心,其中包括教學實驗、實訓室 21 個(包含一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總面積約為
3680 平方米,實驗設備總值 3628.4 萬元。學院與江鈴汽車、百路佳客車、北汽集團、昌河集團、漢騰汽車等省內外 21
家知名企業合作,建立了學生走進企業實踐,工程師走進高校授課,汽車工程師聯合培養等多種類型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
所培養的學生考試合格后,可獲得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頒發的汽車維修工或維修電工的職業資格證書。
杜江洪 李金輝 甘志凱 于翔 張旭
35
COLLEGE OF
NEW ENERGY AUTOMOBILE
新能源汽車學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李正佳:能源動力與工程專業學科帶頭人。 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小企
業科技創新基金評審專家,中國激光醫學雜志編委會常委,國家光輻射與激光設備標準委員會委員,省政府科技顧問,激光學
會理事長,激光技術雜志副主編。先后共發表。承擔了國家、省、市和地方各種科研項目 30 余項,發表各類學術論文 80 余篇,
參編和主編有“激光與紅外手冊”、“激光器原理與設計”、“現代光學手冊”和“激光生物醫學工程基礎”等書目和教材。
目前主要從事多波長 Nd:YAG 激光器的研究與應用。
喬學亮: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科帶頭人。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在薄膜材料與表面處理、納米材料、抗菌材料、微
電子封裝材料及合金化理論等領域從事教學、科研和培養研究生的工作。主持和參加科研項目多項,共完成鑒定項目 11 項。
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50 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四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三項,獲中國國防船舶科技報告一等獎,
獲得實用新型專利兩項。
安軍偉:南昌理工學院新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南昌理工學院石墨烯新材料研究所所長,正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博士后,
草原英才剛性引進個人,“千人計劃”創新青年領軍人才,內蒙古“新世紀 321 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北京市發明銀獎獲得者。
王東林:能源動力與工程(新能源汽車方向)專業學科帶頭人。現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江西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首席專家,長期從事汽車適配技術及發展研究工作,參與撰寫江西省汽車工業各類發展規劃 12 項,參與“國家 863 計劃”課
題 1 項。
單豐武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動力電池方向)專業學科帶頭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現任江鈴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
總經理,入選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長期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產品產業化項目研究,先后發表論文 11 篇,參與國家項
目 1 項。
邱小林 李正佳 喬學亮 安軍偉 王東林 單豐武
36
新能源汽車學院
2006 年,響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大趨勢,南昌理工學院國際交流學院成立。學院秉承“航天科教,興我中華”之校訓,
立足“一帶一路”的方針政策,不斷創新發展,完善對外合作機制,提升涉外辦學水平,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奮斗。
學院教學設施一流,擁有與國際接軌的語言自主學習中心、智慧教室、多媒體教室、中外文圖書館和文體中心等。學
院國際氛圍濃厚,是南昌理工學院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和輸出中國高等教育人才的窗口。
學院擁有一支德才兼備、專兼結合、高職稱、高學歷和國外留學經歷的中外教學團隊,擁有美國、加拿大、英國、韓國、
日本、烏克蘭外籍教師幾十人,開設英語、韓語、日語和對外漢語等語言課程。
2017 年經教育部審核批準與韓國南部大學合作培養汽車服務工程本科專業項目,在校學生近百人。同時進行國際生
教育和培養,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和漢語學習課程,截止 2021 年在校留學生近百人。2021 年我校獲批國家留學基金
委專項資助,每年選派 5 位博士、5 位訪問學者出國深造,初步實現“走出去、引進來”的國際化教育模式。
學院具有中外合作、優勢互補、體制靈活的特點,與我校實行學分互認和校際交流的外國知名大學有:美國紐約理工
學院、英國萊斯特大學、英國林肯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新加坡詹姆斯庫克大學、意大利萬神殿設計與科技學院、韓
國慶熙大學、韓國國立濟州大學、韓國南部大學、日本京都情報大學、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泰國格樂大學等,主要面向博士、
碩士、本科等多個層次進行合作,采用 3+1、2+2 等國內外教學合作培養模式,學生進入南昌理工學院學習 3 至 4 年,再
到國外合作大學學習 1 至 2 年,雙方互相承認學分、學制、學時,畢業時符合條件可獲得相應的國外大學文憑(學位),
為師生出國留學、短期研學、帶薪實習、訪學交流和提升學歷搭建中外互通橋梁。
從這里我們走向世界、走向未來。我們將幫助廣大優秀學子“立足南理,走向世界”,實現自己人生的成才夢。
Come on,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
37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國際交流學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趙波 :中共黨員、副教授,江西省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南昌理工學院校長助理、校工會副主席、國際交流學院院長。長期從
事英語語言教學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發表論文十余篇,核心論文六篇。主持參與編著四部,省部級課題八項。2007 年 12 月被省教育廳、
省政府外事辦評為“先進個人”;2012 年 7 月被省教育廳評為“全省教育系統辦公室先進個人”;2015 年 5 月南昌理工學院首屆“五一
勞動獎章”獲得者。2016 年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獲得者。學無止境,為你我夢想實現點亮,立志為國際教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毛忠英:副教授,1990 年 7 月畢業于江西大學(現南昌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歷任南昌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國際交流
學院常務副院長、高級護理學院副院長、外事辦主任,現任外事辦主任。
霍杰 :中共黨員、國際交流學院黨支部副書記。曾獲“江西省輔導員骨干培訓班優秀學員”、“江西省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優秀指導老師”;南昌理工學院“五一勞動獎章”、“優秀管理干部”、“群眾身邊好黨員”“就業創業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高北航 :講師,烏克蘭哈爾科夫航天航空大學碩士研究生、國際交流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醫學英語,主編、參編醫護英
語等教材。
MICHAEL ALLEN SORRELL:美國籍外國專家,在中國工作 6 年左右,從事英語口語教學工作等。
樸光輔:韓國籍外國專家,在中國工作 11 年左右,從事韓國語教學工作等。
上田五月:日本外籍專家,博士,主要研究語言文學,在中國工作 3 年,從事日語和語言教學工作。
OLGA MYKYTENKO:烏克蘭籍外國專家,在中國工作 3 年左右,從事英語口語教學工作等。
張銀淑:韓國籍外國專家,在中國工作 10 年左右,從事韓國語教學工作等。
LEE EUNHO:韓國籍外國專家,在中國學習和工作 7 年左右,從事韓國語口語教學工作等。
趙波
樸光輔 上田五月 張銀淑
毛忠英 霍杰 高北航 MICHAEL
OLGA LEE
38
國際交流學院
財經學院是南昌理工學院最早設立的院部之一,前身是經濟管理系,始建于 2000 年,是南昌理工學院首批創辦的本
科教學單位。學院專業設置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立足地方經濟建設、市場需求和就業需要,涵蓋經濟學、管理學兩大學科,
現有統招本科專業包括會計學、金融科技、金融工程、財務管理;統招專科專業包括大數據與會計、金融服務與管理、證
券實務、財富管理;主要培養具有經濟與管理學科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
素質應用型經濟管理人才。
財經學院教學隊伍中,擁有一支由正副教授、博士、碩士、講師組成的高素質、雙師型、老中青相結合的教師團隊
160 余人;其中有高級職稱教師 50 余人,80% 以上教師具有博士或碩士學歷,多數教師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
教學能力,而且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學院建有一個設備較完善的實驗實訓中心,包括 VBSE 財務綜合實踐教學實驗室、金融工程實驗室、基礎會計模擬實
驗室、財會手工實驗室、納稅申報實驗室、會計信息化實驗室、ERP 沙盤模擬實驗室、財務管理實驗室、商業銀行模擬實
驗室等多個實驗實訓室和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加強軟、硬件建設,采用先進的實踐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
我院一直堅持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宗旨,密切聯系省內外會計、金融相關行業中公司企業,并與多家企業
文化優秀、管理制度全面的單位建立了實訓實習基地,如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華杰財務管理有限公司、江西華企
財務咨詢有限公司、南昌鑫嘉鑫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江西鼎森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江西中潤會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南昌傳揚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江西正邦集團、杭州點雇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
學院重視學生第二課堂活動,通過學院黨總支、團委、學生會、專業協會等社團組織,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促
進廣大青年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的養成和提高。
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實行學校、院部推薦,用人單位考核,雙向選擇的就業制度。長期以來,我院畢業生實踐動手
能力強以及勤奮、踏實、肯吃苦、能創新的優秀品質受到眾多用人單位的好評,培養的學生綜合素質高,就業形勢好,贏
得了良好的社會信譽。
歷經幾代師生的探索、積累、沉淀和升華,學院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設施建設、院系文化、
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均實現了穩步發展;在多年辦學過程中形成了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為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受
到社會普遍歡迎,就業率連續多年排在前列,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39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財經學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劉雪梅 :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研究生,現任南昌理工學院理事、財經學院院長。長期從事高等學校教學和管理工作,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
師,主持并參與 10 余項省廳級課題研究工作,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20 余篇,主編或參編多部教材及實訓指導書;曾獲得學院優秀管理干部、
優秀科研工作者、江西省優秀共產黨員、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楊興玉:中共黨員、講師、心理咨詢師、碩士研究生,現任財經學院黨總支書記。長期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持并完成省級課題兩項,
發表 20 余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上。曾獲得全省暑期大學生文明實踐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優秀指導老師”稱號,2015 年被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西
省委員會評為“全省優秀共青團干部”稱號。2019 年所撰寫論文《內地高校新疆維吾爾族學生管理策略》獲得全省學校“校園安全管理”一等獎、華
東地區“三等獎”。2020 年被評為江西省高校學生公寓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所撰寫論文《內地高校維吾爾族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創新研究 -- 基于 X 學
院的實踐案例》獲得江西省高校思政論文三等獎。并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常尚新:中共黨員、副教授、國家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碩士研究生、經濟學在讀博士,現任財經學院常務副院長。長期從事高校教育工作,主
持并完成省級課題多項,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20 余篇,主編或參編教材十余部,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等榮
譽稱號。
趙婉婷:中共黨員、講師、雙師型教師、碩士研究生,現任南昌理工學院財經學院院長助理。主要從事財經學院教學和管理、學生技能競賽等工作;
主持并參與 10 余項省廳級課題研究工作,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10 余篇。曾獲得校級“優秀共產黨員”、“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呂巧娥 :中共黨員、講師、碩士研究生,現任財經學院學工副院長。主要從事學生管理工作,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10 余篇。曾獲得
校級“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張躍進:中共黨員、講師,現任財經學院招就副院長。長期從事高等學校招生就業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共管理,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
論文 8 篇,主持參與省級課題 3 項。
施繼元:博士,教授,主要從事金融學、金融經濟學、商業銀行學等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出版專著和編寫教材 4 部,主持參與國家級課題多項,
發表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 10 余篇,榮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 3 項
沈克慧:博士、教授,主要從事財務管理、公司理財、財務分析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出版專著 3 部,主持參與完成省部級重點課題 20 余項,發
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20 余篇,多次被評為優秀上課教師、優秀教師。
代先華:博士,教授,主要從事金融工程、風險管理、大數據驅動的市場設計等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參與完成省部級重點課題 7 項,發表省級
以上學術刊物論文 10 余篇 ; 多次組織校內金融前沿學術講座。
盧貴珍:教授、碩士研究生 , 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主要從事金融學、證券投資技術分析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完成
多項省級重點課題,曾獲江西省第四屆教育科學規劃優秀成果三等獎,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10 余篇,多次被評為優秀上課教師、優秀教師。
金冰樹: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會計學》、《高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管理》等課程的教學研究工作,在省級
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 10 余篇,多次被評為優秀上課教師、優秀教師。
嚴春容 :副教授、碩士研究生,中級會計師,主要從事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完成多項省級重點課題,在省
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余篇,曾獲由北京藍墨技術研究院組織評比的2017年江西省藍墨云十大魅力教師和2019年江西省藍墨云十大魅力教師,
多次被評為優秀上課教師、優秀教師,連續多年指導學生參加多項國家級、省級會計知識與技能比賽,獲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徐雅靜:副教授、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投資銀行學、證券投資學、個人理財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多項省級省級課題,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
上發表論文 10 余篇,多次被評為優秀上課教師、優秀老師,榮獲 2017 年南昌理工學院青年教師教學比賽第一名。
劉雪梅 楊興玉 常尚新 趙婉婷 呂巧娥
徐雅靜
張躍進
施繼元 沈克慧 代先華 盧貴珍 金冰樹 嚴春容
40
財經學院
胡蓓: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教學名師,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人力資源管理國家精品課程主持人,
長期從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素質測評教學與科研工作,現任南昌理工學院副校長、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曹新銀:工商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中共黨員,長期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參與省級課題一項,發表多篇論文,曾獲“全省
高校優秀輔導員”、“全省優秀共青團干部”、“全省高校優秀黨建組織員”、“江西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
指導老師”、“南昌理工學院先進工作者”、“南昌理工學院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
劉秀:工商管理學院教學副院長,中共黨員,長期從事高校教育教學服務工作。曾獲:南昌理工學院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工作者、
三八紅旗手、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優秀教務管理人員、優秀上課老師等多項榮譽稱號。
楊二彥:工商管理學院招就副院長,中共黨員,國家二級就業指導師,長期從事高校招生與就業指導工作,歷任南昌理工學院就業
指導工作處市場部部長、行政部部長;2012 年至今擔任我校遼寧省區招生負責人。參與編著《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大學生職業
生涯與發展規劃》兩部教材,多次獲得南昌理工學院先進工作者、南昌理工學院招生、就業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陳亞平:中共黨員,歷任井岡山國防教育基地副主任、教導大隊副大隊長、江西省軍區接待辦主任、中國 500 強企業正邦集團危機
公關部部長,榮立三等功一次,榮獲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干部、南京軍區接待工作優秀個人等榮譽稱號,現任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
市場營銷學科帶頭人:劉志高,職稱:副教授
工商管理學科帶頭人:鄧必敬,職稱:副教授
市場營銷學科帶頭人:伍應環,職稱:副教授、中級經濟師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科帶頭人:雷姝燕,職稱:副教授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科帶頭人:聶惠芬,職稱:副教授
工商管理學科帶頭人:于玲玲,職稱:副教授
胡蓓 曹新銀 劉秀 楊二彥 陳亞平
南昌理工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成立于 2015 年。學院以培養和造就未來的經濟、企業創新、創業型管理者為宗旨,以致
力于成為創業企業領袖、企業家的熔爐為目標,努力建設成為教學、科研、培訓、咨詢并重的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工商
管理學院。
學院現有在讀學生 1900 余人,其中本科生 1100 余人,專科生 800 余人。現有專兼職教師 90 余人,其中高級職稱
教師 30 余人,博士、碩士以上學歷 70 余人,擁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 78%。學院聘請華中科技大學等國內著名高
校學術造詣深厚、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企業界精英擔任學院的管理顧問和兼職教授。
學院具有專業特色。現有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人力資源管理四個本科專業;工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
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四個專科專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三個本科專業均擁有學士學位授予權,
其中工商管理專業在“江西省教育廳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排名第四,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兩個專業為“江西省高校特色專業”。
學院注重科學研究。先后擔任了江西省教育廳、科技廳等省級研究項目。其中立項、結項省級課題 23 項;獲得省級
各類獎項 22 項;專利 4 項。2015 年 9 月至今,學院教師共發表省級以上期刊論文百余篇,其中獲得 2016 年全國應用型
人才綜合技能大賽教師創課課件大賽一等獎、二等獎若干。
學院注重學生人才培養。五年來學院已培養各類學生 4500 余人。組織學生在校期間積極研究科學問題,鼓勵學生積
極參與全國各類應用型專業技能大賽等活動,分別獲得 2015 年、2016 年、2018 年、2019 年全國應用型專業技能大賽
一等獎,獲省級競賽獎項共 39 項。學院堅持產學研合作,重視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能力培養。堅持知識系統性與需求針
41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工商管理學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劉志高 鄧必敬 伍應環 雷姝燕 聶惠芬 于玲玲
對性、堅持教書與育人、堅持學習與體驗互動的“三結合”培養模式。開門辦學,創新課堂教師和社會導師相結合
的“雙導師”人才培養制度,建立高校、企業、政府“三螺旋”融合機制,深入企業與企業家“零距離”案例研究,
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使命,豐富學生學習實踐內容,強化學生實踐決策能力,提高了學生就業競爭力,受到企業等
用人單位的好評,一次性就業率達 94%。
學院機構設置完善。擁有黨政辦公室、教務科、學工科、招就科、工會、團委等六個管理服務機構。學院建
有管理教學實驗實訓中心,包括 ERP 沙盤模擬實驗室、營銷模擬實驗室、商務談判實訓室、管理模擬實驗室、國
際貿易綜合實驗室、辦公自動化實驗室、創業之旅實驗室等多個實驗實訓室和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學校還設有
大型綜合圖書館,館藏圖書 310 萬冊。通過加強軟、硬件教學設備建設,采用先進的實踐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動
手能力、組織實施和實際應用能力。
在未來的發展中,學院將面向我國科技經濟發展之大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搭建“大數據、大融合”
教學 - 實踐平臺,培養“有知識人文素養,有責任擔當使命,有開拓務實能力”、德才兼備的經濟、企業管理人才。
全面優化學生綜合管理素質,提升學院核心競爭力,造就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院的發展愿景:致力于打造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工商管理學院。至 2025 年,將工商管理學院建設成為省
內一流的商學院;至 2035 年,將工商管理學院建設成為國內知名商學院。
42
工商管理學院
李發根:教授 博士 碩士生導師 中共黨員,校務委員兼外國語學院名譽院長。現任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功能語言學專業委員會常
務理事,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英漢語篇分析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西省外語學會副會長,江西省翻譯協會副會長。江西省優秀碩士生
指導老師,近幾年來完成省科研課題 10 余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 40 余篇,專著 4 部,2012 年主持的“民辦高校基礎英語教學
改革研究”獲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語言學、話語分析、翻譯。
翁鳳翔:教授,碩士生導師 , 校聘副校長、外國語學院榮譽院長。教育部教指委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協作組專家組委員;中國
國際商務英語研究會副理事長、顧問;中國專門用途英語(ESP)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外文學會商務英語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研
究領域:商務英語學、商務翻譯學。
龔玲芬:教授 博士生 碩士生導師,現任外國語學院院長。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 30 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 10 余篇;
主持或參加省級以上課題 10 余項;獲省級以上各類獎項 20 余項。
蘇留明:碩士研究生 中共黨員,現任外國語學院黨總支部書記。曾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軍訓干部”、“綜治先進個人”、
“優秀軍政指導員”和“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近幾年來,在省級期刊發表論文數篇:《淺談高校如何做好宿舍管理工作》、《淺談如
何在英語教學中調動大學生的學習動機》、《淺談教師如何打造高校課堂》、《論高校管理中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等。現分管黨務、
綜治和學生管理工作,深受師生好評。
朱小安:中共黨員 現任外國語學院副院長、第一黨支部書記,畢業于江西財經大學,分管學生的管理工作和學生黨務工作。曾榮獲“學
院十佳管理干部”,多次榮獲“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工作者”連續多年獲得“招生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近幾年來,發表《基于網
絡環境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分析》、《以人為本下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研討》等文章。平時工作認真踏實,熱情友善,平易近人,是學生
的良師益友。
李社會:碩士研究生 中共黨員,現任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分管外國語學院招生和就業工作。長期從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現擔任吉
林省招生錄取工作責任人,在校工作十余年來,曾多次榮獲學校“優秀省區招生管理工作者”、“優秀招生先進個人”和“就業先進個人”
榮譽稱號。
王琚敏 : 教授 英語語言文學學士 中共黨員,現任外國語學院副院長 , 原南昌陸軍學院外語教研室主任 , 大校軍銜 , 長期從事軍校大學
英語教學和管理工作 , 榮立三等功一次 , 獲軍隊院校育才銀獎 , 被評為南京軍區優秀教員 , 近幾年來,發表學術論文 30 余篇,參編《英漢
汽車工程技術詞典》一部,主編《新世紀軍事英語—聽力教程》四冊,參編《新世紀軍事英語—精讀教程、泛讀教程》等教材五冊 , 由上
李發根 翁鳳翔 龔玲芬 蘇留明 朱小安
外國語學院創辦于 1999 年,目前開設有三個本科專業和一個專科專業。本科專業 : 英語、翻譯和日語;專科專業:
商務英語。
現有在校生 1466 人。我院各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業務功底深厚、教學經驗豐富、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和學
緣結構均相對合理的教學科研團隊。我院現有教師 117 人,(專任教師 105 名,兼職教師 12 名),專任教師博士 14 人,
博士生 4 人,正高級職稱教師 17 人,副高級職稱教師 19 人,雙師型教授 3 人。專任教師中碩士以上的學歷 62 人,占比
59.05 %,高級職稱教師有 36 人,占比 30.76%。
外國語學院教學基礎設施完善,現有多媒體教室 22 間,語音室 2 間,自主學習中心 1 間,同聲傳譯實訓中心 1 間,
圖書資料 141687 冊,教學儀器設備總額 320 余萬元,充分滿足各專業教學的需要。同時,我院大力加強教學科研建設,
近五年來,外國語學院科研成果突出,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 404 篇,其中核心論文 54 篇,出版教材 7 部,獲批省級
以上課題立項 28 項,教職工發明專利 13 項,教師獲省級以上各類獎項 79 項,學生獲省級以上各類獎項 47 項,建立實
習實訓基地 22 個。目前正在積極籌備申報翻譯碩士點。
外國語學院專任教師業務素質高,知識面廣,教學能力強,業績突出,多名教師榮獲學校“優秀教師”等稱號,學院
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各種英語比賽中多次榮獲特等獎、一、二、三等獎。2010 年外國語學院英語本科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
43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外國語學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李社會 王琚敏 劉少寬
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劉少寬:中共黨員,講師,碩士研究生,現任外國語學院院長助理(副處級)、黨總支組織委員、黨政辦主任、團委書記,長期從
事高校黨建思政工作,分管黨政辦公室、團委、宣傳工作。榮獲江西省優秀共青團干部、江西省高校社團文化藝術節優秀指導老師、江西
省大中專院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個人、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
參與省級人文社科課題 2 項,發表論文 10 余篇。
業建設點;2011 年外國語學院泛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12 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2013 年院長李發
根教授主持的“民辦高校基礎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獲江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7 年我院曹祥英老師指導的王元和同
學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江西賽區)榮獲特等獎,并在全國總決賽中榮獲國家二等獎;2017 年我院龔玲芬老師率領的教
師團隊榮獲全國微課大賽一等獎;2018年我院李慧老師指導的周亮同學在第九屆“外研社杯”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江
西賽區)榮獲特等獎,并在全國總決賽(英語專業組)比賽中榮獲全國二等獎;2020 年“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演講、
寫作、閱讀大賽江西復賽,在本科組競賽中,李慧老師指導的劉敏璐同學榮獲英語寫作一等獎(第一名),景之琪同學榮
獲英語寫作三等獎,葉峰老師指導的陳靜同學榮獲英語閱讀一等獎。在專科組比賽中,李慧老師指導的陳鑫婷同學榮獲高
職高專英語寫作特等獎(該生將代表江西省前往北京參加決賽),林倩同學和呂應貝同學榮獲高職高專英語寫作二等獎,
涂志云老師指導的譚懿軒同學榮獲英語演講三等獎;2020 年江西省外語學會協辦首屆“燕興杯”, 我院吳超旭和簡子君
同學兩位同學分別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
外國語學院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每年都舉行大型英語演講比賽,從多方面培養和營造學習氛圍,提高學生
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2018 年我院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
熱忱歡迎全國莘莘學子報讀南昌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44
外國語學院
傳媒學院成立于 2003 年 8 月,以“傳承人類文明,培育創新人才”為辦學目標,以“長華夏志氣,塑祖國未來”為
辦學理念,以“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為辦學特色,致力于為全社會和全行業培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
學院現有在校本、專科生 2200 余人,現開設 7 個本、專科專業,其中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網絡與新媒體、
廣告學、影視攝影與制作為統招本科專業,廣告設計與制作、影視編導為專科專業。學院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中
心地位突出,教學質量效果明顯,在近年高校各專業競爭力排名中,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更是躋身全國大學同類專業競
爭力第 9 名。
近年來,在學校三套領導班子的正確帶領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傳媒學院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取
得了可喜成績,不少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多名學生成功考取 985、211 重點高校研究生,優秀畢業生經選拔進入國家級、
省級新聞媒體單位工作。在江西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獲全省高校第二名,《多旋翼無人機航拍虛擬
仿真實驗教學》和《影視燈光布置與調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連續兩年獲批省級項目認定,打破全省民辦高校歷史記錄。
學生作品屢獲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全國二三等獎。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代表江西
參加全國部分省市電視主持新人賽榮獲銀獎,在教育部主辦全國高校“共抗疫情、愛國力行”思政作品征集活動中,學生
作品榮獲音頻類全國三等獎,充分展示了學校辦學理念和辦學方向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充分彰顯了學校創建國內一流民辦
院校的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
學院現為江西省語言學會、江西省傳播學會兩大省屬學會常駐掛牌單位,設有校級新媒體研究中心,并配備傳媒研究所、
影視制作中心、平面廣告設計工作室、三維動畫工作室、廣告創意工作室、網絡傳播工作室、視音頻工作室和紀錄片工作
室等 8 大專業工作室。
學院一貫重視專業建設及科研學術工作,聘請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語言學家許嘉璐教授為學校承
擔的中國圖書獎重大研編出版項目學術顧問,并聘請了國務院學位委員、學科組長、博士生導師李如龍教授為我校名譽教授,
聘請了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江西日報社、中國江西網、中國網、人民網、新華網、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中國社
會科學院、團中央井岡山青少年培訓基地、復旦大學、廈門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單位 40 多位高級職稱
專家學者為學術顧問或客座教授。近年來,已發表各類學術論文 180 余篇,出版著作 20 余部,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立項
10 余項。
學院現已與多家中央駐贛主流媒體、省內重要新聞媒體單位建立長期科研合作關系,并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傳媒人才,
畢業學生以扎實的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服務于政府部門、高等院校、廣播電視臺、出版集團、
傳媒公司和廣告公司等,并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領域中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45
COLLEGE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傳媒學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邱尚仁:廈門大學博士。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自然科學項目鑒審專家,江西省優秀督學,南昌理工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兼傳媒學院
院長,資深教授,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預備役軍官。《現代中國語言學大辭典》主編,歷任省政府產學研辦副主任,
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省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主任,省書刊音像發行社社長,省教委高教處負責人,省高校科技發展辦公室
負責人,省青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全國重點新聞網站董事長、總編審,省重點新聞網站建設辦公室主任,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中心主任,全國網聯第一屆執行主席。研究生導師,省團委省人社廳培訓導師,省委網信辦省工信廳網安培訓導師,團中央井岡山
基地、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培訓導師。社會職務有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中國語言文化學會副會長,江西省傳播學會會長、江西省語言學
會會長等。曾由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省委省政府選派赴英美高校、政府機關和國際互聯網總部進修。主持完成《老區文化建設》《國
際互聯網建管理論與實踐》《天工開物全新譯注》等重大重點課題 10 余項,出版發表各類文稿 160 余篇(部),教育論文入選國際教
育學術年會。獲中國圖書獎、全國社教優秀成果獎等 60 余項。在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教育部和省委、省教育廳及全國重要網站
領導支持下于江西創建全國首個國際互聯網傳媒專業。
周鵬:中共黨員,黨總支書記,碩士研究生,講師。參與完成“國家支持計劃重大項目”“國家 863 課題”“國家 973 課題”“國家(發
改委)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及“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項目”等多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的開發應用。參與完成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建設、
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發表 20 余篇核心學術論文,參與編寫教材《有機化學》。榮獲優秀黨員、優秀管理工作者、
優秀上課教師等榮譽稱號。
王洪梅:女,中共黨員,碩士,講師,國家二級就業指導師,現任傳媒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高校招生就業及教育管理工作,曾多
次榮獲學校“優秀管理工作者”,“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3 項,參與完成江西高校人文
社科研究項目 3 項,,省級精品課程項目建設 2 項,省級虛擬仿真項目建設 2 項,并在國家級刊物和省級刊物發表論文 8 篇,其中核心
2 篇。曾獲得“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中華美育情第二屆全國高校美育成果展演大賽”等優秀指導老師、“江西省互聯網 + 大學生
創新創業優秀指導老師。
艾必求:傳媒學院副院長,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新聞系。2008 年 8 月至 2014 年 7 月間,先后任全國重點新聞網站中國江西網首
席記者、視聽總監、江西視聽臺臺長助理副臺長等。曾主持或參與完成多項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重點項目或重大網宣招標項目等,
并在國家級刊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的《網絡傳播》上發表論文多篇,連續獲 2009 年度、2010 年度江西新聞理論研究優秀論文評
選二等獎、三等獎等。現任南昌理工學院黨委組織部部長、新聞辦公室主任兼傳媒學院副院長。
占文信:傳媒學院副院長,中共黨員,江西省傳播學會秘書長,《現代中國語言學大辭典》常務編委。長期從事跨文化傳播國際教
育教學工作。曾代表江西省帶隊參加第六屆 CCTV“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受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及中央電視臺的表彰,
并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曾兩度打破全省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民辦高校獲獎記錄,實現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歷史性突破。曾獲南
昌理工學院“優秀教師”“優秀上課老師”“輔導員年度人物”“五一勞動獎章”“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工會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
主持、參與多項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作品入選《鑄魂—江西省高校思政工作百佳案例》《江西省高校輔導員工作優秀案例》等。
王永輝:傳媒學院副院長,兼任傳媒學院黨總支紀檢委員、傳媒學院第二黨支部書記,中共黨員,講師,現分管學生管理工作。曾
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數篇,個人曾獲的學校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省級思政論文三等獎,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優秀指導老師
等榮譽稱號。
邱尚仁
王永輝 趙寧林 吳曉艷 陳加松 袁智勇
周鵬 王洪梅 艾必求 占文信
46
傳媒學院
傅檣: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西省音樂家協會理事,江西省合唱家協會理事,中國高教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理事,江西
省藝術教育委員會常委。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從事音樂創作和演出、教學工作。在全國省級以上一級刊物、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媒體發
表過器樂曲、歌曲、電腦音樂作品、音樂文字、商業性音樂等兩千多首。多次獲得全國、全省音樂藝術類各種獎項。現任南昌理工學院
音樂學院院長。
李志明: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長期從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2002 年起先后擔任南昌理工學院浙江、山西兩省的招生負責人,
業績突出,曾獲得過”五一“勞動獎、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管理干部等榮譽,近年來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了多篇論文。現任南昌理工
學院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
溫彧:高級工程師 中共黨員 曾從事過黨務、行政、綜治、工會管理工作。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工作盡職盡責,講團結,講奉獻。
曾多次獲得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先進工作者等稱號。深入鉆研教育科研理論,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并有多篇論文發表。現任南昌理
工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
李杰超:中共黨員,國家一級職業指導師,教育學碩士。長期從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先后擔任南昌理工學院遼寧、河南兩省的招
生負責人,多次榮獲“優秀管理工作者”,“優秀招生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現任南昌理工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
王紹盛:副教授、教育技術學碩士,江西省音樂家協會理事。多年來一直從事音樂創作和高校教學工作,發表論文、論著十余篇,
主持、參與課題 5 項。教學成績得到學校及同學們的肯定,每年都被評為“優秀教師”,創作的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級和省級各類獎項。
現任南昌理工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
程烈清:國家一級作曲,1959 年畢業于江西省文藝學校。1986 年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南昌大學客座教授、中國音樂家協
會會員、中國戲曲音樂理學會常務理事、江西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主要代表獲獎作品有:采茶戲《遠山》《鄉里法官》《燃燒的玫
槐》《木鄉長》分別獲中宣部第六屆、八屆、九屆、十屆精神文明建設 " 五個一工程 " 獎。贛劇《荊釵記》獲第一屆文華大獎、京劇《貴
人遺香》贛劇《還魂后記》、采茶戲《遠山》、贛劇《詹天佑》分別獲文化部第四屆、九屆、十屆、十一廟文華新劇目獎。《嗩吶聲聲》
獲群星獎金獎。畬歌戲《七彩畬鄉》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匯演作曲、配器一等獎。另有 10 余部《碧雪黃花》等作曲獲省級作曲一等獎。
2015、2016 年由江西省人民出版社出版我的《贛劇名段賞折》、《弋陽腔音樂研究》兩本專著。多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任音
樂學專業學科帶頭人。
單建成:教授,表演本科專業學科帶頭人,國家一級演員。主要從事話劇,影視表演研究工作,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
文 10 余篇。獲教學科研成果獎 20 多項。主要作品有:話劇小品《包》獲南昌市文化局 2004 一等獎,話劇小品獲《色》江西省文化廳
2004 銀獎,話劇小品《網》獲江西省教育廳 2008 二等獎,話劇小品《生命的留言》獲江西省教育廳 2005 三等獎等。
傅檣 李志明 溫彧 李杰超 王紹盛
音樂學院已開設本科音樂學、表演、舞蹈表演 3 個本科專業 , 音樂表演、舞蹈表演 2 個專科專業。現有本、專科在籍
學生 1279 人。
音樂學院具有較強的師資隊伍,其中高級職稱 6 人,副高級職稱 12 人,擁有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舞蹈家協會
會員及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26 人。
音樂學院教學設備齊備,現有舞蹈排練廳 4 間,電鋼琴教室 1 間,合唱教室 1 間,數字影音工作室 1 間,表演排練室 5 間,
智慧教室 1 間,計算機房 1 間,多媒體教室 4 間,琴房 100 余間。
47
COLLEGE OF
MUSIC
音樂學院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昌理工學院
程烈清 單建成
音樂學院注重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現與江西話劇院、小蘋果藝術
學校、江西省中山舞蹈中等專業學校、江西省東方藝術學校、浙江橫店影視培訓學校等近百家單位建立了就業
實習實訓基地。歷屆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 95% 以上,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近年來,我院參加各種競賽
取得了驕人成績,在社會上贏得良好的信譽。
48
音樂學院
航天航空學院創辦于 2004 年,現有在校生一千余人。學院目前共開設了四個本科專業,三個專科專業。學院各專業
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職稱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團隊,現有教職員工 60 余人,副高以上職稱 17 人,講
師 15 人,碩士以上學歷 32 人,其中博士學歷 5 人。學院聘請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副司令員總工程師劉慶貴將軍和中國
航空模型隊主教練李仁達教授為名譽教授。
學院現有用于空中乘務專業實驗、實訓的波音 737,空客 340 客機模擬艙、空乘 VR 智慧教學中心、體能訓練中心、
形體房、鋼琴房、多媒體教室、化妝間等實驗室;用于飛機專業實驗、實訓所必須的鈑鉚實驗室、風洞實驗室、液壓氣壓
實驗室、飛機維修實驗室、無損檢測實驗室、航模設計中心等 30 多個實驗室。依托南昌理工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擁有羅
賓遜 R44 直升機、塞斯納 172、鉆石等 6 架教練機;建有高級飛行模擬器 3 臺(波音 737、塞斯納 172、紅鳥)、初級
飛行模擬器 20 臺,為學生的職業養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一流的師資造就一流的人才,我院畢業生專業知識扎實,動手
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認可,歷年就業率達到 95% 以上。
學院本著“服務航空、服務部隊、服務社會”的教學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集中優秀師資力量進行專業訓練,內強素
質,外樹形象,增加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航天航空學院全體教職工,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
享的發展理念,用誠信、務實、規范、創新的工作態度,為打造南昌理工學院特色、品牌院系而努力奮斗。
49
COLLEG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航天航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