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 走進新課堂


夯實教材雙基 分層滾動訓練內外知技遷移 強化調用能力
YANG GUANG DUO GUAN
陽光奇冠
單元卷 階段卷 大單元 期末卷


陽光態冠
周練卷 單元卷 階段卷 大單元 期末卷

前言
當下,我國義務教育新政策不斷出臺,課程標準更新、教材修訂、考試改革、“雙減模式"無不影響著課堂教學。《陽光奪冠》叢書依據上述新變化做了新設計、新調整,并依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進行了模塊化設計,周練卷、單元卷、階段卷、大單元、期末卷一脈相承、滾動銜接,使記憶高效化、學習遞進化、復習網格化、備考系統化,最后達到升學無憂化。
叢書特聘請教育一線老師編寫,選題來源廣泛,接地氣;試題囊括各類當地考試真題,超權威;答案解析畫龍點晴,重規范。經過多年來與課堂教學的“碰撞”與實踐,叢書已經成為教師和學生課上課下學習與測評的首選圖書。
為方便同學們更好地使用本叢書,下面就圖書的主要模塊和功能做個簡要介紹:
\spadesuit 全書知識預覽表
叢書在正文開始之前,設計了本學期重點知識的預覽表,知識線索明確,知識模塊完整,知識要點突出,高頻考點到位。可使學生初步了解一個學期知識的大致輪廓。
\spadesuit 銜接課時的“周練卷”
通常,學生在一周時間里可能學了5一6個課時的課,一周的時間說短不短,足以讓部分同學產生“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感覺。本書采用“周練卷"的形式將1一2課時設計成一個周練卷,一周有2一3套周練卷,巧妙解決了同學們學習過程中遺忘的問題。
\spadesuit 每單元一清的“單元卷”
一個單元的知識相對完整,學習結束,應該做到“一單元一清”,做到“知識入庫”。單元卷涵蓋了上面兩個周練卷所涉及的所有內容,并從課外汲取相應知識的考法,為學生的知識強化和知識調用提供了保證。
\bullet 滾動性復習的“階段卷”
每一個辛苦學習的同學,都想知道自己在一段時間里所取得的收獲,也想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階段卷全面依據所學內容,有效運用滾動復習策略,進一步發揮了“抗遺忘"的功能。
\spadesuit 優質區塊化的“大單元”
知識相對完整,知識類型一致,知識學法相近,知識視角相仿,這是“大單元"的重要特征。叢書設計的大單元前后兼顧,一脈相承,重點歸一,難點突破,一類一類地幫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散碎的問題。
\bullet 升華全學期的“期末卷”
一個學期即將結束,該學的已完,該練的尚多。叢書安排的期末卷意在幫助學生自檢一個學期以來的必考知識,全息式復習本學期知識,幫助學生把握常考必考內容,協助學生拓寬課外視野,預測命題老師會考哪些內容。
\spadesuit 履行新國標,落實“雙減”
叢書根據2022年3月1日起實施的《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眼防控衛生要求》進行了大字號、寬行距的標準化設計。選題方面側重所選題目個個瞄準考點,讓學生不做“無用功”,將“雙減"政策落到實處。
\bullet 貫穿“艾賓浩斯記憶規律”
叢書貫穿“艾賓浩斯記憶規律”,有效避免了學生“忘了再學,學了再忘”的尷尬局面。依據多頻次復習、連貫復習、滾動復習的策略,將“遺忘"降到最低,使學生的學習真正邁入優化學習與高效學習新軌道。最后,想說的是:擁有《陽光奪冠》,科科成績一流。祝同學們學業有成,順利考入理想的學府。
目錄 CONTENTS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陽光奪冠.語文九年級.上冊/陳紀蘭主編.--海口:海南出版社,2021.4(2025.4重印).ISBN 978-7-5443-9884-8
I. ① 陽.….Ⅱ. ① 陳.….Ⅲ. ① 中學語文課一初中一習 題集IV. ① G634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1)第062889號
單元卷—第一單元
單元卷二 第二單元
單元卷三 第三單元
階段卷 第一單元~第三單元 13
單元卷四 第四單元 17
單元卷五 第五單元 21
單元卷六 第六單元 25
大單元整合卷一基礎積累 29
大單元整合卷二 文學常識、名著導讀· 31
大單元整合卷三 古詩詞、文言文 33
大單元整合卷四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35
真題卷一2024一2025學年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九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37
真題卷 二2024-2025 學年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九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41
真題卷三 2024一2025 學年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九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45
期末卷第一單元~第六單元· 49
參考答案與解析 53
主編 陳紀蘭
責任編輯 張家順
封面設計 于杰
出版發行 海南出版社
地址 海口市金盤開發區建設三橫路2號
郵編 570216
網 址 http://www.hncbs.cn
電 話 010—84254239(北京)0898-66830929(海口)
開 本 880\mm{x}1\ 230\mm 1/8
印 張 8
字 數 400千字
版 次 2021年4月第1版
印 次 2025年4月第5次印刷
印 刷 三河市祥宏印務有限公司
經 銷 全國各地新華書店
書 號 ISBN 978-7-5443-9884-8
定 價 49.80元
九年級上冊語文知識梳理預覽表
一、容易讀錯的音
《沁园春·雪》 | 分(fen)外妖娆稍逊(xun)今朝(zhao) 折(zhé)腰 风骚(sao) |
2《周总理,你在哪里》 | 谷穗(sui)篝(gou)火 宿(su)营 |
3《我爱这土地》 | 嘶哑(si ya)喉(hou)咙汹(xiong)涌 |
4《乡愁》 | 窄(zhai)窄邮(you)票 |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 娉(ping)婷鲜妍(yan)冠冕(mian) 呢喃(ni nan) |
6《我看》 | 忧戚(qi)摇曳(yé)飘逸(yi) |
7 《敬业与乐业》 | 敬业乐(lé)群旁鹜(wu)亵渎(xie du) 禅(chan)师(pian)进 何偻(gou lóu)承鲷(tiáo)强(guo)不舍 |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 恍(huang)若珐(fa)琅制裁(cái)晨曦(xi) 臀(pie)见 箱簧(qie) 劫掠(lue)笑嘻(xi)嘻惊骇(hai) |
9*《论教养》 | 了解(jie)疲惫(bei)大发雷霆(ting)涵(han)养恪(ke)守允诺(nuo) 汲(ji)取附庸(yong)风雅矫(jiao)揉造作(zhen)言 |
10*《精神的三间小屋》 | 自惭形秽(hui) 襟(jin)怀广(mao)宽宥(you)驰骋(chéng)游弋(yi) 摩(hui)下 轻(qu) |
11《岳阳楼记》 | 谪(zhé)守属(zhu)予浩浩汤汤( shang shang)淫(yin)雨霏霏(fei fei) 怒号(hao)潜(qián)形 墙(qiang)倾(ji)摧 薄暮冥冥(ming ming) 岸芷(zhi)汀(ting)兰 皓(hao)月千里 宠辱偕(xié)忘 日星隐曜(yao) |
12《醉翁亭记》 | 环滁(chu)林壑(he)琅琊(lang ya)潺潺(chan chan)(ming) 晦(hui)明偻(yu I心)提携(xié)山肴(yáo)野(su)筹(gong chóu)交错 弈(yi)宴酣(han)颓(tui)然阴(yi) |
13*《湖心亭看雪》 | 崇祯(zhen) 擎(ná)囊(cui)衣 雾淞(song)流砀(hang dang) 铺毡(zhan) |
14《诗词三首》 | 珍羞(xiu) 冰塞(se)川暂(zan)凭宫阙(que)不胜(sheng) 低绮(qi)户 |
15《故乡》 | 鄙夷(biyi) 祭祀(si)五行(xing)缺土琼(jiang)秕(bi)谷 (é)然 (chi)笑寒(jin) 惘(wang)然隔膜(m6) 恣睢(zi sui) 瑟(se)索 |
16《我的叔叔于勒》 | 拮据(jié ju) 槛(lán lú)阔绰(chuo)狼狈(bei) 郑重(zhong)其事 衣冠(guan)整齐 恭(gong)维 栈(zhan)桥嘟囊(du nang) |
17* 《孤独之旅》 | 觅(mi)食 嬉(xi)闹 驱(qu)除 歇(xie)斯底里 眺(tiao)望炊(chui)烟 |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 了吗》 | 玄(xuan)虚(kuang)骗诬蔑(mie) 渺(miao)茫前仆(pu)后继 |
19 《怀疑与学问》 | 程颐(yi) 停滞(zhi) 虚妄(wang) |
20《谈创造性思维》 | 根深蒂(di)固 孜(zi)孜不倦压榨(zha) |
21*《创造宣言》 | 中(zhong)伤 懦(nuo)夫 鲁钝(dun) 蒙(huan)养 遁(dun)词 |
22 《智取生辰纲》 | 嗔(chen) 恁(nen)地 兀的(wu di) 朴(po)刀 喏(nuo)喏连声 逞(chéng)办 勾(gou)当 着(zhuo)意 省(xing)得 |
23 《范进中举》 | 相(xiang)公 (tian)着 桑梓(zi) 商酌(zhuó) 长(zhang)亲(cui) 星宿(xiv) |
24”《三顾茅庐》 | 饶(jiao)幸 拜谒(ye) 胄(zhou) 存恤(x心) 第(dan)食壶浆 纶(guan)巾 愧报(nan) |
25*《刘姥姥进大观园》 | 战(qiang)金 发证(zheng) 础(pi)霜 筵(yan)席 |
二、容易寫錯的字
1 《沁园春·雪》 | 妖娆风骚 红装素裹 天骄竞折腰 |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 谷穗宿营篝火海防 沉甸甸 |
3 《我爱这土地》 | 汹涌悲愤 |
4 《乡愁》 | 海峡坟墓 |
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 娉婷冠冕鲜妍 |
6《我看》 | 飘逸摇曳 |
7 《敬业与乐业》 | 教诲容赦旁骜 秘诀亵渎 强不舍 |
單元卷 一日期:月日得分:
第一單元
總分120分 時間120分鐘
第一部分
(1~2 題14分)
1.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共12分)
現代詩是(Iiming)破曉時的微光,是雪后山川紅裝素裹的驚艷,是林間枝葉隨風(yaoye)的靈動。它有時像溫柔的呢喃,傾訴著內心隱秘的情感;有時像激昂的號角,奏響時代奮進的旋律有時像深沉的哲思,探尋宇宙萬物的奧秘。它 ① 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勾勒出生活的輪廓,②憑借獨特的意象和韻律觸動靈魂深處,讓我們在有限的詩行里感受無盡的情感與哲思。因為有它,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閱讀現代詩需要每天每日反復品讀才能領悟其深意。既然它為靈魂帶來甲 (慰藉/勸慰)與升華,我們又怎能不乙 (沉迷/沉浸)其中,感受文字的獨特魅力呢?
(1)根據文段中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2分)
① (li ming) ② (yáo ye)
文段中加點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紅裝素裹(guó) 呢喃(ne) B.紅裝素裹(guo) 呢喃(ne) C.紅裝素裹(guó) 呢喃(ni) D.紅裝素裹(guo) 呢喃(ni)
3)從文段的括號內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分別填人橫線處。(2分)(4)文段中 ①② 兩處應填入的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A.因為 所以 B.不但 而且 C.無論都 D.只要就(5)請在文段中方框內填人正確的標點符號。(2分)
(6)文段中畫線句有語病,請提出修改意見。(2分)
2.根據下圖,推測“香"字的意思,填寫在橫線上。(2分)

第二部分
( 3~20 題 56分)
一、古詩文閱讀
(一)默寫(共6分)
3.閱讀下面文字,在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句子。(6分)
“水色山光皆畫本,花香鳥語盡詩情”,詩人豐富的情思在詩中起伏飄揚。“ ① ②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煙波浩渺的宏偉景象,為下文巧妙而含蓄地表達孟浩然從政的愿望蓄勢;“ ③ ,禪房花木深”(《題破山寺后禪院》)靜謐祥和的環境,使常建體味到遠離塵世的快樂;“抹盡寒枝不肯棲, ④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托物抒懷,與“孤鴻”合二為一,表現了心境的孤獨和志趣的高潔;“ ⑤ , ⑥ "(《送友人》)李白與友人瀟灑告別,任憑馬兒嘶鳴,產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余味。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 4~6 題。 (6分)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 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浪淘沙·北戴河
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4.兩首詞雖然題材不同,但寫法相近,兩詞上閱都 ;下閱都。(2分)
5.古人常說:“一詞警策,乃使全篇生輝。"請從《浪淘沙·北戴河》中找出人物最富表現力的那個動詞并加以分析。(2分)
6.這兩首詞分別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感?(2分)
(三)(保定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7}~10 題。(共13分)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做爾遠逝,往來翁忽,似與游者相樂。
(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青溪之跳珠濺雪,亦無以異于諸泉,獨其水色最奇。蓋世間之色,其為正也間也?,吾知之,獨于碧不甚了然。今見此水,乃悟世間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曉嵐?;比之含煙新柳則較濃,比之脫③初算則較淡;溫于玉滑于紈至寒至腴可可餐。
(選自袁中道《游青溪記》)
【注釋】 ① 其為正也間也:多為正色(青、黃、赤、白、黑)或間色(綠、紅、紫)。 ② 嵐:林中霧氣。
③ (tuo):竹筍皮,筍殼。 ④ (fu):撫摩。
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3分)
(1)水尤清冽 尤:(2)日光下澈 澈:(3)亦無以異于諸泉 異:
8.下列對乙文中畫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C
A.溫于玉滑/于紈至寒/至腴可/可餐 B.溫于玉滑/于納至寒/至腴可/可餐 C.溫于玉/滑于納至寒/至腴/可可餐 D.溫于玉/滑于紈/至寒至腴/可可餐
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怡然不動,傲爾遠逝,往來翁忽,似與游者相樂。
(2)今見此水,乃悟世間真有碧色。
10.甲乙兩文中寫水的文字都很動人,令人過目不忘。請你結合原文,說說兩文分別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寫水的? (4分)
二、現代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文字,回答 11~14 題。 (共9分)
材料一:
學生為何讀不懂現代詩歌?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其原因:不能破譯詩歌的編碼方式,導致學生在大腦中不能正確表征詩歌的內容。認知心理學把信息在人腦中呈現和記載的方式統稱為知識的表征。知識在大腦中的表征有形式的表征和內容的表征。現代認知心理學稱知識表征的形式為編碼。編碼分為形象編碼和抽象編碼。形象編碼指的是以聲音、圖形、畫面、表象等可感知的方式將信息呈現和記載在大腦中;抽象編碼則指以詞、概念、定義、命題等較抽象的方式將信息呈現和記載在大腦中。小說等文學體裁使用的是形象編碼,因此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而詩歌主要使用的是抽象編碼方式,學生自然難以讀懂。
材料二:
“還原”策略之一:朗誦品讀,還原真情景
情感是詩人追求的終極目標。要做到準確理解詩人的情感,前提條件是理解作品內容,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創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通過朗誦品讀,還原真情景,學生能夠有效讓自己走進詩歌的情境,幫助自己醞釀情感、表達情感。
“還原”策略之二:歷史研究,還原大時代
把握時代脈搏,還原大時代,是讀懂詩歌的基礎。融入歷史元素,還原詩人所生活的大時代,重點是要以學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還原,通過形象編碼,直觀簡潔,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形象表征大時代的策略有很多,除了圖片、歷史畫面、視頻等視覺編碼形式,還有畫外音、音樂等聽覺編碼形式,以及當時人民生活的情景等感覺編碼形式。
“還原”策略之三:知人論世,還原小時代
知人論世,還原小時代,就是要了解詩人并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甚至還原詩人創作時的情感情緒。比如,讀詩時,讀者可以通過資料查閱、想象等方式,還原詩人當時的創作過程:何時?何地?何境?見到了什么畫面?此詩為了表達什么?學生還可以將歷史“大時代”與詩人“小時代”進行整合,以圖配文,進行雙重編碼,感性與理性結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還原”策略之四:美術表征,還原意象美
“意象主要提供的是事物的輪廓、狀態、細節、色彩等視覺能觀察把握到的東西。讀者通過想象,調動自己的感受器官去感知他們,看到、聽到、聞到、嘗到、觸摸到它們…感受、了解和把握了詩歌所刻畫的內容,就會引發讀者對所刻畫事物的濃厚興趣。”詩歌中的有些意象有繪畫的效果,能用美術方式表征,還原成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比如漫畫、油畫、照片等,這有助于學生領略詩歌的美妙與神奇。
另外,還原的策略要靈活運用。比如,跨學科學習詩歌,適合與哪些學科(如政治、音樂)融合?以什么活動方式融合?總之,通過跨學科融合,運用符合學生心理認知規律的多重編碼形式,立體還原詩歌的美好,來突破詩歌閱讀的障礙,學生讀懂了,才會有閱讀的興趣。
(選自《中學生詩歌閱讀“還原”策略》,有刪改)
11.根據材料一,現代詩歌主要使用 編碼方式,而小說等文學體裁主要使用 編碼方式。(2分)
12.材料二提到“通過形象編碼直觀簡潔地還原大時代”,請結合材料說明“聽覺編碼"在此過程中的作用。 (2分)
13.結合兩則材料,若要在語文課上引導學生理解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可以如何綜合運用“還原"策略"?請簡要說明。(3分)
14.學校在“讀書月"準備舉行一場新學期新詩朗誦會,小語同學極其抵觸,認為初三學生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到這些事情上,請你結合上面兩則材料和你對新詩的理解,寫一段勸說的話。(2分)
(二)(高陽期中)閱讀下面文字,回答 15~18 題。(共13分)
傘鋪街
李漢榮
① 人在天日晴爽的時候,常常是記不起傘的。所以先人才留下了叮哼:飽帶干糧晴帶雨傘。這句樸素的老話,被一輩輩人們重復著。
“閨女,出門別忘帶把傘。”
“娘,我記住了。”
“我兒,傘在門后掛著,記住走時帶上。”
“爹,我會帶上的…··.
② 就這樣,叮囑帶傘的爹娘走遠了,記著帶傘的兒女也走遠了,一代代的人都打著傘走遠了。
③ 只有上蒼把下不完的雨,藏在江里海里,存在云里霧里,準備在每一個人的路上,隨時潑下來。
④ 所以,當我每一次走過傘鋪街,我的眼睛似乎突然有了重瞳,有了多重視力。我從臨街的門里看到了更多的門,從院子里看到了更深的院子,從人群里看見了更多的人群,從已沒有傘的門面上看見了很多的傘,很多年代的傘,很多樣式的傘。我看見木傘、荷葉傘、棕皮傘、布傘、油布傘、尼龍傘;我看見了唐朝制傘的人、宋朝賣傘的人、清朝修傘的人、民國打傘的人。我還看見不知哪個朝代的粗心后生,可能是唐朝吧,那是個氣魄宏大、情思奔放的年代。這后生有點大大咧咧,出門忘了帶傘,走到半路下雨了,他衣衫都濕了,路途遙遠,雨還在下,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于是,他在雨地里跑著,差點撞著了一個挑著一筐韭菜叫賣的老漢,他慌忙道歉,他終于找到了傘鋪街。他走進了賣傘的鋪子,當他謝過店家,打著傘上路,那雨點兒打在傘上,就有點平平仄仄的韻味了,一首唐詩,而且是一首意境溫潤、對仗工穩的律詩,就在傘下問世了。我還看見,那是民國,新式的“洋傘”剛剛流行,傘鋪街也突然洋氣起來了。那一對年輕人緊挨著走在一個傘下,男的舉著傘,女的手里還拿著一本書,在雨點兒的掩護下,他們說著生活的煩惱和打算,傾訴著細微的情感。時大時小的雨落在傘上,時而砰砰颯颯,時而滴滴答答,有時,嘩啦啦,一下子就把傘上的積雨灑下來,好像把青春的苦悶都灑下來了——這變化著的雨聲,恰到好處地掩護了他們一路的交談和小小的秘密,他們就在那雨聲里漸漸走遠,走遠。
⑤ 就這樣,走在傘鋪街上,我總是遇見世世代代在雨里打著傘走過去的人,我總是聽見傘下的低語、細碎的腳步和小小的秘密,那遙遠的過去年代的雨,斜斜地飄過來,一次次把我的心悄悄打濕。而更多的傘剛剛舉過來,又匆匆走過去,就隨著一個朝代走進了歷史的深夜。
⑥ 我真想,讓時光回流一小會兒,我要走進那個穿著一襲青衫的古代書生的傘下,與他交流對雨的看法和對時間的理解,然后,一起去趕考,去漫游,去登高望遠,在高高的山頂,在雨后的白云上,寫一卷新詩。
⑦ 可是,當我把心里的羽毛收攏,安靜地站在如今已沒有傘鋪的傘鋪街上,安靜地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安靜地聽著起起伏伏的市聲,我聽見的卻不是高亢的浩歌,也不是豪華的話題,我聽見的卻是世世代代說了千百年的那些樸素的老話,從時光的門后,從歷史的院落,從深深的天井,清晰地、懇切地、潮潤地傳過來:
⑧ “閨女,出門別忘帶把傘。”“娘,我記住了。”“我兒,傘在門后掛著,記住走時帶上。”“爹,我會帶上的……...""
15.第 ④ 自然段運用了點面結合、詳略有別的寫法,請具體分析說明。(2分)
16.第 ④ 自然段結尾有人續寫了下面一段文字,恰當與否,請分析說明。(4分)
那是當年的母親,擎一把油紙傘,站在有些許涼意的風里。古寺檐角的鐵馬挑出三兩句輕嘆,一叢野菊在細雨中露出數點淺笑。“當當”的鐘聲在校園的寂靜里驚起幾只鴿子,孩子們從門口飛出來,飛到母親的傘下,飛進溫暖的懷里。母親輕輕拭去孩子額頭的雨絲,他們漸行漸遠,淡出這深紅老綠的秋天····
17.有一種寫作方法叫“以實寫虛”,如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雙溪舟,載不動許多愁”。本文也有幾處運用了這種寫法,試舉一例分析說明。(4分)
18.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中列舉了木傘、荷葉傘、棕皮傘等不同材質,并提到唐朝到民國不同時期的用傘場景,說明傘鋪街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B.第 ④ 段中,唐朝書生因忘帶傘淋雨,在買到傘后觸發詩意創作,體現了傘與文學創作的關聯。
C.文章開頭和結尾反復出現父母叮囑子女“帶傘"的對話,形成照應,結構完整,一唱三嘆,營造出濃郁的情感氛圍。
D.結尾“如今已沒有傘鋪”與開頭形成對比,說明“帶傘”的叮矚在現代社會中已完全失去現實意義。
三、整本書閱讀
結合整本書的閱讀,回答 19~20 題。 (共9分)
19.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回答后面的問題。(5分)
【甲】黎明的通知(節選)
請叫那些健康而美麗的醒來/說我馬上要來叩打她們的窗門
請你忠實于時間的詩人/帶給人類以慰安的消息
請他們準備歡迎,請所有的人準備歡迎/當雄雞最后一次鳴叫的時候我就到來
請他們用虔誠的眼睛凝視天邊/我將給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輝
趁這夜已快完了,請告訴他們/說他們所等待的就要來了
(選自《艾青詩選》)
【注】本詩創作于1942年。
【乙】還有一點看來也是肯定的。中國已有成千上萬的青年為了民主社會主義思想捐軀犧牲,這種思想或者這種思想的背后動力,都是不容摧毀的。中國社會革命運動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暫時退卻,可能有一個時候看來好像奄奄一息,可能為了適應當前的需要和目標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個時期隱沒無聞,被迫轉入地下,但它不僅一定會繼續成長,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終于會獲得勝利,原因很簡單(正如本書所證明的一樣,如果說它證明了什么的話),產生中國社會革命運動的基本條件本身包含著這個運動必勝的有力因素。而且這種勝利一旦實現,將是極其有力的,它所釋放出來的分解代謝的能量將是無法抗拒的,必然會把目前奴役東方世界的帝國主義的最后野蠻暴政投入歷史的深淵。
(選自《紅星照耀中國》)
(1)根據乙文,埃德加·斯諾認為中國社會革命運動最終必然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紅星照耀中國》中的“紅星"喻指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國共產黨人及其他革命者;《黎明的通知》中的“黎明”象征著 。 (1分)
(3)兩段選文表達了一個相近的主題,請結合選段簡要概括。(2分)
20.(廊坊月考)艾青詩歌中的意象常含象征義。請閱讀詩歌《傘》,揣摩“傘"的象征義,并從下列名著人物中選出與其匹配的一個,結合名著相關內容簡要分析。(4分)
傘
早晨,我問傘:
“你喜歡太陽曬,還是喜歡雨淋?”傘笑了,它說:
“我考慮的不是這些。”我追問它:“你考慮些什么?”
傘說:“我想的是
雨天,不讓大家衣服淋濕;
晴天,我是大家頭上的云。”
名著人物: ① 保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② 長媽媽(《朝花夕拾》)
第三部分
(21題50分)
21.(海港區期 \phi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50分)
最重的一下,
叩我的心鐘,
是月黑云低深夜里,一聲孤雁。
品讀上面這首小詩,你會想到什么?請根據自己對這首詩的感悟和理解寫一篇文章,自擬題目。可講述經歷,可闡述觀點,也可抒發感想。
要求: ① 內容健康積極; ② 表達真情實感; ③ 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④ 不要套寫、抄襲; ⑤ 不少于600字; ⑥ 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單元卷 二日期:二月二日得分:
第二單元
總分120分 時間120分鐘
第一部分
(1~2題14分)
1.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共12分)
在(guangmao)人生中,與自我對視并非附庸風雅。通過與自我對視,使我們可以更好了解自己。因為它像一面鏡子,照出內心真實;又似一把標尺,丈量靈魂高度;更如一盞明燈,驅散前路迷霧。它不是不勞而獲的捷徑,而是內心需要恪守的準則,將過往經歷化作剪影,把歲月的甲 (箴言/讒言)細細品味,以此(ruyang)精神。_①真誠與自我對視,②能收獲成長。所以,當我們靜下心與自我對視,讓思想與行動乙 (相形見出/相得益彰),就能在人生征途穩步向前,這樣的成長又怎能輕易忽視
(1)根據文段中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2分)
① (gu?ng mao) ② (ru yang)
(2)文段中加點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附庸風雅(yong) 恪守(ge) B.附庸風雅(yong) 恪守(ke) C.附庸風雅(yong) 恪守(ke) D.附庸風雅(yong) 恪守(ge)
(3)從文段的括號內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分別填入橫線處。(2分)
(4)文段中 ①② 兩處應填入的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A.即使也 B.不但 而且 C.無論 都 D.只要 就 (5)請在文段中方框內填人正確的標點符號。(2分)
(6)文段中畫線句有語病,請提出修改意見。(2分)
2.(廊坊模擬)根據下圖,推測“雀"字的意思,填寫在橫線上。(2分)

第二部分
( 3~20 題56分)
一、古詩文閱讀
(一)默寫(共6分)
3.閱讀下面文字,在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句子。(6分)
一切景語皆情語。毛澤東繪“ ① ② ,欲與天公試比高"(《沁園春·雪》)之壯美雪景,彰顯了胸懷天下之志向。《關雎》中主人公以采菜表達對女子的相思與追求:“參差菜,左右流之。 ③ , ④ ”。王勃的“ ⑤ , 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描繪了移目巴楚、風煙迷蒙的風光。
(二)(邢臺期末)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回答 4~6 題。(6分)
《賣炭翁》(節選)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觀劉麥》(節選)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②。
婦姑荷筆食③,童稚攜壺漿①。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注釋 \mathbf{δ}\mathbf{\cal{I}}(1) 劉:割。 ② 覆隴黃:小麥黃熟時遮蓋住了田埂。 ③ 荷單食:肩擔用竹籃盛的飯。 ④ 童稚攜壺漿:小孩子提著用壺裝的湯與水。 ⑤ 餉田:給在田里勞動的人送飯。
4.《觀劉麥》中的詩句“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和甲詩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都表現了 一反常態的 心理。 (2分)
5.以下哪首樂曲比較適合做《賣炭翁》的朗讀配樂,請說明理由。(2分)《二泉映月》(低沉哀怨) 《步步高》(輕快激昂)
6.《觀劉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中的“蒸"和“灼"有什么表達作用?(2分)
(三)(滄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7}~10 題。(共13分)
【甲】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選自《莊子》)
【乙】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②一人詣王。王日:“縛者葛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日:“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積,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日:“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選自《晏子使楚》)
【注釋 \mathbf{δ}\mathbf{(1)/(4)}① 晏子:名嬰,字平仲。 ② 縛:捆綁。 ③ 葛:同“何”。 ④ 熙:同“嬉”,開玩笑。
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3分)
(1)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全:(2)請循其本 循:(3)齊人固善盜乎 固:
8.下列對乙文中畫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C
A.今民生長于齊/不盜人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B.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C.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D.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2)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0.莊子和晏子都機智善辯,請結合乙文,闡述晏子是如何取勝的。(4分)
二、現代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文字,回答 11~14 題。 (共9分)
材料一:
新時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所謂“愛崗”,就是要干一行,愛一行,熱愛本職工作,不能見異思遷,站在這山望那山高。所謂“敬業”,就是要鉆一行,精一行,對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一絲不茍,認真負責。凡是獲得“工匠”和“勞模”榮譽稱號的工人,都是愛崗敬業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職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業。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工匠”,就在于他對自己產品品質的追求,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永遠在路上;他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反復改進產品,努力把產品的品質從 99% 提升到99.9% ,再提升到 99.99% 。對于“工匠”來說,產品的品質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追求極致,精益求精,是獲得各類“工匠”榮譽稱號的工人的共同特點,這也是他們能身懷絕技,在省級、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各種技能大賽中奪金摘銀的重要原因。和傳統工匠不同,新時代工匠尤其是產業工人的生產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機器生產,他所承擔的工作,只是眾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復興號”列車,一列車廂就有三萬七千多道工序,這三萬七千多道工序,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須由車間或班組亦即團隊協作來完成。團隊需要的是“協作共進”,而不是各自為戰。
傳統的“工匠精神”強調的是繼承,祖傳父、父傳子、予傳孫,是傳統工匠傳承的一種主要方式。而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強調的則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因為只有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推動產品的升級換代,以滿足社會發展和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材料二:
(二)閱讀下面文字,回答 15~18 題。 (共13分)
對于教育而言,弘揚工匠精神就是精心培育每一位學生,培養出政治素質過硬、勞動情懷深厚、理論功底扎實、實踐技能突出的高素質人才。
曠野與城市
弘揚工匠信仰堅定、矢志報國的愛國精神,激勵廣大學生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努力實現人生價值。弘揚工匠艱苦奮斗、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引導廣大教師和青年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索取與奉獻、平凡與崇高等人生課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加強對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典型引路、正向激勵等多種措施,弘揚中華民族勤勞節儉、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倡導通過勞動來實現人生的夢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著力形成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主流意識,真正讓勞動成為最光榮的價值追求,讓勞動者成為社會最受尊敬的人。
工匠的成長路徑和事跡表明,一勤天下無難事,成功之路就在腳下;只要立足崗位,刻苦鉆研,就能人人可為、時時可為、處處可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要把傳播工匠故事作為重要內容,組織開展工匠進學校、工匠進講堂等活動,組織老師學生聆聽工匠事跡,弘揚工匠精神,以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和工匠的事跡引導青年大學生勤勉為人、勤奮學習、勤懇工作。
面對當前社會上存在著急功近利、急于成名的浮躁情緒和心態,廣大教師要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工匠精神,在長期的教書育人中形成自身的價值追求。廣大教師要以工匠精神為引領,積極投身教育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堅持以師德建設為先,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提高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素質,增強教師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為人師表、不斷進取的職業精神.建立完善的師德激勵機制、重師德激勵,將師德表現作為評獎評優的首要條件,引導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
11.材料一中提到新時代工匠精神強調“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若刪去“在繼承基礎上",是否會影響文意?請結合文本說明理由。(3分)
12.根據材料一,作者在論證新時代工匠需團隊協作時,使用了 的論證方法;在論述傳統與新時代工匠傳承方式的差異時,則采用了 的論證方法。 (2分)
13.請你為學校設計兩個以"弘揚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活動。(材料中涉及的活動形式除外)(2分)
14.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材料一、二對于“工匠精神"報道的側重點各有什么不同?(2分)
畢淑敏
① 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銀扣,綴在曠野的黑綠色大擎上,不分晝夜地熠熠閃光。我所說的曠野,泛指崇山峻嶺,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煙罕至保存原始風貌的地方。
② 曠野和城市,從根本上講,是對立的。
③ 人們多以為和城市相對應的那個詞,是鄉村。比如常說“城鄉差別”“城里人鄉下人”,其實鄉村不過是城市發育的低級階段。再簡陋的鄉村,也是城市的一脈血緣的兄長。
④ 唯有曠野與城市永無聲息地對峙著。城市侵襲了曠野昔日的領地,驅散了曠野原有的駐民,破壞了曠野古老的風景,越來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華,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風光。
⑤ 城市是人類所有偉大發明的需求地、展覽廳、比賽場、評判臺。如果有一雙慧眼從宇宙觀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滅的光芒所震撼。曠野是舒緩的,城市是激烈的;曠野是寧靜的,城市是喧囂不已的;曠野對萬物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城市幾乎是人的一統天下··
⑥ 人們為了從一個城市越來越快地到達另一個城市,發明了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人們用最先進的通訊手段聯結一座座城市,使整個地球成為無所不包的網絡。可以說,人們離開廣義上的城市已無法生存。
⑦ 我讀過一則登山報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瑪峰的勇敢者,在返回營地的途中,遭遇暴風雪,被困且無法營救。人們只能通過衛星,接通了他與家人的無線電話。冰暴中,他與遙距萬里的城市內的妻子,討論即將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颶風為訣別的談話伴奏。幾小時后,電話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喚的是曠野永恒的沉默。
⑧ 我以為這凄壯的一幕,具有幾分城市和曠野的象征。城市是人們用智慧和心血,勇氣和時間,一代又一代堆積起來的龐然大物。在城市里到處是文明的痕跡,以至于后來的人們,幾乎以為自己披甲執兵,無堅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廣大地,曠野無聲地統治著蒼穹,傲視人寰。
⑨ 人們把城市像巨釘一樣,楔入曠野,并以此為據點,頑強地繁衍著后代,創造出流光溢彩的文明。曠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溫文爾雅地接受著。但曠野一旦反撲,人就一籌莫展了。瑪雅古城、龐貝古城···一系列歷史上輝煌的城郭名字,湮滅在大地的皺褶里。
{10} 人們建造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城市,以滿足種種需要,曠野日益退縮著。但人們不應忽略曠野,漠視曠野,而要尋覓出與其相親相守的最佳方式。善待曠野就是善待人類自身。要知道,人類永遠不能以城市戰勝曠野,曠野是大自然的肌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選自《畢淑敏散文精選》)
15.結合選文內容,說出你對第 ③ 自然段中加點詞語的理解。(2分)
16.第 ⑦ 自然段作者引用登山報道的事例,有何用意?請簡要分析。(4分)
17.舉例說明本文的語言特點。(4分)
18.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篇以“銀扣"比喻城市,“黑綠色大擎”比喻曠野,通過視覺化比喻暗示城市與自然的關系:依附,隱含人類文明的脆弱性。
B.第 ⑤ 段中“曠野是舒緩的,城市是激烈的”等對比,意在強調城市因人類的聚集而更具活力和創造力,是文明進步的象征。
C.作者提及瑪雅古城、龐貝古城的湮滅,旨在說明曠野一旦反撲,人類文明將無可抵擋,說明人類不可能以城市戰勝曠野。
D.結尾引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直接點明曠野是城市存在的根基,警示人類需與自然保持平衡,具有鮮明的生態意識。
三、整本書閱讀
結合整本書的閱讀,回答 19~20 題。 (共9分)
19.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5分)
【甲】光的贊歌(節選)
光給我們送來了新時代的黎明我們的人民從四面八方高歌猛進讓信心和勇敢伴隨著我們武裝我們的是最美好的理想我們是和最先進的階級在一起我們的心胸燃燒著希望我們前進的道路鋪滿陽光
(選自《艾青詩選》)
【乙】向來論詩的對于唐以前的五言古詩,大概推尊,以為是詩的正宗;唐以后的五言古詩,卻說是變格,價值差些,可還是詩。詩以“吟詠情性”,該是“溫柔敦厚”的。但是推尊宋詩的卻以為天下事物窮則變,變則通,詩也是如此。變是創新,是增擴,也就是進步。若不容許變,那就只有模擬,甚至只有鈔襲;那種“優孟衣冠”,甚至土偶木人,又有什么意義可言!·…·詩畢竟是詩,無論如何的擴展與調整,總不會與文混合為一的。詩體正變說起于宋代,唐、宋分界說起于明代;其實,歷代詩各有勝場也各有短處,只要知道新、變,便是進步,這些爭論是都不成問題的。
(選自《經典常談》)
(1)請結合甲詩,簡要分析艾青后期詩歌創作的內容。(2分)
(2)根據乙文可知,宋人論詩以正變說強調“ 即進步”,打破模擬因襲的案白。(1分)
(3)乙文中說“歷代詩各有勝場,也各有短處,只要知道新、變,便是進步,這些爭論是都不成問題的”。請你結合你閱讀《艾青詩選》的體驗,舉例說說艾青在1978年后詩歌創作風格有怎樣的變化。 (2分)
20.(邯鄲模擬)借助他人的評點閱讀名著,我們能夠從中得到啟發,受到教益。下面是對兩部文學名著的評點,請選擇其一,結合這部名著的具體內容,說說你的理解。(4分)
《西游記》還有一點特別長處,就是滑稽意味,拉長了臉孔整天說正經話,那是圣徒菩薩的行為,不是人的行為。《西游記》之所以能成為有世界影響的一部神話小說,就在于此。
艾青詩歌的價值,在于其對于民族、人類的愛,對人的樸素情懷的感動,以一種獨特的美的形式來呈現與表達。
第三部分
(21題50分)
21.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50分)
微笑,標志著自信、雅量和大度,這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微笑著面對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煩惱,贏得的則是整個世界。
請以“笑對 "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 ① 內容健康積極; ② 表達真情實感; ③ 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④ 不要套寫、抄襲; ⑤ 不少于600字; ⑥ 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