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10)班賀梓旭
有人喜歡歷史悠久的秦始皇兵馬俑,有人喜歡驚險刺激的迪士尼樂園,有人喜歡物產豐富的大興安嶺,而我卻喜歡位于家鄉縣城約六公里外的“五臺森林公園”。這里一年四季景色優美、風景如畫。
春天,小草從地下偷偷探出了“小腦袋”,盡情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野花競相開放,紅的、黃的、紫的....各色鮮艷的花在風中搖曳;柳條吐出點點嫩芽,像無數少女的長發,美麗動人。
夏天,漫步在那條繁花似錦、綠樹成蔭的長廊下,就能享受這難得的愜意。老人們三五成群的在長廊下乘涼,有的下象棋,有的拉二胡,有的張家長李家短地拉著家常,無比快樂、舒心。人工湖面上,人們有的在劃船、有的在釣魚、有的在打水漂,讓原本平靜的湖面頓時變得熱鬧極了。
秋天,這里更是景色宜人。果園里瓜果飄香,紅的蘋果、黃的梨、紫的葡萄·…··讓人垂涎欲滴。
一片片小巴掌似的楓葉鋪滿了大地,就像一塊火紅火紅的大地毯,走在上面發出“咔喀咔嘧”的聲響,好聽極了。游樂場里孩子們有的在玩海盜船、有的在玩碰碰車,還有的在玩過山車,各種各樣的游樂設施應有盡有,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不時的在公園里回蕩。
冬天,一場大雪過后,這里變得銀裝素裹。大地上白茫茫的一片,好像給公園披上了一件厚厚的白色棉襖。走在雪地上,看著身后一串串腳印,人們心情愉悅極了。這時,孩子們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盡情地奔跑,到處傳來歡聲笑語。
五臺森林公園,這里一年四季美如畫,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啊!
指導老師:詹莉莉


強健少年
曾經,我是一個身體略顯瘦弱的小孩,總擔心自己無法承受學習與生活的雙重壓力。于是,我下定決心,要通過跑步、騎車和游泳來增強體質,成為一名真正的強健少年。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滿大地,我便開始了我的跑步之旅。起初,幾步之遙就讓我氣喘吁吁,但我沒有放棄,堅持讓汗水浸透衣衫。漸漸地,我發現自已能跑得更遠,身體也變得更加輕盈有力。
周末,我會騎上自行車,穿梭在鄉間小道或城市公園。騎行不僅讓我享受到了風馳電的快感,還讓我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體魄,提高了身體的耐力。
夏日炎炎,游泳成了我的最愛。在清涼的泳池中,我盡情揮灑汗水,與水流共舞。游泳不僅讓我全身更加協調,還讓我學會了如何與水和諧相處,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我發現自已的身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我不再是那個弱不禁風的孩子,而是變得結實有力,精神煥發。我深知,這一切的改變都源于我的努力和堅持。
現在,我以強健少年的姿態迎接每一天的挑戰。我相信,只要我繼續努力,不斷挑戰自我,我一定能夠變得更加出色,成為更好的自己。
指導老師:徐海霞
規則讓生活更美好
六(2)班思淵騰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如同一把標尺,規范著我們的行為,評判著我們行為的對錯。只有我們人人都遵守規則,生活、社會乃至國家,才能更加和諧、美好。有一件事,就令我深深地意識到了規則的重要性。
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午后,我們在街上開著車,準備去奶奶家。由于是中秋節,街上的人非常稀少,來來往往的車也沒幾輛。紅燈時,我們在一個十字路口停了下來。我不經意間向窗外望去,只見斑馬線的一頭站著一對父子,也在等紅燈。
紅燈很長,父親有些按捺不住性子,拉扯了一下男孩,想讓小男孩一起跟著過馬路。那男孩指了指那輪“紅太陽”,示意父親不能闖燈。性急的父親哪兒考慮這些?他指指面前空蕩蕩的馬路,皺著眉頭,嘴巴一張一合,像是在說:“現在沒車,趕緊過!”說完,便強行拽著孩子走上馬路。孩子力氣小,只能跟著父親。
可剛走到馬路中間,一輛車突然沖了出來,像一頭失控的獵豹。緊接著,刺耳的鳴笛聲劃破長空。父子倆瞬間嚇得臉色慘白,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伴隨著“吱一一轟隆眶唧”一陣聲響,車沖進了路邊的草叢。原來是司機緊急打方向盤,才避開了父子倆。父親被嚇得冷汗直冒,孩子更是放聲大哭。最終,在汽車的轟鳴聲和車主的抱怨聲中,父親抱著驚魂未定的孩子匆匆跑開了。我也緊張得手心冒汗,暗自慶幸:幸好人沒事,幸好人沒事.···
這件事讓我明白,遵守規則就是尊重生命。只有人人將規則牢記于心,珍視生命,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指導老師:高淑芳

美麗的五臺森林公園
三(7)班張藝馨
我的家鄉,雖比不上小興安嶺的靈秀,西沙群島的富饒,黃山的聲名遠揚,但它有一座獨具魅力的五臺森林公園。那里一年四季景色優美,是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春天,暖陽喚醒了沉睡的公園。小樹抽出了新的枝葉,小草悄悄地探出腦袋,打量著這個新奇的世界。得月湖的冰慢慢開始融化了,冰化成小水滴,小水滴匯成小溪流,歡快地流著。你聽,“叮咚一—叮咚一—”湖水仿佛在唱著一首美妙的歌曲。
夏天,小樹已長成大樹。蔥蔥籠籠的枝葉將小樹林封得嚴嚴實實,擋住了人們的視線,也遮住了瓦藍瓦藍的天空。漫步林間,夏天的炎熱全都被擋在了外面。得月湖也熱鬧起來了,悠揚的歌聲回蕩在湖的上空。有的人在湖面上劃船,有的人在湖邊釣魚,這種熱鬧要持續一整天,早晨六七點就有人來,直到晚上八九點,人們才陸續離開,這時湖面還沒有安靜下來,調皮的小魚此時鉆出水面,瘋狂地吐著泡泡。
秋天,楊樹和柳樹的葉子變黃了,松柏顯得更加蒼翠。秋風吹來,落葉在林間飛舞,走在鋪滿落葉的小樹林里,沙沙,沙沙,那是樹葉在與樹媽媽告別呢!運氣好的話,還能與三兩個小伙伴在石凳上下象棋,我猜你肯定會玩得不亦樂乎。
冬天,大樹的葉子已經掉光了,雪后樹枝上滿是雪,仿佛白色的童話世界。地上的雪又厚又松軟,踩上去咯咬咯歧的。這時的得月湖又熱鬧起來,上面有各式各樣的冰車一一自制的、租的、買的、鋼的、木的、塑料的;有不同年齡的“孩子”一一老孩子、大孩子、小孩子……··此時,車型,年齡都不是問題,快樂才是最終目的。尖叫聲,歡笑聲,車子的碰撞聲,回蕩在公園的上空。
五臺森林公園一年四季景色誘人,真是一個好地方!
指導老師:張溢娟

秋天的家鄉 二—1—王享十
秋天的家鄉真美!美得讓人流連忘返!
秋天的果園五彩繽紛、香甜誘人。你瞧,紅彤彤的蘋果綴滿枝頭,像一個個小燈籠,惹人喜愛。忍不住摘下一顆放進嘴里,咬上一口,脆脆的甜甜的,美味極了;你看,一個個像葫蘆的梨兒你擠我碰地掛滿枝頭,金燦燦黃澄澄,美麗極了,看得人口水直流;紫紅色的葡萄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像紫色的珍珠,美麗動人。咬上一口,甜甜的,酸酸的,沁人心脾。
秋天的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稻穗聾拉著腦袋,在秋風中扭動著臃腫的身子;玉米脫下厚厚衣裳換上金色的時裝,在田間地頭走秀,吸引來許多“觀眾”;高梁成熟了紅彤彤的一片,就像天邊晚霞墜落在了田野里似的!那飽滿的穗子,不就像害羞的小姑娘紅著臉嘛?
我愛秋天的家鄉,愛它的五彩繽紛,愛它的瓜果飄香,愛它的碩果累累。
指導老師:孟雪芬
家鄉的田野
三(10)班楊一一
我的家鄉是坐落在陜西北部的一個小山村。那里的田野,一年四季都如同一幅絕美的畫卷,風景美不勝收。
春天,家鄉的田野里到處生機勃勃。小草從土里探出頭來,野花爭相開放,河邊的柳條一會兒踢踢腿,一會兒伸伸胳膊,好像在做早操。春風吹來,會讓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美妙。
夏天,流經田野的小河成了人們納涼的好去處。河邊的樹木長得蔥蔥,密密層層的枝葉把天空遮得嚴嚴實實的。人們在樹蔭下燒烤、露營、乘涼.···河水清涼,孩子們在河水里嬉戲打鬧,歡聲笑語傳遍了整個河岸。
秋天,田野被五彩斑斕的秋葉裝點得如詩如畫。放眼望去,真是層林盡染,美不勝收!此刻的秋天化身為天然的攝影棚,隨手一拍都是大片美景。
冬天,田野的雪景當然最值得一贊。用毛主席筆下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來形容最恰當了。那漫天飛舞的雪花,宛如上天灑下的銀沙,裝點著冬日的寧靜與
美好。這時候,我們一群孩子就可以沖進雪地里撒歡兒,堆雪人、打雪仗、滑雪.····
家鄉的田野,不管什么時候,都美得獨一無二,我愛這美麗的地方!
指導老師:孟雪芬


西澗丹林
六(8)班彭奕童
我喜歡神奇的火焰丹霞、歷史悠久的統萬城遺址,但我最喜歡美不勝收的西澗丹林。
西澗丹林位于靖邊縣王渠則鎮。“西”指王渠則位于靖邊西,“澗”指鎮內四十里長澗,“丹林"指域內3000多畝楊樹與上萬畝杏樹秋季紅黃交織、層林盡染,美譽“丹林”!
周六,爸爸媽媽帶我去了西澗丹林。剛進入西潤丹林,我看到了瓦藍的天空、金黃的楊柳樹、火紅的桃杏葉、珠圓玉潤的杜梨、碧綠的田野·…·真是美不勝收啊!我們沿著小道爬到山頂,來到一片小樹林,那一片片樹葉,有的像金色或紅色的蝴蝶在空中飛舞;有的像彩色的小鳥在追逐打鬧;有的在空中旋轉著,像在跳芭蕾舞。這真是美極了!我正在欣賞美景,誰知一片“枯葉”飛起來了,我嚇得后退了幾步,然后我慢慢靠近,發現是一只枯葉蝶才松了一口氣。我在“彩色地毯”上盡情地跳啊、唱啊..·
到了晚上,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西澗丹林,心里默默地說:“西澗丹林,我還會來的。”
指導老師:孟雪芬
我的拿手好戲
六(15)班王浩軒
十八般武藝,樣樣是好戲,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獨門絕活”。我的拿手好戲—踢足球。
記得剛開始學球時,善長足球的哥哥對我來說就像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看球!”話音未落,一個黑白相間的影子就擦著我的耳邊呼嘯而過。“還得多練啊!”哥哥得意地晃著腦袋,臉上寫滿了驕傲。我心里不服氣,鉚足勁把球踢了過去,可哥哥輕松地就把球接住了。“怎么樣?”哥哥挑著眉毛,還故意讓球在腳尖上轉圈圈。那一刻,我在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超越他!
“加油,加油!”震耳欲聾的加油聲把我從往昔的回憶中猛地拽出來。足球比賽即將開始,我心想:時間已經過去好久,我早已今非昔比,從曾經的足球菜鳥,變成了有一定實力的選手。這場比賽,就是證明自已的時刻,我一定要讓哥哥刮目相看!
只聽一聲哨響,比賽正式開始,球權在我們,我便一路狂風帶閃電的運著球沖向了對方球門,目標一步一步地靠近我,我的耳邊響起了一陣陣排山倒海般的吶喊聲,我便加快速度,眉頭緊皺。突然!前方沖出一個對方的“大將”,想要和我大戰十八回合,只見他雙腿劈開,雙臂展開,想要阻擋我,我不慌不忙,左腳把球向前一踢,迅速沖了過去,球從他雙腿間穿過,成功“過人”。這個動作徹底激怒了對方,可我絲毫沒有畏懼,找準時機,用力一踢,球進了!場上響起了陣陣吶喊聲。
我便一鼓作氣進了很多球,形勢對我們非常有利,我便得意洋洋起來,玩要式的運著球向對方球門攻去。“又進了!”場下的觀眾大聲地歡呼著,歡呼聲如洪水般洶涌澎湃,為我豎起了大拇指,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贏得了比賽。
如今,在足球的陪伴下,我儼然成為足球高手。我愛足球,愛它給我的一切,歡樂也好,汗水也罷,皆是藏在我心底的寶藏,是足球教會了我拼搏才有希望,球飛舞,心飛揚!
指導老師:張興艷

鄉村美景
五(2)班王燦銘四時景物皆成趣。
題記
四季美麗的景色,好似一幅五彩的畫卷美麗無比;又像一首動聽的歌曲,悠揚婉轉;還似一篇精妙絕倫的散文,讓人回味無窮。而我的老家的景色就如這般美麗。
每當清晨起床,走出房子,望著那火紅的朝陽冉冉升起,心情仿佛都會好上幾分。
吃過早餐,漫步在河邊,看著小魚小蝦在水中嬉戲打鬧,魚鱗在日光下閃閃發光,蝦則迅速地變換方向,仿佛在進行著一場精彩的舞蹈。聆聽泉水碰撞河岸發出的響聲。總能感到大自然的美妙。蹲下來喂喂魚蝦,戲戲水,心情就會變得更好了。
一邊吃它的果實,一邊欣賞著田園的景色,望著那猶如海一般的金色的稻田,還有彎著腰的高梁,心里油然升起一種開心的感覺。
最美的景色就要數傍晚了。吃過晚飯,搬個椅子坐在門口,看著那落日的余暉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之上,總能讓人想到《村晚》中的“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還有那變化莫測的火燒云,一會兒變成一匹駿馬,一會兒變成一頭雄獅。躺在床上,靜靜地聽著流水的聲音,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鄉村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
指導老師:楊麗


“媽,我去上學了!”不等媽媽回應,我就將門一推,一股吸力就把我吸了出去。
我驚叫一聲:“喵!”?我怎么發出了貓的聲音?不容我多想,只見保安大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著掃帚沖了過來:“去去去·…·哪兒來的野貓?”我連滾帶爬地下樓梯,狼狽地逃出了小區。
我慌忙溜進附近的一片樹林,來到了一棵參天大樹下,尖利的爪子摳住粗糙的樹皮,嗖嗖嗖·…··身體筆直往上躍,一眨眼的工夫,已經登上樹冠。
居高臨下,我很快鎖定了獵物一一一只肥頭大耳的老鼠。俗話說得好:“貓以食為天!”我望著那只讓我垂涎三尺的老鼠,壓低身子,借著樹葉的縫隙,盯著那只正在專心致志覓食的老鼠。
它又肥又壯,毛色接近棕色,油亮油亮的,讓“人"看了就蠢蠢欲動。
由于剛變成貓,所以我的捕鼠技術還不太嫻熟,老鼠顯然聞到了我的氣味,可它非但沒跑,反而露出了不屑的眼神。
這我哪兒能忍,我雙腿一蹬讓它嘗嘗禍從天降的滋味!巨大的陰影籠罩著它。它卻只是從容不迫地后撤了幾步,避開了我的撲殺,不料卻被一只從草叢中伸出的貓爪拎在半空中。突然,周圍出現了六七只貓,它們畢恭畢敬地將胡亂動彈的老鼠遞給我。
我難道是貓
六(15)班魯天逸
我疑惑地打量著它們說:“你們是誰?為什么幫我?”
它們奇怪地盯著我說道:“你是我們的老大啊!”
“呢……····好吧!”我就勉為其難地做一次老大吧!
我將老鼠扔在地上,威風凜凜地說:“兄弟們,吃!”
我的“小弟”們便風卷殘云般地吃掉了老鼠。
不過,屁股后面跟著這么多小弟,還是有點放不開手腳,便先讓小弟們各回各家去。
我獨自走著,從草叢里鉆出來四五只狗將我團團圍住,它們牙咧嘴地瞪著我,盯得我脊背發涼,可偏偏還不能讓它們看到我驚恐的模樣,不然會助長它們囂張氣焰,所以我張牙舞爪的虛張聲勢,好貓不吃眼前虧,那我就先走為敬嘍!趁它們被我唬住之際,一個縱身,沖出了它們的包圍圈,可最外圍的一只狗抓住了我背上的毛。我使勁一拽,背上的一撮毛就被活生生地扯了下來,我忍者劇痛邊跑邊謹慎地回頭張望,直到安全了才停了下來。
此時夜已深。
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了空無一人的大街上,唯有幾輛汽車疾馳而去。我癱軟無力地蜷縮在一家店旁,昏昏睡去···
等我醒來時,我正站在家門口,手搭著門把手。
這時,媽媽說:“嗯,去吧!”
我證證地立在那兒。
指導老師:張興艷
跳史堆
六(3)班陶思瑞
跳火堆是陜北地區春節期間一項獨特而別致的民間傳統節日,通常在農歷正月二十三舉行。根據當地風俗,跳火堆所需的柴火不能使用家中原有的,必須當天從山里拾取,象征著辭舊迎新,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吉祥。
夜幕降臨,家人們開始忙碌地準備跳火堆。大人們在院外擺放一大一小兩堆柴火,大堆供人跳躍,小堆則象征性地為神明準備。跳火堆不僅是一種儀式,更寄托了人們消災免禍、趨吉避兇、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那些因工作未能回家的人,家人會拿著他們的衣物在火上燎幾下,以此傳遞祝福,祈求他們在遠方也能平安順遂。跳過火堆后,人們相信能夠去除一身的晦氣,迎來新年的好運,期盼新的一年平安順遂、萬事如意。
今年正月二十三的中午,剛吃完午飯,哥哥便騎著摩托車帶我到附近的樹林里撿柴。初春的山林里,枯枝落葉隨處可見,不一會兒,我們就撿好了兩捆柴,滿載而歸。
火芯上烤。烤了一會兒,哥哥的饃饃外表金黃酥脆,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而我的卻因為火候沒掌握好,黑乎乎的,像煤炭一樣。我笑著剝去饃饃的外皮,大口吃著,心里卻格外滿足。剝去外皮寓意著辭舊迎新,象征著新的一年將迎來新的開始。
火光逐漸減弱,最終變成一堆閃爍的火星。最后,我們放了一串鞭炮,在“里啪啦”的鞭炮聲中,年味在紅紅火火中漸漸消散。火光與鞭炮聲交織在一起,仿佛在為舊年畫上句號,也為新年拉開序幕。
這就是陜北熱鬧的跳火堆。過了正月二十三,年才算真正過完。跳火堆不僅是一種傳統習俗,更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祝福。火光中,人們辭別舊歲,迎接新春,滿懷希望地走向新的一年。
指導老師:郭花
晚上七點多,天色已暗,我們將柴火抱到院外,右邊放了一小堆,左邊放了一大堆。點燃柴火后,火苗迅速竄起,火光將周圍的黑暗驅散,映得整個院子通紅。火勢熊熊,熱浪逼人,大家只能站在火堆旁,等待火勢稍弱。火勢漸小后,哥哥率先“沖鋒”,毫不猶豫地跳過了火堆。我站在一旁,心里有些緊張,后退幾步,助跑后也一躍而過。雖然感覺渾身火辣辣的,但心里卻充滿了興奮和期待,生怕衣服被火星濺到。接著,奶奶慢慢走過來,爸爸小心翼翼地扶著她,幫助她跳過了火堆。跳完后,奶奶拿著一個裝有少許鹽的碗,先抓了一把鹽撒進火里,又將剩下的全倒了進去。鹽在火中啪作響,仿佛在為新年驅邪祈福。
過了一會兒,柴火燃盡,只剩下微弱的火芯。奶奶拿著兩根扎著饃饃的樹枝走出來,遞給我和哥哥。我把饃饃放在火苗上烤,而哥哥則把饃饃放在

開心一刻
記性不好的圓圓
一小男孩兒叫“圓圓”,記性不好經常忘記自己的名字。上學前母親擔心他被大家嘲笑,就在他的衣兜里裝了一個饅頭。
母親:“圓圓,當你記不起自己的名字時,就在衣兜里摸一下,它是圓的,你就想起自己的名字了?”
圓圓:“記住了”。
開學第一天,剛進教室,圓圓就摔了一跤,正好被老師看到。
老師:“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圓圓一時緊張又將自己的名字忘了。可手一伸正好摸到了兜里被壓扁的饅頭。
圓圓:“老師,我叫“班撇撇”。
教室里頓時笑作一團。
大鳥去哪了
一語文老師上《秋天》一課,講道:“秋天到了候鳥都南飛過冬去了”。因發音不準將“候(hou)鳥”,讀成“候hou鳥”(方言,很小的鳥,與大鳥相反)。
評課時,一老師講道:“我覺得李老師這節課講得很不錯,只是有一點我認為有問題。秋天到了,“候hou鳥”都南飛了,那大鳥都去了哪里了?”
教室里滿座皆驚,繼而一片笑聲。
作業矢蹤案
老師:“你的作業本呢?”
學生:“它昨晚說想去看看世界,現在可能正在環游書桌抽屜.··...”
知行樂因 1 60
ZHIXINGLEYUAN

學霸的煩惱
老師:“這次考試很難,你們有什么感受?”學霸:“題太簡單,我懷疑自己漏看了兩頁!”全班:“.....”
哲理故事
《小蝸牛的屋頂》
一只蝸牛總嫌自已的殼太重,直到暴雨來臨。
它發現笨重的殼擋住了雨水,殼上的裂縫竟長出一朵小花。
哲理:你討厭的缺點,可能是別人羨慕的鎧甲。
烏鴉的捷徑
烏鴉羨慕老鷹能飛上懸崖,便每天練習俯沖。
一個月后,它成了動物界最快的·….“保齡球”。
啟示:盲目模仿別人,可能丟了自已的優勢。
胡蘿卜的抱怨
胡蘿卜對土豆哭訴:“人類總說我土,明明你名字里才有土"!”
土豆:“可我從土里出來時,已經洗心革面了啊!”
哲理:評價別人前,先看看自己。
淺談孩子的“教”“育”
五(10)班馬麗茹爸爸馬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人父母,責無旁貸。孩子不但“養”,還要“教”,更要“育”,因為教育是人類的希望,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希望。在“教”和“育”的過程中,談談我對孩子教育的理解吧。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朱慶瀾先生認為學齡期階段兒童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長的基礎,是“至要緊的事”。他把一個人從出生到進入社會分為三個階段,形象地比喻為“三道染缸”。他說一一小孩子生下來,好似雪白的絲。家庭生活就好似第一道染缸,父母教得好,養得好,好似白絲染成紅底子;到了進學堂,再得好先生,就將那紅紅的底子好好加上一層,自然變成了大紅;到了社會上,哪怕壞朋友、壞染缸逼著,想把他變成黑色,他那大紅的底子,一時總不得變。如果再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說,自然變成真正的朱紅,頭等的“好人'。萬一父母教的法子、養的法子不好,就好比白絲一下缸,已經染成黑底子,進了學堂,就有好先生,想把他變成紅色,那底子總難褪得去。就是勉強替他加上一層紅色,仍舊是半紅半黑。如果孩子再遇著不熱心的先生,到了社會上,再遇著壞朋友、壞染缸,將黑底子一層一層加上黑色,自然變成永不褪色的黑青,永不回頭的壞蛋了。絲總是白的,只看第一道染法如何,人生下來都是好的。
我們的孩子也是好的。
我們要了解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每個班級里的學生性格、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都不一樣,但我們語文老師只有1名,數學老師只有1名,英語老師只有1名。老師們很難做到了解每一個孩子,而我們是最懂我們的孩子的人。那天孩子唱作業版《孤勇者》里面有一句“不寫作業很和諧,一寫作業鬧翻天,動不動讓我重寫吵得我很煩”真的是唱出了孩子的心聲,有時候,對父母來說,知道孩子愛吃什么以及其習慣、性格,只能說是對孩子有了初步的了解,更進一步的了解則是能及時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此長彼短,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成長。有時候,我們適當地把要求放低一點,回想一下這個年齡段的我們自己,再看看孩子,你會發現孩子有很多的優點。
我們也要學習。我們出去買個電子產品還要看使用說明書,更何況我們面前的是自已的孩子。我們經常讓孩子好好學、好好學,語文英語嘛,你就多讀多背,數學嘛,你就多練幾道題,但具體怎么學,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不懂。上半年,孩子們學了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很簡單“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的意思很簡單,字也不難,那天給孩子講李白,講到了這首詩,孩子問我這首詩是李白什么時候寫的,當時我也不懂,那天聽了康震講這首詩,才知道李白寫這首詩的背景和當時的心情,領會了這首詩的內涵,對這首詩有了更深的了解,再講給孩子聽,孩子學起來就簡單多了。孩子要學習,我們更要學習,我們和孩子都要學習。
家庭氛圍尤為重要。很多時候,我們要求孩子好好讀書,我們卻在刷抖音,看微信,還要求孩子不能接觸電子產品,我們成年人都尚且不能控制自己,何況孩子正是充滿好奇的年齡。家庭氛圍帶給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我個人比較喜歡看古詩詞,孩子小時候經常看我抄古詩,有一天猛然間問了我一個問題,“爸爸,‘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大江和“天門中斷楚江開"的楚江是什么關系”,我給具體講了一下它們的區別,孩子瞬間對古詩有了更濃的興趣。通過這件事,感受到了父母的影響有時候是無形的,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
接受我們孩子的平凡。在這個充滿競爭與期望的世界里,我們總是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類拔萃、與眾不同。然而,也許我們的孩子注定是平凡的,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坦然接受這份不平凡。然而,當我們用社會普遍認可的成功標準去衡量他們時,往往會忽略他們身上那些真正寶貴的品質。或許我們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并不突出,但他們可能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善于關心他人;或許他們在運動方面表現平平,但卻對藝術有著極高的敏感度和創造力。接受孩子的不平凡,并不是放棄對他們的教育和引導,而是要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心態去陪伴他們成長。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鼓勵他們去追求自已真正熱愛的事物,哪怕這些選擇在我們看來并不那么“主流”。我們要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和空間,讓他們在不斷地嘗試和探索中發現自已的價值和潛力。
平凡并不意味著平庸,一個能夠擁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德、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孩子,即使平凡,也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二、嚴管就是厚愛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尚且認為他到七十歲的時候才能做到隨心所欲不逾矩,何況我們的孩子現在僅僅十來歲。家人可以嬌慣孩子,容忍孩子任性,但家庭之外可沒有溫室,現在社會不會善待缺乏規矩意識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如果能遇到要求嚴格的老師,那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情。無規矩不成方圓,立規矩必有懲戒,因為,孩子來學校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
學習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的過程。現在的“雙減”不是放松,現在的初中越來越“卷”。據了解,中考改革后,我縣每年參加中考學生中有20% 的上不了普通高中,中考就像一次大洗牌,九年義務教育的結果通過中考直接把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看似平日里一個班的學生,有的去了五大名校,有的去了普通高中,有的去了職教,有的連職教上不了。學習是一個整體性、系統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嚴管是很有必要的。
學習是一步一個腳印,沒有捷徑的過程。剛才說考高中的難,經常聽人說,某某家的娃娃小學學的一般,初中突飛猛進,我們很多時候也會這樣想這樣的事會不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上次,遇到我們初中老師順帶說起了這個,我們老師說,小學一般的初中優秀的大多是基礎過硬,特別自覺的孩子,如果連生字詞也不過關,單詞不會寫、基礎算法經常錯,哪來的突飛猛進,學習好比建樓,根基不穩,哪能蓋得起樓。想想也對,如果現在老師和家長不嚴抓語文字詞句、不抓英語單詞,不采取必要的懲罰措施,以后吃虧的還是我們的孩子。同時,學習也是一個苦差事,古人講: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不吃讀書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三、我個人幾點建議
讀讀古詩詞。“粗增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讀古詩詞不單單為寫好作文服務,更重要的古詩詞最能滋養心靈。孩子現在背誦古詩和《經典誦讀》,很多時候只是記住了,會寫了,對古詩詞還沒有真真切切地感受。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事在古詩中都能找到影子,就像辛棄疾寫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很多時候,一句古詩就能引起我們和古人的共鳴,當我們身處逆境,抱怨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的時候,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是不是更能安慰自已;當我們看到我們孩子不斷進步的時候,一句“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更能表達我們對孩子進步的喜悅。
多出去走走。初中越來越“卷”,不管怎么卷,地理、歷史、古詩詞不會有太大變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趁著孩子還小,多到博物館看看吧。現在很多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博物館是一個讓孩子長知識、長見識、博古通今的地方。有時候我們的孩子面對文物基本會是迷茫的,如果能夠帶領透過文物的表面看到文物背后的文化,這不僅僅能學好歷史課,更能體會到中國文化、中華文明的內在本質,這將會是對孩子一生有益的事。
最后,作為一名家長,我希望家長多一份對老師“嚴”的理解,多一份對孩子的包容,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孩子不管在任何時候都保持著一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與豪邁。

早就知道靖邊東河灣(蘆河)生態改造,近日聽說已經有了很大改善,有很多人前去散步游玩。真不敢想象,曾經細細一條散發臭味的小河溝,能改造成什么樣子。
“這天,趕著空,想帶孩子們出去遛遛。詢問一番,兩個孩子都要去森林公園,可轉了一圈,還是跟以前一樣。小湖邊看了會兒別人半天釣不到的魚,穿過松樹林到游樂區也沒玩什么,買了根烤香腸后就不知該去往何處。跟著霞子的提議,去東河灣轉轉。
靖邊東河灣,也叫蘆河,是黃河的一條支流,流經縣城,將靖邊縣城一分為二,西邊是城區,東邊叫河東。蘆河承載著這個二十多萬人口小縣城的污水凈化責任,隨著靖邊石油、天然氣的開采,靖邊的經濟飛速發展,而蘆河也由曾經的清澈轉向渾濁惡臭。近年來,隨著環境生態的重視,靖邊蘆河改善工程也相繼展開,最近就聽到許多人去東河灣散步游玩,夸贊聲不絕于耳。
穿過蘆河大橋,右拐,曾經的中醫院門口沿橋向下是一條狹窄的磚路,另一邊是一個巨大的二手家具城,路上顯得凌亂不堪,時常有雨水積攢到橋底,一汪汪水在輪胎碾壓下變成泥濘。
如今的中醫院已轉變為學校,磚路也重新修整為柏油路,家具城消失了,取代的是一個充滿綠色小樹的停車場。完全變了一個模樣,讓人更加期待河灣的新面貌。
沿著柏油路一直走,是靖邊第一個生態酒店一一紫靖城酒店,這也是靖邊人經常舉辦婚禮的地方。河邊有一條水泥路有一截與柏油路并肩,可容兩輛車通過。沿著水泥路,我們一直向遠處走去,河中的水明顯多了,也清澈了,河兩邊高高的岸上鋪著馬路磚,寬闊的地帶可隨意散步,不大的垂柳在風中搖搖擺擺,招呼著過往的行人。盡管“禁止垂釣”的牌子非常醒目,但還是有許多人舉著長長的魚竿在河中汲取著免費的饋贈。
車停到了剛修建的廣場一處的路邊,兩個孩子早已按捺不住,10月的陽光已顯得無力,與北風在較量中敗下陣來,天氣透著冰冷。
這個不大的廣場曾經是低洼的泥潭,現在卻成為綠蔭環繞的公園,公園顯然還沒有峻工,到處都有架子阻擋。孩子們對這個高高的公園并不太感興趣,在轉了很少時間后,就已經去了河邊。肚子的疼痛使我沒能去散步游玩,但孩子們歡快的身影很快就變得越來越小,我也很是欣慰。
河上多了一座橫跨的人行大橋,幾個孩子跑上去、沖下來來回玩要,成群的鴨子在水中嬉戲,小情侶手拉手在河兩邊、大橋上、圍欄旁訴說著衷腸。再往前是漂浮在河上空的蜿蜓曲折的木橋,孩子們很興奮,最喜歡這樣的風景,喊著水中嬉戲的鴨子,跑到垂釣的旁邊看看收獲。哲還撿到一個可以伸縮的魚竿,盡管魚鉤沒了蹤跡,但可以伸縮的魚竿已經使他如獲至寶。
我將車向前開到木橋的另一端的岸邊,這里正有工人在岸邊種草,再往前就是龍山路的高架橋了。接到他們繼續向前行進,這里還沒有開發,水泥路上坑坑洼洼,沉積的沙土看不到路邊的痕跡。再往前經過污水處理廠,路況又差了一些,但河中的鴨子卻多了,還有白色、灰黑色的鶴在河中走來走去,伸著脖子警惕地看著這輛小小的車子。
再向前水泥路完全變成了砂石路,路下方河邊是一條被翻斗車壓成黑泥的小路,偶爾有翻斗車轟隆隆地駛過,標示著河道生態工程還在繼續。
東河灣的變化,標示著靖邊的變化,從過去的追求經濟發展,向現在的注重生態環境改變,也預示著人們對生活態度的轉變。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常常忙于工作與生活,而忽略了與孩子之間那份最純粹的情感交流。然而,在我們家,有一項特別的活動,它不僅拉近了我們母女的距離,也讓我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和多彩一一那就是共讀時光。今天,我想借此機會,分享一些我們在親子閱讀中的小故事與心得,希望能為其他家庭帶去一絲靈感和溫暖。
一、書香啟智,共筑夢想
記得孩子剛上小學時,面對突如其來的學習壓力,她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作為母親,我深知閱讀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于是決定每晚睡前與她一起閱讀。從最初的童話故事,到后來的科普百科,再到經典文學,每一本書都像是一扇窗,帶領我們走進不同的世界,也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愛上了閱讀。那段日子,書籍成了我們共同的語言,每一個睡前故事,都是我們心靈的對話,夢想的啟航。
二、書摘共鳴,心靈觸碰
在共讀的過程中,我們有個小小的習慣,那就是遇到觸動心靈的句子,會一起摘抄下來,并分享彼此的感受。有一次,在讀到《小王子》中“眼晴是看不見真正東西的,必須用心才能看清楚”這句話時,孩子突然抱住我說:“媽媽,我明白了,愛也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書籍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情感交流的橋梁,它能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學會更加細膩地感知世界,理解愛與被愛。
三、家校攜手,共創閱讀環境
為了讓孩子能有更多的閱讀機會,李老師提議在班級設立“小小圖書角”,并鼓勵孩子們分享自己的藏書。這一提議得到了積極響應,很快,班級里就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學校還定期舉辦讀書會,邀請家長參與,分享家庭閱讀的樂趣。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得到了激發,家長們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更多與孩子互動的方式,家校合作的力量讓閱讀成為一種風尚,一種生活方式。
四、家書傳情,傳承精神
在這個數字化時代,我依然堅持用書寫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深度交流。每當讀到一本好書,或是生活中有感而發,我都會寫下一封家書,放在她的床頭。這些信件,有時是對書中道理的探討,有時是對生活瑣事的感悟,更多的是對她成長的鼓勵與期待。孩子也會用稚嫩的文字回應我,分享他的想法和夢想。這些文字,如同時間的印記,記錄了我們共同成長的足跡,也成了我們家族文化中寶貴的精神財富。
親子閱讀,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情感的聯結,一種精神的傳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傾聽,學會了理解,更重要的是,我們共同構建了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港灣。愿每一位家長都能珍惜與孩子共讀的每一刻,讓書香成為連接兩代人的溫情紐帶,讓愛與智慧在字里行間流淌,共同書寫屬于我們的美好記憶。
書法雅韻




師生作品

師生作品



教共體” 示范課教學活動

四年級隊列隊形比賽

校訓丨德才兼備 知行合一校風丨勤奮健美文明活潑教風丨尚德博學愛生樂教學風丨勤學精思協作 創新地址:靖邊縣南大街11號郵編:718500電話:0912-4616158投稿:jbyxxk1 @ 163.com